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中病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佚名 宋 3.19千字
儿自生下.至一腊前后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胎妊之时.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后.毒瓦斯发而为病.又有母于妊娠之时.失于固养.气形勿充.疾 因之.故圣济经言.病生于中者.与生俱生也.今叙于后.
梗舌
儿才生出母腹.因与揩拭口中恶物.便仔细看儿口中.如有皮膜.似芦苇管中之膜.裹定儿舌.或连舌根者.此名梗舌.乃胎毒所攻而生.或母于妊娠时.爱食飞禽之物.感而所致.便须急以指甲刺破剥去之.揩拭血净.用烧白矾灰细末.敷半绿豆许.若不摘去.则梗其舌而不能语.令儿哑也.及日数多.亦不能去也.
气闭
儿初生一二日间.有大小便不通.腹胀满而欲绝者.此胎毒之气郁闭所致也.便急令一妇人.用温水先漱口了.后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及手足心.共七处.各五七次.以赤红色为度.须臾气散.则自通矣.不即尔.无生意也.有此候.用此法.可谓再生.
鹅口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于舌上生白屑如米.连口两角.生黄疮.及舌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儿声不发者.名曰鹅口.
保命散
治小儿鹅口白矾(一分烧) 马牙硝(半两研细) 朱砂(一分研细水飞干)
上同研匀细末.每用一字.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之.先以手指缠乱发.揩拭儿舌上口角颊中.去垢秽净.然后用药敷之令遍.缠发揩时.以井花水沾用.或以绵缠指头.沾栗 汁用.治小儿鹅口不能乳.以马牙硝研细.遍掺舌上下两颊口角内外患处.日三四次.
又方 以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
又方 以鸡 中黄皮烧灰研细.乳和敷之.
又方 以白鹅矢汁灌口中.
又方 以黍米汁敷之.
又方 以全蝎七枚.先用薄荷汁浸过.后用薄荷七叶裹之.文武火炮过.焙令干.研末.更入黄丹.同研匀细.熟蜜和为膏.敷病处.
垂痈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血气不敛.儿口中上 连喉舌.生物如芦箨盛水之状.或作.在悬雍之前.塞其气路不通.令儿危殆.名曰垂痈.又儿生下即死者.多此病也.人少知之.当急视之.凡遇是病.便以指甲摘破.或以绵缠长针.留尖如粟米许刺之.令儿气泄则活.其 破.则出青黄血水.便用帛子 拭.及用盐汤蘸帛榐揩令净.若入喉.即伤儿.慎之慎之.如一刺复作者.再刺.
如圣散
治垂痈.铅霜(一分研细) 真牛黄(一分研细) 太阴玄精石(一分研细) 朱砂(一分研细水飞日干)
上件再同研匀.入白龙脑细末半钱相和.每用抄一字至半钱.掺儿口中.重 (重龈童舌)儿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上攻于儿口中.若发于 上作肿.作两重之状.名曰重 .若发于上下齿龈两傍.肿如垒龈者.名曰重龈.若发于舌上肿起.初更生一小舌者.名曰重舌.肿闷作痛.令儿多啼.不能哺乳而妨碍.治重 重龈 以蛇蜕皮烧灰.研细末敷之.
又方 治如前.以生蒲黄末敷之.
乌 骨散
治重舌肿闷.妨碍吮乳.乌 骨(一两) 干蜣螂(半两烧灰) 蒲黄(半两研) 枯白矾灰(一两研)
上和研如粉.每用半钱.以鸡子黄调涂肿上.咽津不妨.
又方 治如前.以蛇蜕皮为末.干捻敷舌下患处.不一时便消.不能饮乳者.用之得能饮.或以鸡羽蘸淳醋.榐药掠舌下.
又方 以木兰皮长一尺.广四寸.削去粗皮.以醋一升.渎之取汁.注患处.
又方 以伏龙肝研细末.牛蒡汁调敷.或以衣鱼(即蠹鱼)涂舌上.
又方 以马牙硝末涂舌下.日三.
又方 以三家屠肉.切如指大.以摩舌上.
又方 以黄丹豆许.纳管中.吹舌下.
又方 以蒲黄敷之.不过三次.瘥.一方.微炒.以纸铺地上.出火毒.研罗细末.先用温水蘸帛裹指.轻轻掠.后掺药.
又方 以桑白皮煮浓汁.涂乳上吮儿.治重舌妨闷欲死 以乱发烧灰.研细末.以敷舌下.频频用.或烧簸箕皮敷上.
又方 治如前.以鹿角炙.适温热熨之.或如米粒大.安舌下.
又方 以小豆煮汁.和鹿角灰敷之.日三.或以赤小豆末.醋和敷舌上.
又方 以露蜂房烧灰.研细末.醋和膏敷之.
蓐疮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因胎毒攻发.身生疮者.名曰蓐疮.谓在产草上生疮也.治蓐疮 以黄连为细末.先用生麻油涂盏子内.将黄连末遍掺油上.倒合在铫三脚子上.下用艾叶火熏令极干.刮聚.再入生油腻粉各少许.和膏敷之.
又方 以泽兰心细嚼敷之.
又方 以葵根烧灰敷之.治小儿初生三日.头面生疮缘起.身体壮热.多啼.升麻 柴胡(去苗) 石膏(各一分) 甘草 当归(去须各半两)
上为 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二分.去滓.时时与.量儿大小加之.治小儿初生.蓐中生热疮.以鸡子五枚敲破.去白.只取黄.又以乱发如鸡子黄许.二味相和.铫子中煎熬.取汁涂之.更用苦参末敷之.甚奇.刘禹锡云.顷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发于臂腿.蔓延半身.初用他药无益.状候至重.昼夜啼号不乳.因阅本草有云.乱发合鸡子黄煎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下痢.注云.去痰热百病.又鸡子.本草云.疗热疮.因用之.立效如神.煎法.鸡子黄乱发初入铫煎时甚干.少顷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
口噤
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口噤.不能乳.腹急多啼.下青黑粪.或口生疮如米.名曰口噤.此证牙关急而口噤.与撮口相似.然撮口证面色青.啼声不出.口吐白沫.此口噤证.面色赤而多啼.口不吐白沫.所以异也.此缘儿在母腹中时.为风热伤胎所致.故圣济经曰.风热伤胎.生而口噤也.千金云.赤者为心噤.白者为肺噤.
立圣散
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干蜘蛛(一个 去足 口取新竹沥入蚬壳中浸一宿 炙焦为末) 干蝎梢(七个为末) 腻粉(一钱)
上同研匀细末.每服一字.乳汁调,滴儿口中,时时用.
又方 以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研细.乳和.涂乳上.令儿吮服.
又方 以生甘草一分细锉.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温.分数次.灌儿口中.令吐出痰涎秽物.后取猪乳汁点儿口中.瘥.亦治撮口.
又方 以真牛黄少许研细.淡竹沥调一字灌之.次以猪乳滴口中.
又方 以赤足蜈蚣去足.炙黄为末.以猪乳调半钱.分三四次温灌之.一方用雀瓮不开口者五枚.烧灰研细末.饮调服一字.
又方 以白僵蚕二枚为末.蜜和.敷儿口内.如无.以原蚕蛾二枚.炙黄代之.亦治撮口.
又方 以雀矢白.水和丸麻子大.乳服二丸.鸡矢白亦佳.
又方 鸡矢白枣大.绵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治小儿口噤体热 以青竹茹三两.醋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温分数服.治小儿口噤.牙关不开.以天南星一个煨熟.急用纸封角.莫令透气.却以纸裹.近上尖处.翦一窍子鸡头大.令热气出.于鼻孔中熏之.牙关立开.亦治撮口.
啼
儿自初生以来.身色青白.无血色.好啼哭.昼夜不止.身体仰而 .夜则甚.腹满不乳.大便青白.昼夜啼.诸药不效者.此名 啼.乃儿未生以前.在胎胞中时为风冷伤所致.故圣济经曰.风冷伤胎.生而 啼.千金有云.小儿有胎寒.则腹痛 啼.时时吐 .或腹中如鸡子黄.按之如水声便没.没而复出.不急治.多变为痫.
养脏汤
治小儿胎寒 啼.当归(去芦一两) 沉香 丁香 白术 桂心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二片.煎半盏.去滓.滴儿口中.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者.亦胎寒也.以梨叶煮浓汁七合.分三四次服.出千金.
又方 以当归为末.每用一小豆许.乳汁调下.日二夜一.病儿大.添之.
又方 以柏子仁为末.每服一钱半.温水调下.
矾石丸
治小儿胎寒 啼.发痫.以马齿矾.火 半日为末.枣肉和丸黍米大.每服一丸.乳汁送下.量儿大小增损.以瘥为度.有痰亦去.神良.兼治腹胀不嗜食.大便青黄色.
血癖(又名胎积)
儿未生之前.在母腹中.藉母经血以滋养焉.至生下时.须拭去口中恶血.及用药下尽儿腹中秽血之粪.方才饲乳.若于生时.揩拭儿口中恶血不净.吞咽入腹.或腹中旧有秽粪.不曾下之.或下之不尽.因而成癖.故名曰血癖.又名曰胎积.至生下百日内外.儿生头疮.眼目赤涩.小便如血.口中气急.身体紫色.腹胀躁烦.多啼不乳.
胎积丸
治小儿血癖.白丁香(二十一个) 轻粉(半钱) 滑石(半钱) 乳香(半钱) 巴豆(三十个针串灯上烧焦微存性)
上为末.糊丸黍米大.每一二丸.看虚实大小与服.煎柳心七个.汤放温送下.连一二服.粪下恶物是效.亦令乳母服和气药调养饲儿.若儿服药后吐不止.大便不通.面黑气喘者死.
胎赤眼
儿自生下.至开眼以后.眼两 及睑眶赤烂.名曰胎赤眼.此因儿生时稍难.留滞时久.或不慎照顾.致恶血入于儿眼.又或生下时.揩拭儿眼边恶血不尽.亦令入儿眼.渍 以生是病.不急治之.则至长不瘥.
二金散
治小儿胎赤眼.黄连(去须一钱) 黄柏(一钱)
上先为粗末.用奶汁同浸一宿.焙干收之.每用少许.以新绵裹荆芥汤浸之.放温.时时频洗.
胎惊
儿在母腹.未生之前.因有所惊.胎内感之.至生下百日以来.儿心神不宁.睡卧不醒.壮热躁烦.啼哭无时.上视发搐.面青腰直.撮口缩腮.粪青黄水者.此名胎惊.方论著于惊疾门之中.
胎怯
儿自生下以来.面无精光.肌肉脆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黑睛少.羸 多哭.此胎怯也.宜天麻浴汤治之.
胎肥
儿生下肌肉浓.遍身血色红润.至盈月以后.渐渐肌瘦.目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生涎.此胎肥也.更看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治亦天麻浴汤.
胎热
儿生下有血气.时叫哭.身壮热.如淡茶色.目赤.大便黄赤.粪稠.急食乳.此胎热也.治亦宜天麻浴汤.
天麻浴汤
治小儿胎怯胎肥胎热等诸疾.天麻(二钱) 蝎尾(去毒为末) 朱砂末 白矾末(各半钱) 麝香(一字) 乌蛇肉(酒浸去皮焙干为末)青黛末(各三钱)
上为末匀.每服三钱.水三碗.桃枝叶五七条.煎十数沸.带热浴之.勿得浴背.汤须适温热用.
治小儿胎热.或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色如淡茶黄色.瘦瘠不为肌肤.四肢痿 缭戾.服之充悦健壮.芍药(二两半) 柴胡(去苗二两半) 鳌甲 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 人参(去芦) 大黄(各一两)甘草 干姜(各半两如热即用枳实)
上为末.炼蜜和丸大豆大.百日至一岁儿服一丸.乳服.日二.量儿大小增减.
- 范序
- 朱序
- 何序
- 卷一
- 医工论
- 禀受论
- 初生论
- 回气论
- 洗浴论
- 断脐论
- 相视寿夭论
- 初生服药论
- 中寒论
- 初生不乳论
- 脐风撮口论
- 胎中病论
- 诸不治病
- 卷二
- 五气论
- 心
- 肝
- 脾
- 肺
- 肾
- 乳母论
- 慎护论
- 食忌论
- 大小论
- 诸般色泽纹证论
- 诸色泽候
- 诸处纹状候
- 五脏主病论
- 诸形证候
- 诸死绝候
- 卷三
- 变蒸论
- 变蒸赋
- 变蒸方治
- 脉理论
- 诸身热论
- 身热方治
- 卷四
- 惊痫论
- 欲发搐
- 已发搐
- 发搐逆顺
-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
- 发搐真假
- 惊痫杂论
- 卷五
- 惊痫方治一
- 治惊欲发搐方
- 治风痫方
- 惊痫方治二
- 治惊痫方
- 治食痫方(千金用紫丸方具前变蒸门中)
- 治五脏五畜痫方
- 治偏搐方
- 治阳搐急惊方
- 治天吊方
- 治阴搐慢惊方(附慢脾风)
- 治胎痫发搐真假方
- 卷六
- 惊痫别论
- 惊痫
- 暗痫
- 惊痫余证
- 惊痫兼别病
- 治惊痫切牙方
- 治诸痫通用方
- 治惊痫后余证方
- 治惊痫兼别病方
- 中风论
- 治心肺中风方
- 治风痉方
- 二证同治方
- 治中风角弓反张方
- 治中风口噤方
- 治中风拘挛不遂方
- 治中风口眼斜方
- 治风不省方
- 卷七
- 伤寒论
- 卷八
- 疮疹论
- 卷九
- 吐泻论(附
- 泻论
- 吐泻
- 伤风吐泻
- 伤食吐泻
- 冷热吐泻
- 卷十
- 吐泻方治
- 治吐方
- 治方
- 治泻方
- 吐泻后方治
- 卷十一
- 八痢论
- 诸痢方治
- 治冷痢方
- 治赤白滞痢方
- 治热痢方
- 治积痢方
- 治蛊毒痢方
- 治休息痢方
- 治诸痢杂证
- 脱肛论
- 卷十二
- 五疳论
- 诸疳方治
- 治五脏疳方
- 治疳泻方
- 治诸疳虫动方
- 治诸疳杂证方
- 卷十三
- 诸虫论
- 食气积癖论
- 卷十四
- 心腹痛论
- 腹胀论
- 肿病论
- 虚羸论
- 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 卷十五
- 黄胆论
- 客忤论
- 三疰论
- 夜啼论
- 诸汗论
- 不语论
- 渴论
- 血溢论
- 卷十六
- 寒热论
- 疟病论
- 弄舌论
- 病论(音奇)
- 骨蒸论
- 腹皮青黑论
- 难乳论
- 大小便论
- 五淋论(附遗尿
- 卷十七
- 疝论
- 阴肿生疮论
- 腋气论
- 囟门肿陷论
- 滞颐论
- 肠痈论
- 针刺误伤论
- 诸物梗喉论
- 疣子论
- 诸虫咬蜇论
- 扑坠损伤论
- 药毒论
- 卷十八
- 头上诸病论
- 头疮
- 软疖
- 秃疮
- 耳中诸病论
- 耳聋
- 耳中鸣痛
- 耳内疮肿出脓
- 眼目病论
- 目病引论
- 鼻中病论
- 面上疮论
- 唇口病论
- 牙齿病论
- 舌病论
- 卷十九
- 咽喉总论
- 项瘿论
- 恶核瘰论
- 龟胸论
- 龟背论
- 手足拳挛论
- 风疾瘾疹论
- 疥癣论
- 金疮论
- 汤火伤论
- 卷二十
- 疳疮论
- 痈疖论
- 恶疮论
- 浸淫疮论
- 浆疮论
- 冻疮论
- 痱疮论
- 漆疮论
- 月蚀疮论
- 蠼疮论
- 水毒论
- 赤游论
- 赤毒论
- 鳞体论
- 疵靥论
- 后序
- 柯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