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表里轻重,验舌色亦得大半。杜青碧有三十六法,反觉太繁。今余分立白苔、黑苔、黄苔、燥苔、滑苔、五者以为要。舌色如常,身虽大热,是表热里未有热也,但治其表。如见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里、未入于里也,但宜和解。若见黄苔者,热在胃家;苔黄而干裂者,热已入里,宜清里热。若有下症者,可以下之。若见黑苔者,有二条分别∶黑而焦裂硬刺者,里热已极,火极似炭之苔也;黑而有水、软润而滑者,里寒已甚,水来克火之寒苔也。以上五者,验舌之大节目也,然仍要看症切脉以参定之。如舌上黑苔,燥裂有刺,此里热无疑矣,然或身痛,或足冷,或无汗,或脉浮,或脉伏,仍从表症治之。虽不可用辛温之药,必宜辛凉散表,然后清里。若过用清热,则表汗不出,表邪不解。又如舌上生苔,口渴不能消水,脉浮大不数,服清热之药,反加谵妄神昏,此症多见不治。以舌苔主里热,渴宜消水,脉宜沉数,数症脉相反故耳。然余以渴不消水,脉滑不数,拟以食滞,用消导治之,亦有生者。自此则知表邪夹食之症,亦有舌苔生刺者也。大凡察病患之舌,沿边缺陷如锯齿口者,此不治之症也。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总论
- 伤寒热病总论
- 验舌色论
- 验口唇论
- 验二便论
- 辨脉论
-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 三阴经热病论
- 三阴经寒病论
- 阴症似阳论
- 阳症似阴论
- 宜发表论
- 忌发表论
- 宜清里论
- 忌清里论
- 宜和解论
- 忌和解论
- 宜吐法论
- 忌吐法论
- 宜温经论
- 忌温经论
- 宜攻下论
- 忌攻下论
- 宜消导论
- 忌消导论
- 宜补虚论
- 忌补虚论
- 误下不宜再下论
- 卷一
- 恶寒
- 发热
- 寒热
- 身痛
- 头痛
- 项强
- 咽痛
- 卷二
- 似疟
- 潮热
- 烦躁
- 谵语
- 发狂
- 呕吐
- 喘逆
- 身重
- 身痒
- 头眩
- 口渴
- 口燥
- 唇焦
- 衄血
- 蓄血
- 下血
- 卷三
- 无汗
- 自汗
- 头汗
- 盗汗
- 懊
- 不得卧
- 发黄
- 面赤色
- 胸满
- 胁满
- 心下满
- 结胸
- 痞满
- 咳逆
- 呃逆
- 腹痛
- 卷四
- 下利
- 小便不利
- 大便秘结
- 合病
- 并病
- 坏症
- 昏冒
- 热入血室
- 不语
- 发
- 温病
- 疫病
- 夹食
- 痉病
- 阴厥阳厥
- 足冷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