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五脏疳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佚名 宋 1.45千字
地黄丸
治肝疳拘急.疳气入眼隐涩,或生白膜晕翳赤脉等疾.熟地黄(八钱) 山茱萸(取肉四钱) 干山药(四钱) 泽泻(三钱) 牡丹皮(去心三钱) 白茯苓(去黑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桐子大.三岁下儿一二丸.上者三四丸.温水化下.空心.
熊胆天麻丸
治肝疳羸瘦.摇头揉目.百脉拘急.熊胆 天麻 羌活(去芦) 蝉壳(去土)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各一两) 芦荟 干蟾(涂酥炙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荆芥汤化下.量大小与.无时.
夺命丹
治心疳体热.惊搐烦渴.发稀肚大.泄泻羸瘦.朱砂 麝香 牛黄 脑子 芦荟 没药 硼砂 熊胆 麒麟竭(半两) 粉霜(一钱) 使君子(十个去壳) 青黛(三钱)
上为末.滴水和丸豌豆大.每服一粒.薄荷水化下.日三.儿大二三丸.
朱黄丹
治心疳挟惊.发热烦渴.盗汗羸瘦.朱砂(一分研水飞) 天竺黄(半两研) 干全蝎(二十一个微炒去毒) 天浆子(十四个去壳微炒) 人参(去芦一两) 胡黄连(一两) 青黛(一分研) 龙脑(一钱研)
上为末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参汤化下.无时.
黄垩丸
治脾疳发黄身肿.黄土(一两末) 陈皮(去白一两) 木香(一分) 巴豆(二十个去皮膜出油尽)
上为末.饭和丸粟米大.每服三二丸.煎黑豆汁送下.无时.
木香煎
治脾疳因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痢无度.南木香(一两锉) 肉豆蔻(一两面裹煨去面) 干蟾(二个酥炙) 胡黄连(一两) 使君子(去壳一两) 五灵脂(一两) 巴豆(七个去皮心膜纸裹出油尽) 麝香(一分)
上为末细匀.滴水和剂.入石臼杵一二百下.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量大小与.温生姜汤下.乳食后.一岁下者一丸.二岁上者三丸.以意加之.
肉豆蔻丹
治脾疳如前.肉豆蔻(一两面裹煨) 使君子(去壳一两) 青皮(去穣一两炒黄) 牵牛子(一分炒黄四味为末) 芦荟(一分研) 麝香(半钱研)
上研匀细.糯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香连散
治脾疳泄泻.腹大脚细.渐成瘦弱.及诸脾胃不和.气不调顺.并能治之.木香(一分) 黄连(去须半两炒) 诃子(煨去复选皮一分) 肉豆蔻(三个面裹煨去面) 甘草(一分炙)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汤调下.乳食前.
麝香丹
治肺疳皮毛枯燥.咳嗽上气.胡黄连(一两)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 紫苏子(一分微炒) 五味子(一分) 干蟾(一个炙酥焦以上先为末) 麝香(一分研) 芦荟(一分研) 朱砂(一分研)
上为末细匀.枣肉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粒.米饮下.无时.
灵砂丹
治肺疳因咳嗽羸瘦.皮枯毛落.人参(去芦半两) 甜葶苈(一分炒) 五灵脂(一分) 胡黄连(一分四味为末) 辰砂(半两研) 麝香(一分研) 芦荟(一分研)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一分)
上为末拌匀.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参汤下.无时.
石绿散
治肾疳耳上生疮.及治肥疳头疮鼻烂.浸久不瘥.石绿白芷各等分.为末.先以生甘草水洗疮.拭干敷药.一日愈.
蛙鸡灰散
治肾疳成 .肠虚.虫蚀下部肛肠等.以长脚蛙青背一枚.鸡骨一分.同烧为灰.细研为末.吹入下部中.令深入.数用大效.
桃白散
治如前.桃根白皮(一两) 黄柏(一两蜜炒) 黄连(去须一两炒) 蛇蜕(烧灰半两) 干蜗牛(烧灰一分)
青州枣(五十个去核烧灰)
上为细末.入淀粉一分.麝香一钱.同研匀.每服一字至半钱.粥饮调下.乳食前.量轻重加减用药.
如圣丹
治如前.干蟾(七个烧灰) 蝉壳(去土尽半两) 蛇胆(一分) 大枣(一个去核烧灰以上先为末) 黄丹(一分研) 淀粉(一分研) 麝香(一钱研)
上同拌研匀细.用好醋看干湿拌匀.臼杵一二百下成膏.丸黍米大.每服五七粒.米饮下.量大小加减.又化三二粒涂调患处.若虫出乃愈.
乌金膏
治肾疳入经.灌注阴囊.黄亮色肿.通草(一分烧) 黄柏(一分烧) 大黄(一分烧各存性)
上同研为末.每用一钱.以 猪胆调成膏.于阴肿处遍涂之.如未退.更煎蛇床子汤洗之.再调涂必效.
二肝丸
治疳痢不止.龙胆草(去芦一两) 漏芦(去芦一两) 菖蒲(一两九节者) 胡黄连(半两) 地榆(半两以上先为末) 鸡肝(一两破开) 猪肝(一两破开)
上将药末入二肝内裹定.以水二盏.入盐少许.煮至肝熟.于石臼中杵一二百下成膏.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下.食前.
金灵散
治肾疳时久.骨沉力弱.项细头重.致天柱骨倒.不能擎举抬头.以白僵蚕不拘多少.拣直者去丝嘴.炒焦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一钱.薄荷酒调下.日三.须臾用生力散涂之.
生力散
以木鳌子三个.萆麻子三十个.各去壳取肉.同研细.每用一钱许.津唾调摊纸上.先紧抱定儿.揩项上令热,贴.
- 范序
- 朱序
- 何序
- 卷一
- 医工论
- 禀受论
- 初生论
- 回气论
- 洗浴论
- 断脐论
- 相视寿夭论
- 初生服药论
- 中寒论
- 初生不乳论
- 脐风撮口论
- 胎中病论
- 诸不治病
- 卷二
- 五气论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乳母论
- 慎护论
- 食忌论
- 大小论
- 诸般色泽纹证论
- 诸色泽候
- 诸处纹状候
- 五脏主病论
- 诸形证候
- 诸死绝候
- 卷三
- 变蒸论
- 变蒸赋
- 变蒸方治
- 脉理论
- 诸身热论
- 身热方治
- 卷四
- 惊痫论
- 欲发搐
- 已发搐
- 发搐逆顺
-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
- 发搐真假
- 惊痫杂论
- 卷五
- 惊痫方治一
- 治惊欲发搐方
- 治风痫方
- 惊痫方治二
- 治惊痫方
- 治食痫方(千金用紫丸方具前变蒸门中)
- 治五脏五畜痫方
- 治偏搐方
- 治阳搐急惊方
- 治天吊方
- 治阴搐慢惊方(附慢脾风)
- 治胎痫发搐真假方
- 卷六
- 惊痫别论
- 惊痫
- 暗痫
- 惊痫余证
- 惊痫兼别病
- 治惊痫切牙方
- 治诸痫通用方
- 治惊痫后余证方
- 治惊痫兼别病方
- 中风论
- 治心肺中风方
- 治风痉方
- 二证同治方
- 治中风角弓反张方
- 治中风口噤方
- 治中风拘挛不遂方
- 治中风口眼斜方
- 治风不省方
- 卷七
- 伤寒论
- 卷八
- 疮疹论
- 卷九
- 吐泻论(附
- 泻论
- 吐泻
- 伤风吐泻
- 伤食吐泻
- 冷热吐泻
- 卷十
- 吐泻方治
- 治吐方
- 治方
- 治泻方
- 吐泻后方治
- 卷十一
- 八痢论
- 诸痢方治
- 治冷痢方
- 治赤白滞痢方
- 治热痢方
- 治积痢方
- 治蛊毒痢方
- 治休息痢方
- 治诸痢杂证
- 脱肛论
- 卷十二
- 五疳论
- 诸疳方治
- 治五脏疳方
- 治疳泻方
- 治诸疳虫动方
- 治诸疳杂证方
- 卷十三
- 诸虫论
- 食气积癖论
- 卷十四
- 心腹痛论
- 腹胀论
- 肿病论
- 虚羸论
- 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 卷十五
- 黄胆论
- 客忤论
- 三疰论
- 夜啼论
- 诸汗论
- 不语论
- 渴论
- 血溢论
- 卷十六
- 寒热论
- 疟病论
- 弄舌论
- 病论(音奇)
- 骨蒸论
- 腹皮青黑论
- 难乳论
- 大小便论
- 五淋论(附遗尿
- 卷十七
- 疝论
- 阴肿生疮论
- 腋气论
- 囟门肿陷论
- 滞颐论
- 肠痈论
- 针刺误伤论
- 诸物梗喉论
- 疣子论
- 诸虫咬蜇论
- 扑坠损伤论
- 药毒论
- 卷十八
- 头上诸病论
- 头疮
- 软疖
- 秃疮
- 耳中诸病论
- 耳聋
- 耳中鸣痛
- 耳内疮肿出脓
- 眼目病论
- 目病引论
- 鼻中病论
- 面上疮论
- 唇口病论
- 牙齿病论
- 舌病论
- 卷十九
- 咽喉总论
- 项瘿论
- 恶核瘰论
- 龟胸论
- 龟背论
- 手足拳挛论
- 风疾瘾疹论
- 疥癣论
- 金疮论
- 汤火伤论
- 卷二十
- 疳疮论
- 痈疖论
- 恶疮论
- 浸淫疮论
- 浆疮论
- 冻疮论
- 痱疮论
- 漆疮论
- 月蚀疮论
- 蠼疮论
- 水毒论
- 赤游论
- 赤毒论
- 鳞体论
- 疵靥论
- 后序
- 柯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