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节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肺藏气而主皮毛,故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汗出,上气喘咳。膺中外腧,手太阴之云门、中府也。背三节之傍,肺腧也,五节之傍,心腧也。皆足太阳经穴。按之快然,即是其穴,乃刺之。缺盆,足阳明经穴。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故取之缺盆中以越之。越,散也。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肝藏血而主筋,筋聚关节,脉行两胁,故两胁中痛。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掣,牵也。脾主四肢,木刑土败,脾气不能下达,关节壅阻,故时脚肿。寒中者,土被木贼,则寒水侮土也。取之厥阴之行间,穴名。以引胁下之痛。补阳明之三里,以温胃中之寒。取血脉之结瘀,以散恶血。取耳间之青脉,以去其牵掣,足少阳之脉循耳间,厥阴与少阳为表里也。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脾胃同主肌肉,故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盛阴虚,则热中善饥,阳虚阴盛,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盛,若俱虚,则有寒有热,阴盛则下寒,阴虚则下热,阳盛则上热,阳虚则下寒也。皆调于足阳明之三里,以均其寒热。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肾主骨,故邪在肾,则病骨痛。肾为阴,阴旺则凝涩不行,故病阴痹。阴分痹着。阴痹者,病在隐微,故按之而不得。水旺则土湿木陷,疏泄不行,故腹胀腰痛,大便难。少阴不升,则太阳不降,太阳行身之背,浊气上逆,故肩背颈项痛。寒水主藏,时眩者,寒水失藏而胆火升浮也,胆木化气相火。涌泉,足少阴穴。昆仑,足太阳穴。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腧也。
心痛,水贼火也。心主喜,肺主悲,喜悲,金侮火也。时眩仆,君火失根而升浮也。调之其腧,手厥阴心主之腧也。少阴无腧。
- 自序
- 卷一 刺法
- 九针十二原一
- 小针解二
- 九针论三
- 官针四
- 终始五
- 官能六
- 卷二 刺法
- 刺节真邪七
- 逆顺八
- 行针九
- 血络论十
- 论勇十一
- 论痛十二
- 五邪十三
- 五乱十四
- 五禁十五
- 玉版十六
- 师传十七
- 外揣十八
- 禁服十九
- 卷三 经络
- 经脉二十
- 经别二十一
- 经筋二十二
- 经水二十三
- 阴阳清浊二十四
- 卷四
- 本输二十五
- 根结二十六
- 标本二十七
- 动腧二十八
- 背腧二十九
- 四时气三十
- 逆顺肥瘦三十一
- 卷五 营卫
- 脉度三十二
- 五十营三十三
- 营气三十四
- 卫气行三十五
- 卫气失常三十六
- 营卫生会三十七
- 卷五 神气
- 本神三十八
- 决气三十九
- 津液五别四十
- 卷六 脏象
- 海论四十一
- 肠胃四十二
- 平人绝谷四十三
- 五味四十四
- 五味论四十五
- 骨度四十六
- 卷六 外候
- 本脏四十七
- 五阅五使四十八
- 五色四十九
- 天年五十
- 寿夭刚柔五十一
- 卷七 外候
- 五变五十二
- 论疾诊尺五十三
- 阴阳系日月五十四
- 通天五十五
- 阴阳二十五人五十六
- 五音五味五十七
- 卷七 病论
- 口问五十八
- 大惑论五十九
- 卷八 贼邪
- 九宫八风六十
- 岁露论六十一
- 贼风六十二
- 邪客六十三
- 卷八 疾病
- 百病始生六十四
-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 病本六十六
- 病传六十七
- 淫邪发梦六十八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六十九
- 杂病七十
- 卷九 疾病
- 胀论七十一
- 水胀七十二
- 周痹七十三
- 上膈七十四
- 忧恚无言七十五
- 癫狂七十六
- 厥病七十七
- 寒热七十八
- 寒热病七十九
- 热病八十
- 痈疽八十一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