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风 伤食 伤暑 伤湿
天师曰∶暂治者,乃强壮之人素不服药,一朝得病,用药暂治之也。如人外感伤寒,用伤寒专门治之,兹不再赘。
其余伤风、伤食、伤暑、伤湿,俱可以暂治而愈。伤风则用柴胡三钱,荆芥一钱五分、白芍三钱,苍术五分,茯苓二钱,炒栀子二钱,枳壳一钱。丹皮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批〕祛风散。)此方发散之药虽重,然因其素不患病,则腠理必密,故以重剂散之。然方中有健脾之药,正不必忧散药之太重也。
如伤食作痛。胸腹饱闷填胀,欲呕而不得,方用白术三钱,枳壳二钱。山楂三十粒,麦芽三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砂仁三粒,浓朴一钱,水煎服。(〔批〕化食汤。)此方纯是攻药,而不至消气,妙用白术为君,故不消气而转能消食。然亦因其形壮体健而用之,倘体弱久病之人,不敢以此方投之。
伤暑者,乃暑气因其劳而感之,必非在高堂内寝之中而得之也。方用香薷二钱。青蒿五钱,石膏一钱,干葛一钱,车前子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一钱,浓朴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批〕解暑神奇丹。)此方纯是解暑之药,亦因其气壮而用之,气虚人最忌。
伤湿之症,两足浮肿,手按之必如泥,乃湿侵于脾也。急用茯苓五钱,猪苓三钱。白术三钱,泽泻三钱,肉桂二分治之。亦因其体壮气盛而用之,倘气虚还须斟酌。此皆暂治之法。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正医法
- 反医法
- 顺医法
- 逆医法
- 内治法
- 外治法
- 完治法
- 碎治法
- 大治法
- 小治法
- 偏治法
- 全治法
- 生治法
- 死治法
- 卷二(乐集)
- 上治法
- 中治法
- 下治法
- 先治法
- 后治法
- 急治法
- 缓治法
- 本治法
- 末治法
- 不内外治法
- 阴治法
- 阳治法
- 假治法
- 真治法
- 男治法
- 女治法
- 虚治法
- 实治法
- 寒治法
- 热治法
- 通治法
- 塞治法
- 解治法
- 敛治法
- 升治法
- 堕治法
- 开治法
- 闭治法
- 吐治法
- 泄治法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一、论五行
- 二论脏腑
- 三论阴阳
- 四论昼夜
- 五论四时
- 六论气色
- 七论脉诀
- 八论强弱
- 九论寒热
- 十论生死
- 十一论真假
- 十二论老少
- 十三论气血
- 十四论命门
- 十五论任督
- 十六论子嗣
- 十七论瘟疫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伤寒门
- 中寒门
- 中暑门
- 水湿门
- 热症门
- 燥症门
- 内伤门
- 血症
- 腹痛
- 喉痛
- 气郁
- 癫症
- 狂症
- 禾病
- 厥症
- 斑疹
- 亡阳
- 痢疾
- 五绝
- 砒毒
- 虎伤
- 汤火伤
- 痈疽并无名疮毒
- 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