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真君曰∶中暑亡阳,汗出不止,立时气脱者,死症也。盖亡阳则阳气尽从汗出,故气尽而死。法当急补其阳气,则阳气接续阴气,而不至有遽脱之忧,用独参汤妙矣,而贫家何从得参,不若以当归补血汤。用当归一两;黄 二两,加桑叶三十片救之。盖二味价廉,而功亦不亚于人参,且桑叶又有补阴之功,无阴则阳不化∶黄 补气,得当归则补血,得桑叶则尤能生阴也。
中暑发狂,气喘,汗如雨下,如丧神失守,亦死亡顷刻也。盖热极无水以养神,心中自焚,逼汗于外,亡阳而且失神也,急宜用白虎汤救之。然少亦不济也,必须石膏用四两,人参亦用四两,加黄连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神定,二剂而汗止矣。或疑心中无水,而身何以有汗。不知发狂之症,口未有不渴者。口渴必饮水自救,水入腹中,不行心而行脾,脾必灌注于肺,肺主皮毛,故从外泄。然则汗乃外来之水,非内存之液也。况汗从外泄,阳气亦从之而出,阳出而心中之阴气亦且随之而散亡,所以丧神失守耳。吾以黄连平其心火,石膏除其胃火,而大加人参以救其亡阳之脱,庶几火散而正气独存,神存而外邪皆失也。
中暑循衣摸床,以手撮空,本是死症。然而可救者,以暑气之在心,解心中之热,则五脏即有生气,方用独参汤三两,加黄连三钱灌之,而循衣摸床、撮空等症遽止者即生。盖人参救心气之绝,而黄连散心中之火,火散气回,其生也必矣。
中暑猝倒,心痛欲死者。不治之症也。暑气最热,而心乃火宫,以火入火,何以相犯而竟至心痛欲死也。不知心火,君火也;暑火,邪火也。邪火凌心,与邪水浸心,原无彼此之异。故寒暑之气不犯则已,犯则未有不猝然心痛者也。心君至静,有膻中之间隔,犯心者犯膻中也。邪犯膻中,便猝然心痛,此时即以祛暑之药,直引入膻中,则暑散火退,而心君泰然也。方用散暑救心汤∶青蒿一两,黄连三钱,人参三钱,茯神五钱,白术三钱,香薷一钱,藿香五钱,半夏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即止。此方神效者,妙在青蒿同用,直入膻中,逐暑无形,所以止痛如响耳。
中暑忽倒,口吐白沫,将欲发狂,身如火烧,紫斑烂然者,多不可救,而予谓有一线可救者,正以其紫斑之发出也。倘不发出,则火毒内藏,必至攻心而亡。今嫌其斑虽发出,而其色纯紫,则毒瓦斯太盛,恐难化耳。方用救斑再苏汤∶元参三两,升麻三钱,荆芥三钱,黄连三钱,黄芩三钱、麦冬三两,天冬一两,青蒿一两,水煎服。一剂而斑色变红,再剂而斑红变淡,三剂而斑色尽消,便庆再苏也。否则终亦必亡而已矣。
夏日感暑,至生霍乱,欲吐而不能,不吐不可,最急之病也,用香薷饮亦得生。然有用之而不纳,随饮即吐,尤为至凶,法当从治,我有妙方,名转治汤。白术三钱,茯苓三钱,芍药五钱,藿香一钱,紫苏五分,陈皮五分,天花粉一钱,肉桂五分,香薷五分,白豆蔻一粒,水煎冷服,下喉即纳,霍乱即定矣。此方之妙,妙在用芍药为君,而佐之白术、茯苓,则肝气自平,不束下克脾土,则霍乱自定,况又有解暑之药乎。尤妙在用肉桂、香薷、藿香温热之药,顺暑热之气,引邪下行,而暗解纷纭,此实有神鬼不测之机,而用之于刀圭之内也。
霍乱腹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得,四肢厥逆,身青囊缩,必死之症也。予亦何必再为立方。然而其人一刻不亡,岂可听之而不救乎。此症乃下虚寒,而上感暑热之气,阴阳拂乱。上下不接,最危最急之候。法当用阴阳水探吐之。若不应,急以救乱汤治之。人参五钱,香薷三钱,吴茱萸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附子五分,藿香一钱,木瓜三钱,水煎服。下喉而气即回矣,真治干霍乱之神方也。若湿霍乱,又不可用此方,用白术五钱,香薷一钱,青蒿五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砂仁三粒,一剂即回春也。
产后忽感中暑,霍乱吐泻,法在不救。然而亦有用药救之而能生者。总不可用香薷也,方用消暑活产丹∶人参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一两,肉桂二钱,青蒿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盖产妇止补气血,气血既回,暑气自散,况方中又有祛寒解暑之味乎,所以奏功独神也。或疑感暑是热,胡为反用肉桂。不知产妇气血大虚,遍身是寒,一感暑气,便觉相拂,非有大热之气深入腹中也,不过略感暑气,与本身之寒两相攻击,以致霍乱。今仍用肉桂以温其虚寒,以青蒿而解其微暑,用之于大剂补气补血之中,是以驾御而不敢有变乱之形,此立方之妙,而建功之神也,又何必疑哉。
夏令火热,烁石流金,人有一时感犯暑邪、上吐下泻,立刻死者,最可惧之症也。切勿轻用香薷饮,亦莫妄用白虎汤。我有一方,名曰解热消暑散。青蒿一两,干葛一钱,香薷一钱,茯苓一两,白术三钱,白扁豆二钱,陈皮一钱,治之即安。此方妙在用青蒿、茯苓为君。青蒿最能解暑而去热,一物而两用之,引其暑热尽从膀胱而出,而干葛、香薷之类,不过佐青蒿以去暑也。尤妙少用白术以健脾胃之气,则暑热退而胃气不伤,胜于香薷饮多矣。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正医法
- 反医法
- 顺医法
- 逆医法
- 内治法
- 外治法
- 完治法
- 碎治法
- 大治法
- 小治法
- 偏治法
- 全治法
- 生治法
- 死治法
- 卷二(乐集)
- 上治法
- 中治法
- 下治法
- 先治法
- 后治法
- 急治法
- 缓治法
- 本治法
- 末治法
- 不内外治法
- 阴治法
- 阳治法
- 假治法
- 真治法
- 男治法
- 女治法
- 虚治法
- 实治法
- 寒治法
- 热治法
- 通治法
- 塞治法
- 解治法
- 敛治法
- 升治法
- 堕治法
- 开治法
- 闭治法
- 吐治法
- 泄治法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一、论五行
- 二论脏腑
- 三论阴阳
- 四论昼夜
- 五论四时
- 六论气色
- 七论脉诀
- 八论强弱
- 九论寒热
- 十论生死
- 十一论真假
- 十二论老少
- 十三论气血
- 十四论命门
- 十五论任督
- 十六论子嗣
- 十七论瘟疫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伤寒门
- 中寒门
- 中暑门
- 水湿门
- 热症门
- 燥症门
- 内伤门
- 血症
- 腹痛
- 喉痛
- 气郁
- 癫症
- 狂症
- 禾病
- 厥症
- 斑疹
- 亡阳
- 痢疾
- 五绝
- 砒毒
- 虎伤
- 汤火伤
- 痈疽并无名疮毒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