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佚名 宋 1.22千字
凡儿禀受.脏腑气血.荣卫形体.虽有生皆全.然于未语之前.变蒸之际.则血气未充.肤革未固.筋骨未坚.脉状未成.若有病也.难为诊切.又难访问.以是贤圣言婴小之病难治者.以无承据也.故立其观视形色之法焉.儿自生.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变蒸数毕.则气血荣.精神异.筋骨壮.脉理全.然后方可诊切.又能言问也.或以谓小儿之阴.与壮老不同者.是不达延医之大体也.凡脉之长短迟速.在因形以别之.不必拘于至数.经言小儿脉多雀斗.要以三部为主.其脉小数小细者平也.诸家所言甚众.今择其当者具之.孙真人云.小儿之脉.固难分表里.今撮其要者.不出数条.其总目歌曰.小儿有病须凭脉.一指三关定其息.(小儿臂短.难以布其三指以分三关也.以一指诊之)浮洪风热数为惊.虚冷沉迟实有积.浮脉为风.秋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伤风寒.头疼壮热.或夜热昼凉.咳嗽嚏喷.鼻塞清涕.呕逆不食.
〔歌曰〕浮为风兮秋日平.余中风寒头目疼.壮气夜极鼻清涕.嚏喷咳嗽吐食频.洪脉为热.夏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风热壅盛.身体温壮.疮疡血泄.
〔歌曰〕洪为应候夏时和.余须发热壮温多.风壅作惊或疮肿.有时泄下血滂沱.数脉为惊.春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惊风抽掣.脉数小者.多睡惕跳.直视怕怖.盗汗非时.切牙吐舌.微吐喘息.脉数大者.一两日间.必发搐搦也.
〔歌曰〕数为惊候春日长.余时小数睡惊扬.喘息直视舌频吐.大数潮搐发沉殃.沉迟为虚冷.冬得之曰平.余时得之.主脾胃虚弱.泄泻滑肠脱肛.吐痢不止.日渐 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劳.
〔歌曰〕沉迟之脉冬日安.余时脾胃弱虚言.泄泻滑肠肛脱出.吐痢 羸瘦变疳.实脉为积滞.四时得之.皆主食伤积聚.面黄腹胀.发焦烦渴.吐 腹痛.
〔歌曰〕实脉含伤积滞言.壮热腹胀发毛干.吐痢肚疼或为癖.四时无异一般看.实鉴四时脉.谓者弦夏洪.秋浮冬沉.四季缓.各推其王相表里以察病.假令春得弦而浮者.病在表在府.为阳为顺.病则易治.若得弦而沉者.病在里在藏.为阴为逆.病则难治.余时仿之.
王氏脉歌 小儿乳后辄吐逆.更兼脉乱无忧虑.弦急之时被寒缠.脉缓即是不消乳.紧急细快亦少苦.虚濡邪气惊风助.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脉经曰.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不及曰损.太过曰至.
通真子歌 小儿三岁至五岁.呼吸须将八至看.九至不安十至困.短长大小有邪干.
又曰 小儿脉紧是风痫.沉脉须知乳化难.腹痛紧弦牢实秘.沉数有热在骨间.
死证脉 脉来三动而止不见者死.脉来速如弓弦硬直者死.脉来瞥然不见者死.
〔歌曰〕三动而止不来凶.速硬如弦劲在弓.瞥然至而反不见.皆为死脉定由宗.
诸般病脉 脉弦者为风寒.弦数者为疟.脉急者为气不和.或为客忤.脉紧者为痛.紧数者惊痫.脉浮者为风.浮紧者惊风.浮大者伤寒.浮虚者盗汗.浮数者风热.脉伏者为气滞.脉缓脉细者皆为冷.为乳不化.脉虚脉濡者.为虚弱.为惊.虚濡者慢惊风.虚紧者伏热,脉沉重者为有积.沉数者骨间冷.(一云骨间热)沉迟者虚冷.沉缓者伤食.脉牢紧者癖聚.牢实者肠秘.心脉满大.肝脉小急者惊痫.心脉数小者疳淋.数急者热.寸口脉直上直下者为惊.寸口脉大小脉不匀.乱者变蒸.左手寸口无脉.心痛中热.呕逆口疮.或咳嗽.喉中哽声.头汗出而热.此乳母食冷以乳儿所作也.又脉乱者吐逆.右手寸口无脉.胸满短气.吐逆噫哕.喉中响.此乳母抱儿冲冒风寒所作也.凡脉如雀啄而紧者风痫.凡脉大小不根据部次者恶候.凡小儿脉快.呼吸八至曰平.九至曰病.十至曰困.凡小儿脉虚者病亦虚.轻手得也.脉实者病亦实.重手得也.故急惊脉促急.慢惊脉虚微.
- 范序
- 朱序
- 何序
- 卷一
- 医工论
- 禀受论
- 初生论
- 回气论
- 洗浴论
- 断脐论
- 相视寿夭论
- 初生服药论
- 中寒论
- 初生不乳论
- 脐风撮口论
- 胎中病论
- 诸不治病
- 卷二
- 五气论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乳母论
- 慎护论
- 食忌论
- 大小论
- 诸般色泽纹证论
- 诸色泽候
- 诸处纹状候
- 五脏主病论
- 诸形证候
- 诸死绝候
- 卷三
- 变蒸论
- 变蒸赋
- 变蒸方治
- 脉理论
- 诸身热论
- 身热方治
- 卷四
- 惊痫论
- 欲发搐
- 已发搐
- 发搐逆顺
-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
- 发搐真假
- 惊痫杂论
- 卷五
- 惊痫方治一
- 治惊欲发搐方
- 治风痫方
- 惊痫方治二
- 治惊痫方
- 治食痫方(千金用紫丸方具前变蒸门中)
- 治五脏五畜痫方
- 治偏搐方
- 治阳搐急惊方
- 治天吊方
- 治阴搐慢惊方(附慢脾风)
- 治胎痫发搐真假方
- 卷六
- 惊痫别论
- 惊痫
- 暗痫
- 惊痫余证
- 惊痫兼别病
- 治惊痫切牙方
- 治诸痫通用方
- 治惊痫后余证方
- 治惊痫兼别病方
- 中风论
- 治心肺中风方
- 治风痉方
- 二证同治方
- 治中风角弓反张方
- 治中风口噤方
- 治中风拘挛不遂方
- 治中风口眼斜方
- 治风不省方
- 卷七
- 伤寒论
- 卷八
- 疮疹论
- 卷九
- 吐泻论(附
- 泻论
- 吐泻
- 伤风吐泻
- 伤食吐泻
- 冷热吐泻
- 卷十
- 吐泻方治
- 治吐方
- 治方
- 治泻方
- 吐泻后方治
- 卷十一
- 八痢论
- 诸痢方治
- 治冷痢方
- 治赤白滞痢方
- 治热痢方
- 治积痢方
- 治蛊毒痢方
- 治休息痢方
- 治诸痢杂证
- 脱肛论
- 卷十二
- 五疳论
- 诸疳方治
- 治五脏疳方
- 治疳泻方
- 治诸疳虫动方
- 治诸疳杂证方
- 卷十三
- 诸虫论
- 食气积癖论
- 卷十四
- 心腹痛论
- 腹胀论
- 肿病论
- 虚羸论
- 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 卷十五
- 黄胆论
- 客忤论
- 三疰论
- 夜啼论
- 诸汗论
- 不语论
- 渴论
- 血溢论
- 卷十六
- 寒热论
- 疟病论
- 弄舌论
- 病论(音奇)
- 骨蒸论
- 腹皮青黑论
- 难乳论
- 大小便论
- 五淋论(附遗尿
- 卷十七
- 疝论
- 阴肿生疮论
- 腋气论
- 囟门肿陷论
- 滞颐论
- 肠痈论
- 针刺误伤论
- 诸物梗喉论
- 疣子论
- 诸虫咬蜇论
- 扑坠损伤论
- 药毒论
- 卷十八
- 头上诸病论
- 头疮
- 软疖
- 秃疮
- 耳中诸病论
- 耳聋
- 耳中鸣痛
- 耳内疮肿出脓
- 眼目病论
- 目病引论
- 鼻中病论
- 面上疮论
- 唇口病论
- 牙齿病论
- 舌病论
- 卷十九
- 咽喉总论
- 项瘿论
- 恶核瘰论
- 龟胸论
- 龟背论
- 手足拳挛论
- 风疾瘾疹论
- 疥癣论
- 金疮论
- 汤火伤论
- 卷二十
- 疳疮论
- 痈疖论
- 恶疮论
- 浸淫疮论
- 浆疮论
- 冻疮论
- 痱疮论
- 漆疮论
- 月蚀疮论
- 蠼疮论
- 水毒论
- 赤游论
- 赤毒论
- 鳞体论
- 疵靥论
- 后序
- 柯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