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兹编第欲剪除伪诀,故援引群书,专主辨驳,以洞筋擢髓之谈,为考同伐异之事。一出一入,良具苦心。不敢杜撰一字,获罪古今也。
一、李濒湖先生脉法,辨晰最精,家先生取而推展之,所着《正眼》一书自当并垂不朽。惜其原刻未及校订,不惟鲁鱼亥豕已也。今刻中二十八脉,一遵《正眼》而沐浴所闻,细加简阅。并附先生晚年未尽之秘,故卷帙倍之。
一、家先生高材硕德,为海内贤士大夫迫而成医,虽生徒满宇内,誓不传之子弟,虑为赵括之续也。余客海虞尽得缪慕台先生遗稿,并周梅屋先生之独得编,朝夕研穷,乃于脉理颇窥涯略。更参以会稽张景岳先生之《类经》,遂洞若观火。西江喻嘉言,武林张卿子、卢子繇皆称莫逆,教益弘多。潘邓林之《医灯续焰》良备采掇所谓聚腋成裘,博雅者自知之也。
一、叔和《脉经》,间有奥句,初学苦其难入。乃仿宋崔紫虚真人《四言脉诀》,以便记诵,不过藉此以为纲领而已。后之引释,条分缕晰,或有少裨焉。
一、脉中所列主病,寒热虚实,止能标其大纲,余者要须意及之,当为通敏者所谅也。
一、所引证悉本《灵、素》,未免有以经释传之嫌。然此欲为初学津梁,务从明白,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一、余在癸巳岁,始留意诊法。槎溪里中,晤诸同门。程子公来、顾子则思、戴子交庶,一见投契。余有不逮,尽力指示,皆谓余必能超乘而上。三十年来,家先生之着述,屡经兵燹,散佚者过半。至有邑中同姓铲去姓氏,冒以己名行世者。余虽不肖,今得渐与补订,皆已辑成全书,次第剞劂。则余之能传其家学人,三子相成之功居多不敢忘也。
一、引用诸书,皆标出所,自便于稽考。至近代群贤,笔之所至,未遑一一注明,淹博者自知之,余非敢掠美也。
甲辰秋日,期叔氏识于湘江之旅泊庵。
目录
- 刘叙
- 自叙
- 凡例
- 卷一
- 多读书论
-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 提纲论
- 因形气以定诊论
- 运气论
- 太素脉论
- 审象论
- 脉有亢制论
- 冲阳太二脉论
- 脉有不可言传论
- 脉无根有两说论
-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 问情论
- 卷二
- 卷三
- 浮脉(阳)
- 沉脉(阴)
- 迟脉(阴)
- 数脉(阳)
- 滑脉(阳中之阴)
- 涩脉(阴)
- 虚脉(阴)
- 实脉(阳)
- 长脉(阳)
- 短脉(阴)
- 洪脉(阳)
- 微脉(阴)
- 卷四
- 紧脉(阴中之阳)
- 缓脉(阴)
- 芤脉(阳中阴)
- 弦脉(阳中之阴)
- 革脉(阳中之阴)
- 牢脉(阴中之阳)
- 濡脉(阴中之阴)
- 弱脉(阴)
- 散脉(阴)
- 细脉(阴)
- 伏脉(阴)
- 动脉(阳)
- 促脉(阳)
- 结脉(阴)
- 代脉(阴)
- 疾脉(阳)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望诊
- 面部
- 目部
- 鼻部
- 血脉
- 毛发
- 形体
- 死证
- 五脏绝证
- 诊病新久
- 诈病
- 声诊
- 息
- 问诊
- 人品起居
- 嗜欲苦药
- 病证
- 附辨舌
- 卷八
- 太过有余之岁
- 不及不足之纪
- 天符说
- 岁会说
- 同天符
- 同岁会
- 顺化诀
- 天刑诀
- 小逆诀
- 不和诀
- 太乙天符
- 支德符
- 干德符
- 六气加临上下
- 太过之纪
- 木曰发生之纪
- 火曰赫曦之纪
- 土曰敦阜之纪
- 金曰坚成之纪
- 水曰流衍之纪
- 不及之纪
- 木曰委和之纪
- 火曰伏明之纪
- 土曰卑监之纪
- 金曰从革之纪
- 水曰涸流之纪
- 平气之纪
- 木曰敷和之纪
- 火曰升明之纪
- 土曰备化之纪
- 金曰审平之纪
- 水曰静顺之纪
- 卷九
- 卷十
- 经络
- 十二经歌
-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 十二经纳甲歌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经络周流解
-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部位歌
-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督脉
- 任督解
- 十六络穴图
- 宗营卫三气解
- 面部分位
- 脏腑色见面部
- 肢节色见面部
- 脉案图式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