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身之内,不过阴阳为之根蒂。医者惟明此二字,病之吉凶,莫不判然矣。故凡伤寒危迫,手脉难明,须察足脉,不知者竞相哗笑,更有内室,宁死不愿,以为羞耻,是又大可哀矣。予请陈其说焉。经曰∶“治病必求于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维何,足少阴肾是也。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后天之本维何,足阳明胃是也。胃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生,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而太 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足少阴所注为 之地也。脾胃何以为后天之本?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而冲阳一穴,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脾胃相为夫妇,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脉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脉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诊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两脉既在,他脉可勿问也。如妇人则又独重太冲者,太冲应肝,在足指本节后二寸陷中。
盖肝者,东方木也,生物之始;又妇人主血,而肝为血海,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犹可望也。予见按手而不及足者多矣,将欲拯人于危,殆盖亦少探本之学乎!
- 刘叙
- 自叙
- 凡例
- 卷一
- 多读书论
-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 提纲论
- 因形气以定诊论
- 运气论
- 太素脉论
- 审象论
- 脉有亢制论
- 冲阳太二脉论
- 脉有不可言传论
- 脉无根有两说论
-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 问情论
- 卷二
- 卷三
- 浮脉(阳)
- 沉脉(阴)
- 迟脉(阴)
- 数脉(阳)
- 滑脉(阳中之阴)
- 涩脉(阴)
- 虚脉(阴)
- 实脉(阳)
- 长脉(阳)
- 短脉(阴)
- 洪脉(阳)
- 微脉(阴)
- 卷四
- 紧脉(阴中之阳)
- 缓脉(阴)
- 芤脉(阳中阴)
- 弦脉(阳中之阴)
- 革脉(阳中之阴)
- 牢脉(阴中之阳)
- 濡脉(阴中之阴)
- 弱脉(阴)
- 散脉(阴)
- 细脉(阴)
- 伏脉(阴)
- 动脉(阳)
- 促脉(阳)
- 结脉(阴)
- 代脉(阴)
- 疾脉(阳)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望诊
- 面部
- 目部
- 鼻部
- 血脉
- 毛发
- 形体
- 死证
- 五脏绝证
- 诊病新久
- 诈病
- 声诊
- 息
- 问诊
- 人品起居
- 嗜欲苦药
- 病证
- 附辨舌
- 卷八
- 太过有余之岁
- 不及不足之纪
- 天符说
- 岁会说
- 同天符
- 同岁会
- 顺化诀
- 天刑诀
- 小逆诀
- 不和诀
- 太乙天符
- 支德符
- 干德符
- 六气加临上下
- 太过之纪
- 木曰发生之纪
- 火曰赫曦之纪
- 土曰敦阜之纪
- 金曰坚成之纪
- 水曰流衍之纪
- 不及之纪
- 木曰委和之纪
- 火曰伏明之纪
- 土曰卑监之纪
- 金曰从革之纪
- 水曰涸流之纪
- 平气之纪
- 木曰敷和之纪
- 火曰升明之纪
- 土曰备化之纪
- 金曰审平之纪
- 水曰静顺之纪
- 卷九
- 卷十
- 经络
- 十二经歌
-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 十二经纳甲歌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经络周流解
-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部位歌
-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督脉
- 任督解
- 十六络穴图
- 宗营卫三气解
- 面部分位
- 脏腑色见面部
- 肢节色见面部
- 脉案图式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