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呼应角,心言应征,脾歌应宫,肺哭应商,肾呻应羽。五脏五声,以合五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盖病苦于中,声发于外,有不可诬者也。故《难经·六十一难》曰∶“闻其五音以别其病。”此之谓也。
大笑不止,乃为心病。喘气太息,乃为肺病。怒而骂詈,乃为肝病。气不足息,乃为脾病。欲言不言语轻多畏,乃为肾病。前轻后重,壮厉有力,乃为外感。倦不欲言,声怯而低,内伤不足。攒眉呻吟,必苦头痛。叫喊呻吟,以手扪心,为中脘痛。呻吟身重,转即作楚,乃为腰痛。呻吟摇头,攒眉扪腮,乃为齿痛。呻吟不起,为腰脚痛。诊时吁气,为属郁结。(凡人吁则气郁得以少伸也。)摇头而言,乃为里痛。
喉中有声,谓之肺鸣;火来乘金,不得其平。形羸声哑,咽中有疮,肺被火囚。(肺主声故耳。)声音暴哑,风痰伏火;曾系喊伤,不可断病。声嘶色败,久病不治。气促喉声,痰火哮喘。中年声浊,痰火之殃。
独言独语,言谈无绪,思神他寄,思虑伤神。伤寒坏证,哑为狐惑,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肛。
风滞于气,机关不利。出言蹇涩乃为风病。气短不续,言止复言,乃为夺气。衣被不敛骂詈亲疏,神明之乱,风狂之类;若在热病,又不必论。欲言复寂,忽又惊呼病深入骨。
语声寂寂然者,不欲语而欲默也。则病本缄默,而何以忽又惊呼,知其专系厥阴所主,何也?静默统属之阴,而厥阴在志为惊,在声为呼,况骨节中属大筋,筋为肝合,非深入骨节之病,不如此也。
声音低渺,听不明彻,必心膈间有所阻碍。
空能传声,气无阻碍,碍则声出不扬,必其胸中大气不转,出入升降之机艰而且迟,可知病在胸膈间矣。细心静听,其情乃得。
啾然细长,头中之病。
啾啾然细而长者,谓其声自下焦阴分而上,缘足太阳主气,与足少阴为表里,所以肾邪不剂颈而还,得从太阳部分达于巅顶。肾之本病为呻吟,肾气从太阳经脉直攻于上,则肾之呻并从太阳变动而啾唧细长,为头中病也。大都湿气混其清阳之气所致耳。仲景只此三段而上中下三焦受病之处,妙义可彻。盖声者,气之从喉舌而宣于口者也。新病之人声不变,小病之人声不变,惟久病苛病其声乃变。古人间隔垣之呻吟而知其病,觉无法乎?
- 刘叙
- 自叙
- 凡例
- 卷一
- 多读书论
-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 提纲论
- 因形气以定诊论
- 运气论
- 太素脉论
- 审象论
- 脉有亢制论
- 冲阳太二脉论
- 脉有不可言传论
- 脉无根有两说论
-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 问情论
- 卷二
- 卷三
- 浮脉(阳)
- 沉脉(阴)
- 迟脉(阴)
- 数脉(阳)
- 滑脉(阳中之阴)
- 涩脉(阴)
- 虚脉(阴)
- 实脉(阳)
- 长脉(阳)
- 短脉(阴)
- 洪脉(阳)
- 微脉(阴)
- 卷四
- 紧脉(阴中之阳)
- 缓脉(阴)
- 芤脉(阳中阴)
- 弦脉(阳中之阴)
- 革脉(阳中之阴)
- 牢脉(阴中之阳)
- 濡脉(阴中之阴)
- 弱脉(阴)
- 散脉(阴)
- 细脉(阴)
- 伏脉(阴)
- 动脉(阳)
- 促脉(阳)
- 结脉(阴)
- 代脉(阴)
- 疾脉(阳)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望诊
- 面部
- 目部
- 鼻部
- 血脉
- 毛发
- 形体
- 死证
- 五脏绝证
- 诊病新久
- 诈病
- 声诊
- 息
- 问诊
- 人品起居
- 嗜欲苦药
- 病证
- 附辨舌
- 卷八
- 太过有余之岁
- 不及不足之纪
- 天符说
- 岁会说
- 同天符
- 同岁会
- 顺化诀
- 天刑诀
- 小逆诀
- 不和诀
- 太乙天符
- 支德符
- 干德符
- 六气加临上下
- 太过之纪
- 木曰发生之纪
- 火曰赫曦之纪
- 土曰敦阜之纪
- 金曰坚成之纪
- 水曰流衍之纪
- 不及之纪
- 木曰委和之纪
- 火曰伏明之纪
- 土曰卑监之纪
- 金曰从革之纪
- 水曰涸流之纪
- 平气之纪
- 木曰敷和之纪
- 火曰升明之纪
- 土曰备化之纪
- 金曰审平之纪
- 水曰静顺之纪
- 卷九
- 卷十
- 经络
- 十二经歌
-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 十二经纳甲歌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经络周流解
-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部位歌
-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督脉
- 任督解
- 十六络穴图
- 宗营卫三气解
- 面部分位
- 脏腑色见面部
- 肢节色见面部
- 脉案图式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