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象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 ,三候皆然。
实为邪盛有余之象,既大而且兼长,既长大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象,莫不毕备。
主病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实者,舌强气壅,口疮咽痛。实在左关,肝火胁痛。左尺得实,便秘腹疼。右寸实者,呕逆咽痛,喘嗽气壅。实在右关,伏阳蒸内,中满气滞。右尺得实,脐痛便难,相火亢逆。
脉实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脉经》云∶“血实脉实。”又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由是测之,皆主实热。其所主病,大约与数脉相类,而实则过之,以其蕴蓄之深也。
按《素问·大奇论》曰∶“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如肝雍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 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 大跛,易偏枯;肺之雍喘而两 满之类。皆实脉也。实主邪气有余,易于体象,所以叔和有“尺实则小便难”之说。乃伪诀谬以尺实为“小便不禁”,何适相反。又妄谓“如绳应指来”,则是紧脉之形,而非实脉之象矣。夫紧脉之与实脉,虽相类而实相悬。但紧脉弦急如切绳,而左右弹人手;实脉则且大且长,三候皆有力也。紧脉者,热为寒束,故其象绷急而不宽舒;实脉者,邪为火迫,故其象坚满而不和柔。以证合之,以理察之,便昭昭于心目之间。又按张洁古惑于伪诀实主虚寒之说,而遂以姜附施治,此甚不可为训。或实脉而兼紧者,庶乎相当;苟非紧象,而大温之剂施于大热之人,其不立毙者几希!以洁古之智,当必是兼紧之治法无疑耳。夫阴阳对偶,不可稍偏。阳气过旺,不戢有自焚之虞。今世宗丹溪者,以为阳常有余,喜用寒凉,乃致杀人如麻,恬不之怪。又有有激之论,为刘朱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三吴两浙,翕然成风,以姜附为茶饭,其流毒更不可言。执一舍一,祸害相寻,可胜叹哉!
目录
- 刘叙
- 自叙
- 凡例
- 卷一
- 多读书论
-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 提纲论
- 因形气以定诊论
- 运气论
- 太素脉论
- 审象论
- 脉有亢制论
- 冲阳太二脉论
- 脉有不可言传论
- 脉无根有两说论
-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 问情论
- 卷二
- 卷三
- 浮脉(阳)
- 沉脉(阴)
- 迟脉(阴)
- 数脉(阳)
- 滑脉(阳中之阴)
- 涩脉(阴)
- 虚脉(阴)
- 实脉(阳)
- 长脉(阳)
- 短脉(阴)
- 洪脉(阳)
- 微脉(阴)
- 卷四
- 紧脉(阴中之阳)
- 缓脉(阴)
- 芤脉(阳中阴)
- 弦脉(阳中之阴)
- 革脉(阳中之阴)
- 牢脉(阴中之阳)
- 濡脉(阴中之阴)
- 弱脉(阴)
- 散脉(阴)
- 细脉(阴)
- 伏脉(阴)
- 动脉(阳)
- 促脉(阳)
- 结脉(阴)
- 代脉(阴)
- 疾脉(阳)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望诊
- 面部
- 目部
- 鼻部
- 血脉
- 毛发
- 形体
- 死证
- 五脏绝证
- 诊病新久
- 诈病
- 声诊
- 息
- 问诊
- 人品起居
- 嗜欲苦药
- 病证
- 附辨舌
- 卷八
- 太过有余之岁
- 不及不足之纪
- 天符说
- 岁会说
- 同天符
- 同岁会
- 顺化诀
- 天刑诀
- 小逆诀
- 不和诀
- 太乙天符
- 支德符
- 干德符
- 六气加临上下
- 太过之纪
- 木曰发生之纪
- 火曰赫曦之纪
- 土曰敦阜之纪
- 金曰坚成之纪
- 水曰流衍之纪
- 不及之纪
- 木曰委和之纪
- 火曰伏明之纪
- 土曰卑监之纪
- 金曰从革之纪
- 水曰涸流之纪
- 平气之纪
- 木曰敷和之纪
- 火曰升明之纪
- 土曰备化之纪
- 金曰审平之纪
- 水曰静顺之纪
- 卷九
- 卷十
- 经络
- 十二经歌
-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 十二经纳甲歌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经络周流解
-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部位歌
-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督脉
- 任督解
- 十六络穴图
- 宗营卫三气解
- 面部分位
- 脏腑色见面部
- 肢节色见面部
- 脉案图式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