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满在心之上,故多表症。盖表邪传里。必先胸至胁,然后入里者也。胸满症必内有痰涎,外邪传里,互相交结致是。故胸满胸痹之症,多用栝蒌等豁痰,或用瓜蒂散吐法。伤寒胸满心烦发热者,柴胡陷胸汤。胸满连胁,加青皮、枳桔。若尚带太阳表症,加散表药。寒热胸满而呕苦,通用小柴胡汤加枳、桔。未效,合小陷胸汤。故胸满症,栝蒌、枳、桔为必用之药。惟呕多者用半夏,不用栝蒌。若夹食胸满,见嗳气饱闷,用保和平胃散消导法。有表邪者,兼散表;有里热者,兼清热;有痰饮,导痰汤等。另有不发热,口不渴,唇不焦,二便清利,六脉沉迟,此阴寒胸满,另用温散。
太阳病,下之,脉促,胸满,微恶寒,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太阳表症误下,则变脉促胸满,因尚有微恶寒表症,故用桂枝。去芍药者,因胸满症,忌血药凝滞耳。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宜麻黄汤。
三阳合病而喘,表邪未伸,故不可下,而用麻黄汤。
若发汗,若下之,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豆豉汤。
汗后烦热,不可再汗,下后烦热;不可再下。汗下后烦热胸中窒者,即烦闷懊 ,故用栀子豆豉汤。未汗下者,表症胸满,吐法不中用也。
病如桂枝症,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此胸中有寒也,当吐之。
如桂枝症,但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非桂枝症。胸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此胸中有寒饮,故吐之,非言里气虚寒用此法。
少阳中风,耳无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若吐下之,则悸而惊。救逆,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
少阳中风,言有汗发热少阳症。少阳之脉,起目锐 ,入耳中;其支者,贯胸膈。故少阳症则目赤耳聋,胸中满而烦,若以吐下除烦,则悸而惊,故以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定悸安神。
阳明潮热,大便溏,小便可,胸胁满,属阳明。
阳明潮热,大便硬,小便不利,乃是里症。今大便溏,小便又利,且胸胁满,属阳明表症。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太阴之脉,络胃统腹,故腹满吐食自利,时腹自痛。本非下症,若误下之必胸中结硬。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此热邪传入少阴,故以猪肤润燥滋阴。
厥阴病,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胸中,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吐,瓜蒂散。
厥阴病,手足厥冷,脉本沉迟。今乍紧急,此阳邪传入厥阴之病,病在胸中,故用瓜蒂散吐之。
瓜蒂散
苦瓜蒂一两,为细末吹鼻。
黄水蓄于中焦,此方吹鼻得嚏,则目出泪,鼻出水矣。然内有黄水者可用。
柴胡陷胸汤
柴胡 栝蒌 半夏 黄连 甘草 青皮 枳壳
此即小陷胸汤,加柴胡、青皮、枳壳。大凡治凝结之症,必开豁气道。
小柴胡加枳桔汤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枳壳 桔梗
前方因热痰凝结,故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汤。此条但是热邪结聚,故不合陷胸汤,但加枳壳、桔梗。
小陷胸汤
栝蒌 熟半夏 川连 甘草
按小柴胡汤加枳、桔,治少阳表里有邪者;柴胡陷胸汤,治少阳表里热邪,兼有痰结者;
小陷胸汤,治内有热痰,外无表症者。加枳、桔则力专;加甘草则力缓。
保和散
楂肉 麦芽 莱菔子 半夏 连翘 香附 枳壳
痰食胸满者,宜用此方。尚有表邪,仍兼散表。
平胃散
熟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外感发热,不用燥药。但湿邪满闷,非此不能治。
二陈汤 见似疟。
胃中有痰饮,则呕恶饱满,豁痰和胃,对症之药。
导痰汤 见似疟。
痰结上焦,用二陈汤。若痰结中焦,用此方上消下行。
栀子豆豉汤 见懊 。
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 即柴胡二陈汤。
小柴胡汤,不去黄芩加茯苓,名柴苓汤;去黄芩加茯苓。名柴胡二陈汤。总之,热痰凝结,以半夏黄芩同用;水饮凝结,则去黄芩而以半夏茯苓同用。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总论
- 伤寒热病总论
- 验舌色论
- 验口唇论
- 验二便论
- 辨脉论
-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 三阴经热病论
- 三阴经寒病论
- 阴症似阳论
- 阳症似阴论
- 宜发表论
- 忌发表论
- 宜清里论
- 忌清里论
- 宜和解论
- 忌和解论
- 宜吐法论
- 忌吐法论
- 宜温经论
- 忌温经论
- 宜攻下论
- 忌攻下论
- 宜消导论
- 忌消导论
- 宜补虚论
- 忌补虚论
- 误下不宜再下论
- 卷一
- 恶寒
- 发热
- 寒热
- 身痛
- 头痛
- 项强
- 咽痛
- 卷二
- 似疟
- 潮热
- 烦躁
- 谵语
- 发狂
- 呕吐
- 喘逆
- 身重
- 身痒
- 头眩
- 口渴
- 口燥
- 唇焦
- 衄血
- 蓄血
- 下血
- 卷三
- 无汗
- 自汗
- 头汗
- 盗汗
- 懊
- 不得卧
- 发黄
- 面赤色
- 胸满
- 胁满
- 心下满
- 结胸
- 痞满
- 咳逆
- 呃逆
- 腹痛
- 卷四
- 下利
- 小便不利
- 大便秘结
- 合病
- 并病
- 坏症
- 昏冒
- 热入血室
- 不语
- 发
- 温病
- 疫病
- 夹食
- 痉病
- 阴厥阳厥
- 足冷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