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理微,自古记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犹曰∶“若窥深渊而迎浮云。”许叔微曰∶“脉之理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领神会,焉能尽其玄微耶?如古人形容一胃气脉也,而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可以中候求也。不疾不徐,此迹象也,可以至数求也。独所谓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此非古人秘而不言,虽欲名状之而不可得,姑引而不发,跃然于言词之表,以待能者之自从耳。”东垣至此,亦穷于词,而但言脉贵有神。惟其神也,故不可以迹象求,言语告也。又如形容滑脉。而曰替替然如珠之圆转。形容涩脉,而曰如雨沾沙。形容紧脉,而曰如切绳转索。形容散脉,而曰如杨花散漫。形容任脉,而曰寸口丸丸。此皆迹象之外,别有神理,就其言状,正惟穷于言语,姑借形似以揣摹之耳。予昔寓泉州开元寺,月夜与林澹庵论脉。凡脉各设一形似最确之物以体象之。至于虚脉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极其摹拟,终不相类。林最后曰∶“得之矣,譬如发酵馒首。”竟失迟字之义。有羽衣钱存三在傍曰∶“何不比之海 浮水。”林大笑击节。盖海 质柔而大,随波上下,若人以手按之,则惊而没矣,于浮、大、迟、软,字字逼真,然为学究训诂之语,设不善领略者,不先于虚脉中发愤参求,但守一海 浮水于胸中,岂非戏论乎!故以有限之迹象,合无穷之疾病,则迹象乃有时而穷。以无尽之灵明,运有限之迹象,则疾病无往而不验。所谓口莫能宣者,终成绝学也哉!
目录
- 刘叙
- 自叙
- 凡例
- 卷一
- 多读书论
-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 提纲论
- 因形气以定诊论
- 运气论
- 太素脉论
- 审象论
- 脉有亢制论
- 冲阳太二脉论
- 脉有不可言传论
- 脉无根有两说论
-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 问情论
- 卷二
- 卷三
- 浮脉(阳)
- 沉脉(阴)
- 迟脉(阴)
- 数脉(阳)
- 滑脉(阳中之阴)
- 涩脉(阴)
- 虚脉(阴)
- 实脉(阳)
- 长脉(阳)
- 短脉(阴)
- 洪脉(阳)
- 微脉(阴)
- 卷四
- 紧脉(阴中之阳)
- 缓脉(阴)
- 芤脉(阳中阴)
- 弦脉(阳中之阴)
- 革脉(阳中之阴)
- 牢脉(阴中之阳)
- 濡脉(阴中之阴)
- 弱脉(阴)
- 散脉(阴)
- 细脉(阴)
- 伏脉(阴)
- 动脉(阳)
- 促脉(阳)
- 结脉(阴)
- 代脉(阴)
- 疾脉(阳)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望诊
- 面部
- 目部
- 鼻部
- 血脉
- 毛发
- 形体
- 死证
- 五脏绝证
- 诊病新久
- 诈病
- 声诊
- 息
- 问诊
- 人品起居
- 嗜欲苦药
- 病证
- 附辨舌
- 卷八
- 太过有余之岁
- 不及不足之纪
- 天符说
- 岁会说
- 同天符
- 同岁会
- 顺化诀
- 天刑诀
- 小逆诀
- 不和诀
- 太乙天符
- 支德符
- 干德符
- 六气加临上下
- 太过之纪
- 木曰发生之纪
- 火曰赫曦之纪
- 土曰敦阜之纪
- 金曰坚成之纪
- 水曰流衍之纪
- 不及之纪
- 木曰委和之纪
- 火曰伏明之纪
- 土曰卑监之纪
- 金曰从革之纪
- 水曰涸流之纪
- 平气之纪
- 木曰敷和之纪
- 火曰升明之纪
- 土曰备化之纪
- 金曰审平之纪
- 水曰静顺之纪
- 卷九
- 卷十
- 经络
- 十二经歌
- 十二经脏腑表里图
- 十二经纳甲歌
-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 经络周流解
- 十二经营行次序逆顺歌
- 经络次序
- 十二经脉起止歌
- 周身经络部位歌
-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任脉
- 督脉
- 任督解
- 十六络穴图
- 宗营卫三气解
- 面部分位
- 脏腑色见面部
- 肢节色见面部
- 脉案图式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