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仲淳曰∶脑者诸阳之会,而为髓之海,其位高,其气清。忽下浊者,其变也。东垣云∶上焦元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经云∶胆移热于脑为鼻渊。夫髓者至精之物,为水之属;脑者至阳之物,清气所居。今为浊气邪热所干,遂下臭浊之汁,是火能消物,脑有所伤也。治法先宜清肃上焦气道,以镇坠心火,补养水源,此其大略耳。药多取夫辛凉者,辛为金而入肺,有清肃之义,故每用以升散上焦之邪,如薄荷、荆芥、甘菊、连翘、升麻、粘子、天麻之属;镇坠心火,补养水源,如犀角、人参、天冬、麦冬、五味、朱砂、甘草、山药、生地、茯苓、丹皮之属。然须兼理乎肺肝,盖鼻乃肺之窍,而为脑气宣通之路,又治乎上焦而行清肃之令;胆为春升少阳之气,与厥阴为表里,而上属于脑。戴人有云∶胆与三焦寻火治。《内经》谓胆移热所干,义亦明矣。理肺用桑皮、粘子、桔梗、二冬、花粉、竹沥,清肝胆以柴胡、白芍、羚羊角、竹茹、枣仁、川芎。或者又谓世人多用辛温辛热之药取效,以辛热甘温多能宣通发散,故病之微者亦能奏效耳。此从治劫法,非不易常经,明者察之。
目录
- 序
- 卷一论集
- 张景岳大宝论
- 张景岳真阴论
- 张景岳命门后论
- 赵养葵火为先天论
- 赵养葵水火论(三条)
- 喻嘉言秋燥论
- 张景岳虚损论(二则)
- 张景岳论东垣脾胃论
- 喻嘉言脉部位论
- 赵羽皇参附宜虚论
- 附∶
- 格言一
- 格言二
- 格言三
- 卷二脉要集
-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
- 平人脉准
- 胃脉
- 四时脉
- 五脏脉
-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
- 附六经主用发明说
- 脉有逆从阴阳
- 脉之大要
- 推按法
- 脉主病
- 病主脉
- 诊法脉案
- 附∶脉诊总论
- 卷二诸家脉论附
- 张景岳脉神章
- 王中痰脉论
- 柯韵伯脉论二则
- 喻嘉言脉论三则(痉损水)
- 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阴病门
- 中风证
- 非风证
- 痿病门
- 痰饮门
- 滞下门
- 吐泻门(霍乱、水泄、脾泻、肾泻)
- 疟疾门
- 咳嗽门
- 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暑证
- 湿证
- 燥证
- 火证
- 诸痹门
- 三消
- 噎膈
- 痞满
- 肿胀
- 水肿
- 关格证
- 用药总论附
- 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痉病
- 大头瘟
- 厥逆
- 诸郁证
- 黄瘅证
- 肺痈证、附肺痿
- 喘
- 虚劳门
- 内伤阴虚发热证
- 汗证
- 不能食证
- 似疟证
- 怒伤肝证
- 卷六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诸血证
- 惊悸怔忡健忘烦躁不寐
- 声喑
- 癫痫狂证
- 诸积病
- 疝证
- 心胸胃脘腹痛诸证
- 腰痛
- 头痛眩运风汗证
- 二便门
- 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遗溺
- 赤白浊遗精
- 脑漏证
- 痧疹
- 厉风鹤膝风
- 面病
- 目证
- 口鼻齿证
- 咽喉证
- 耳诸证
- 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
- 女科一
- 女科二
- 女科三
- 女科四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