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狂 论呆病 论花癫 论羊癫
天师曰∶生治者,乃人未死而若死者,用药以生之也。譬如发狂呆病是也。发狂多是热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见水而入,骂詈之声,叫喊杀人之语,不绝于口,舌如芒刺。饮食不休,痰色光亮,面如火肿是也。方用石膏半斤,元参一斤,白芥子三两,半夏三两,知母一两,甘草一两,麦冬五两,竹叶数百片,人参一两。先用糯米半斤,煎汤一锅,去其米粒,用汤半锅,将前药煎之,取半碗。(〔批〕救胃自焚汤。)彼索水时与之饮,随索随与,饮尽必睡。急再用元参一斤,麦冬半斤,煎汤候之。(〔批〕玄麦至神汤。)一醒呼水,即以此汤与之,彼必欣然自饮,服完必又睡。又将渣煎汤候之,醒后再与。彼即不若从前之肯服,亦不必强,听其自然可也。后用熟地三两,麦冬三两,元参六两、山茱萸一两,煎二碗与之。(〔批〕胜火神丹。妙。)一剂必愈,不必再与。此生治之一法也。
呆病又不如是治法。呆病郁抑不舒,愤怒而成者有之。羞恚而成者有之。方用人参一两,柴胡一两,当归一两,白芍四两,半夏一两,甘草五钱,生枣仁一两,天南星五钱,附子一钱,菖蒲一两,神曲五钱,茯苓三两,郁金五钱,水十碗,煎一碗灌之。(〔批〕救呆至神汤。)彼必不肯饮,以双手执其头发,两人拿其左右手,以一人托住下颏,一人将羊角去尖。插入其口,一人以手拿住其头,一人倾药入羊角内灌之。倘或吐出不妨,益妙,尽灌完为止。彼必骂詈,少顷人困欲睡。听其自醒,切勿惊动。使彼自醒来则全愈,惊醒来则半愈矣。此生治之又一法也。狂病之方,妙在用石膏之多,以平其阳明之火。然徒籍石膏,未免过于峻烈,又济之以元参。元参亦能平胃火之浮游,不特去心肾之二火。又妙用麦冬以济之,则肺金不畏火之炎上,而自能下生肾水,肾水生,则胃中之火不必治而自愈。然而狂病至不知人,则痰势籍火奔腾可知。方中又用白芥子、半夏以祛逐其痰,痰祛则心自清,况又有竹叶以清心乎,则火易息而人易复也。一剂之后,又佐以元参、麦冬,大剂煎饮,则火益息而水益深。后又用熟地之类滋其肾肺之药,相制而相成,字不重夺其造化哉。后呆病之方,妙在用柴胡以舒泄其不得意之气;
又有白芍佐之,肝气一舒,心脉自散;又妙用祛痰之剂,集之于参苓之内,则正气足而邪气自散;尤妙用菖蒲开窍之神品,同群共入,见匙即开。重关领禁之人,一旦再享春风之乐,是谁之功哉。生治法如何可尽,举一而悟其余耳。
张公曰∶远公心解神怡,又何可言。尚有一说,在狂病多是热症,然亦有不全是热者,不可不辨也。
狂之症同,而寒热各异。热症发狂,如岐天师之方治之可也。倘寒症发狂。又将何以治之。凡人发狂而止骂詈人,不口渴索饮,与之水不饮者,乃寒症之狂也。此得之气郁不舒,怒气不能发泄,其人平日必懦弱不振,今一旦而狂病发作耳。治之法,宜祛痰为主,而佐以补气之药。方用人参一两,茯神一两,白术五钱,半夏一钱,南星一钱,附子一钱,菖蒲三分,水煎服。(〔批〕速救寒狂丹。)此方之妙,全在补气,而不十分祛痰。盖寒症发狂,与痫症同治。加入附子以消其寒气,菖蒲引入心经,自然下喉熟睡,病如失也。方内再加柴胡一钱,以舒其肝木之郁气。
尤易奏功。远公医道通神,何知柴胡之妙耶。呆病无热症,不必重说。
华君曰∶举二可以类推,不必尽传也,予当传之。予师所传之法,尚有二方。如人病花癫,妇人忽然癫痫,见男子则抱住不肯放。此乃思慕男子不可得,忽然病如暴风疾雨,罔识羞耻,见男子则以为情人也。此肝木枯槁,内火燔盛,脉必弦出寸口。法当用平肝散郁祛邪之味。一方亦天师所传,用柴胡五钱,白芍一两,当归五钱,炒栀子三钱,甘草一钱,茯神三钱,菖蒲一钱,麦冬五钱,元参三钱,白芥子五钱,水煎服。(〔批〕散花去癫汤。)如不肯服,用人灌之,彼必骂詈不休,久之人倦欲卧。卧后醒来,自家羞耻,紧闭房门者三日,少少与之饮食自愈。一剂后不必更与之药也。此生治之一法。更有羊癫之症,忽然卧倒,作羊马之声,口中吐痰如涌者,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天师传一方,治之神效,奏功实多。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一两,茯神五钱,山药三钱,薏仁五钱,肉桂一钱,附子一钱,半夏三钱,水煎服。此方助其正气,以生心血,又加桂、附以祛寒邪,加半夏以消痰,逐去其水,自然气回而癫止也。一剂全愈,永不再发,幸珍视之毋忽。羊癫症得之小儿之时居多,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成在胸膈之中。所以一遇风寒,便发旧痰。今纯用补正之药,不尽祛痰,转能去其病根也。若作风痰治之,虽亦奏功,终不能一止而不再发。此天师之方,所以奇而正也。
雷公曰∶我亦有方传子。治牛马之癫,虽与羊癫同治,而症实各异。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两,甘草一两,陈皮三钱,生南星一两,半夏一两,附子一钱,为末,蜜为丸。须病未发前服之,永不再发。(〔批〕天师云∶妙甚。)盖健其胃气,自不生痰,况又佐之祛痰斩关之将乎。
若羊癫之人,亦先以此方治之,亦自愈。人病来如作牛马声,即牛马癫也。大约羊癫小儿居多,牛马癫大人居半也。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正医法
- 反医法
- 顺医法
- 逆医法
- 内治法
- 外治法
- 完治法
- 碎治法
- 大治法
- 小治法
- 偏治法
- 全治法
- 生治法
- 死治法
- 卷二(乐集)
- 上治法
- 中治法
- 下治法
- 先治法
- 后治法
- 急治法
- 缓治法
- 本治法
- 末治法
- 不内外治法
- 阴治法
- 阳治法
- 假治法
- 真治法
- 男治法
- 女治法
- 虚治法
- 实治法
- 寒治法
- 热治法
- 通治法
- 塞治法
- 解治法
- 敛治法
- 升治法
- 堕治法
- 开治法
- 闭治法
- 吐治法
- 泄治法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一、论五行
- 二论脏腑
- 三论阴阳
- 四论昼夜
- 五论四时
- 六论气色
- 七论脉诀
- 八论强弱
- 九论寒热
- 十论生死
- 十一论真假
- 十二论老少
- 十三论气血
- 十四论命门
- 十五论任督
- 十六论子嗣
- 十七论瘟疫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伤寒门
- 中寒门
- 中暑门
- 水湿门
- 热症门
- 燥症门
- 内伤门
- 血症
- 腹痛
- 喉痛
- 气郁
- 癫症
- 狂症
- 禾病
- 厥症
- 斑疹
- 亡阳
- 痢疾
- 五绝
- 砒毒
- 虎伤
- 汤火伤
- 痈疽并无名疮毒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