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气行脉外曰卫,血行脉中曰营。营卫二气,皆水谷所化,故营气之道,以内谷为宝。营气,血脉中之气也。谷入于胃,消化于脾,脾气散精,乃传之于肺。肺主气,气化津,津则流溢于中,气则布散于外。慓悍者,行于脉外,是为卫气。精专者,行于经隧,是谓营气。地道曰隧。《左传》曰:晋候请隧。《注》:隧为地道,以葬也。经隧,经中之道也。常营无已,营,行也。《诗》:营营青绳。注:营营,往来貌。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也。
故气从手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足太阴合,上行抵脾。
营气从手太阴肺经出,注手阳明大肠经,上行注足阳明胃经,下行至跗上,与足太阴脾经相合,上行抵脾。手之三阴,自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交手三阴,营气之行度如此。手太阴传于手阳明,足阳明传于足太阴,是太阴、阳明之行度也。
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
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心经,出腋,下臂,注于小指,合于手太阳小肠经,上行乘腋,出(出页)内,目下曰(出页)。注目内眦,足太阳之睛明。上巅,下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脊,下尻,尾骶。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肾经,上行注肾。手少阴传于手太阳,足太阳传于足少阴,是少阴、太阳之行度也。
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
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手厥阴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于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于手少阳三焦经,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于胆,出胁,注于足少阳胆经,下行至跗上,复从跗上注大指间,合于足厥阴肝经,上行至肝。手厥阴传于手少阳,足少阳传于足厥阴,此厥阴、少阳之行度也。
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手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究,竟也。畜门,喉上通鼻之门也。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骨,入尾骶,是督脉也,由尾骶入,前行,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于缺盆,是任脉也。自缺盆下注肺中,复出于手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是经脉逆顺之常也。
- 自序
- 卷一 刺法
- 九针十二原一
- 小针解二
- 九针论三
- 官针四
- 终始五
- 官能六
- 卷二 刺法
- 刺节真邪七
- 逆顺八
- 行针九
- 血络论十
- 论勇十一
- 论痛十二
- 五邪十三
- 五乱十四
- 五禁十五
- 玉版十六
- 师传十七
- 外揣十八
- 禁服十九
- 卷三 经络
- 经脉二十
- 经别二十一
- 经筋二十二
- 经水二十三
- 阴阳清浊二十四
- 卷四
- 本输二十五
- 根结二十六
- 标本二十七
- 动腧二十八
- 背腧二十九
- 四时气三十
- 逆顺肥瘦三十一
- 卷五 营卫
- 脉度三十二
- 五十营三十三
- 营气三十四
- 卫气行三十五
- 卫气失常三十六
- 营卫生会三十七
- 卷五 神气
- 本神三十八
- 决气三十九
- 津液五别四十
- 卷六 脏象
- 海论四十一
- 肠胃四十二
- 平人绝谷四十三
- 五味四十四
- 五味论四十五
- 骨度四十六
- 卷六 外候
- 本脏四十七
- 五阅五使四十八
- 五色四十九
- 天年五十
- 寿夭刚柔五十一
- 卷七 外候
- 五变五十二
- 论疾诊尺五十三
- 阴阳系日月五十四
- 通天五十五
- 阴阳二十五人五十六
- 五音五味五十七
- 卷七 病论
- 口问五十八
- 大惑论五十九
- 卷八 贼邪
- 九宫八风六十
- 岁露论六十一
- 贼风六十二
- 邪客六十三
- 卷八 疾病
- 百病始生六十四
-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 病本六十六
- 病传六十七
- 淫邪发梦六十八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六十九
- 杂病七十
- 卷九 疾病
- 胀论七十一
- 水胀七十二
- 周痹七十三
- 上膈七十四
- 忧恚无言七十五
- 癫狂七十六
- 厥病七十七
- 寒热七十八
- 寒热病七十九
- 热病八十
- 痈疽八十一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