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走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月少)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春痹也。
伏兔,膝上六寸股外高肉。尻,尾,尾骶骨。(月少)肋,季胁尽处软肋骨。頄,颧颊间骨。维筋,维络头项胸膺之筋。少阳甲木从左右行,故右目不开,右足不用,以其维筋自左而右交也,故命曰维筋相交。以知为数,知,觉也。以痛为腧,痛者,是其腧穴也。孟春痹者,足少阳应正月之气也,义见手足阴阳系日月中。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春痹也。
颜,额上也。完骨,耳后骨。小指支跟肿痛,痛连脚跟也。腋支缺盆中纽痛,纽折作痛,如物支拄也。仲春痹,足太阳应二月之气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颊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春痹也。
骭,胫骨也。伏兔,股外丰肉,足阳明经脉所行,故穴名伏兔。聚于阴器,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也。《素问·痿论》语。脚跳坚,脚筋跳动而坚硬也。桑钩钩之,使口正而不僻也。高下以坐等,令坎中高下与人坐相等也。三拊而已,熨后拊摩病上,三次而愈也。季春痹,足阳明应三月之气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夏痹也。
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左手之筋也。右手之筋,上右角,络头,下左颔。阳明之脉,左之右,右之左,筋亦如是。孟夏痹,手阳明应四月之气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寒热在颈。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仲夏痹也。
弹之应小指之上,弹之酸麻,应于小指之上也。颈筋急,则为筋痿颈肿,瘰疠病也。复而锐之,复刺而用锐针,即小针也,仲夏痹,手太阳应五月之气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夏痹也。
季夏痹,手少阳应六月之气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秋痹也。
孟秋痹,足太阴应七月之气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痫,惊也。瘛,筋急而抽引也。痉,筋短而身劲也。筋脉短急,其在外者,即不能俯,外,身后也。其在内者,即不能仰。故太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其经行身之后也,少阴病者,身伛偻,不能仰,其经行身之前也。少阴自前而行于后。此筋折纽,折其枢纽也。纽发数甚,折纽数发而数甚也。仲秋痹,足少阴应八月之气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秋痹也。
结于阴器,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络诸筋,前阴皆联络于诸筋也。伤于内则不起,纵欲伤精,则阴痿也。伤于寒则阴缩入,寒则筋急也。伤于热则纵挺不收,热则筋松也。治在行水清阴气,热则补肾水,以清阴分之热也。季秋痹,足厥阴应九月之气也。
手厥阴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孟冬痹也。
息贲,喘息贲逆。孟冬痹,手厥阴应十月之气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胸,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名曰仲冬痹也。
锐骨,掌后锐骨。肘网,肘如网罗牵引。仲冬痹,手少阴应十一月之气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名曰季冬痹也。
贲,贲门,《难经》胃为贲门。胃之上口。季冬痹,手太阴应十二月之气也。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弛不收,无用燔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
焠针,即燔针,以火烧其针也。燔针治寒而筋急者,热而筋纵者,不可用也。
- 自序
- 卷一 刺法
- 九针十二原一
- 小针解二
- 九针论三
- 官针四
- 终始五
- 官能六
- 卷二 刺法
- 刺节真邪七
- 逆顺八
- 行针九
- 血络论十
- 论勇十一
- 论痛十二
- 五邪十三
- 五乱十四
- 五禁十五
- 玉版十六
- 师传十七
- 外揣十八
- 禁服十九
- 卷三 经络
- 经脉二十
- 经别二十一
- 经筋二十二
- 经水二十三
- 阴阳清浊二十四
- 卷四
- 本输二十五
- 根结二十六
- 标本二十七
- 动腧二十八
- 背腧二十九
- 四时气三十
- 逆顺肥瘦三十一
- 卷五 营卫
- 脉度三十二
- 五十营三十三
- 营气三十四
- 卫气行三十五
- 卫气失常三十六
- 营卫生会三十七
- 卷五 神气
- 本神三十八
- 决气三十九
- 津液五别四十
- 卷六 脏象
- 海论四十一
- 肠胃四十二
- 平人绝谷四十三
- 五味四十四
- 五味论四十五
- 骨度四十六
- 卷六 外候
- 本脏四十七
- 五阅五使四十八
- 五色四十九
- 天年五十
- 寿夭刚柔五十一
- 卷七 外候
- 五变五十二
- 论疾诊尺五十三
- 阴阳系日月五十四
- 通天五十五
- 阴阳二十五人五十六
- 五音五味五十七
- 卷七 病论
- 口问五十八
- 大惑论五十九
- 卷八 贼邪
- 九宫八风六十
- 岁露论六十一
- 贼风六十二
- 邪客六十三
- 卷八 疾病
- 百病始生六十四
-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 病本六十六
- 病传六十七
- 淫邪发梦六十八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六十九
- 杂病七十
- 卷九 疾病
- 胀论七十一
- 水胀七十二
- 周痹七十三
- 上膈七十四
- 忧恚无言七十五
- 癫狂七十六
- 厥病七十七
- 寒热七十八
- 寒热病七十九
- 热病八十
- 痈疽八十一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