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者,大便素结,服搜风顺气丸,复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左关尺脉洪而虚。余曰∶此足三阴虚也。不信,乃服润肠丸,大便不实,肢体困倦。余与补中益气、六味地黄,月余而验,年许而安。
若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若脾经郁结者,用加味归脾。若气血虚者,用八珍加肉苁蓉。若脾经津液涸者,用六味。若发热作渴饮冷者,用竹叶黄 汤。若燥在直肠者,猪胆汁导之。若肝胆邪侮脾者,用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若膏粱浓味积热者,用加味清胃散。亦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者,当审其因而治之。若复伤胃气,多成败症。
一男子,五十余,因怒少食,大便不利,服润肠丸,大便闭结,胸膈作痛,欲兼服脾约丸,肝脾肾脉浮而涩。余曰∶此足三阴精血亏损之证也。东垣先生云∶若人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人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肺金受邪,土受木伤,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令滋其化源,则大便自调矣。
一儒者,怀抱郁结,复因场屋不遂,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清热化痰行气等剂,前证益甚,肢体困倦,心脾二脉涩滞。此郁结伤脾之变证也,遂用加味归脾汤治之,饮食渐进,诸证渐退。但大便尚涩,两颧赤色,此肝肾虚火,内伤阴血,用八珍汤加肉苁蓉、麦冬、五味,至三十余剂,大便自润。
目录
- 序
- 卷一论集
- 张景岳大宝论
- 张景岳真阴论
- 张景岳命门后论
- 赵养葵火为先天论
- 赵养葵水火论(三条)
- 喻嘉言秋燥论
- 张景岳虚损论(二则)
- 张景岳论东垣脾胃论
- 喻嘉言脉部位论
- 赵羽皇参附宜虚论
- 附∶
- 格言一
- 格言二
- 格言三
- 卷二脉要集
-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
- 平人脉准
- 胃脉
- 四时脉
- 五脏脉
-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
- 附六经主用发明说
- 脉有逆从阴阳
- 脉之大要
- 推按法
- 脉主病
- 病主脉
- 诊法脉案
- 附∶脉诊总论
- 卷二诸家脉论附
- 张景岳脉神章
- 王中痰脉论
- 柯韵伯脉论二则
- 喻嘉言脉论三则(痉损水)
- 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阴病门
- 中风证
- 非风证
- 痿病门
- 痰饮门
- 滞下门
- 吐泻门(霍乱、水泄、脾泻、肾泻)
- 疟疾门
- 咳嗽门
- 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暑证
- 湿证
- 燥证
- 火证
- 诸痹门
- 三消
- 噎膈
- 痞满
- 肿胀
- 水肿
- 关格证
- 用药总论附
- 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痉病
- 大头瘟
- 厥逆
- 诸郁证
- 黄瘅证
- 肺痈证、附肺痿
- 喘
- 虚劳门
- 内伤阴虚发热证
- 汗证
- 不能食证
- 似疟证
- 怒伤肝证
- 卷六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诸血证
- 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
- 声喑
- 癫痫狂证
- 诸积病
- 疝证
- 心胸胃脘腹痛诸证
- 腰痛
- 头痛眩运风汗证
- 二便门
- 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遗溺
- 赤白浊遗精
- 脑漏证
- 痧疹
- 厉风鹤膝风
- 面病
- 目证
- 口鼻齿证
- 咽喉证
- 耳诸证
- 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
- 女科一
- 女科二
- 女科三
- 女科四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