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邪 尸厥 论见鬼卒倒 中毒 中恶
天师曰∶死治法者,如人死厥不醒人事,中风不语,或感鬼神之祟,或遇山魈之侵,一时卒倒,不醒人事是也。此等病,是邪气中之,痰迷心窍也。怪病多起于痰,不必惊惶,治其痰而病自愈。然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祛痰之药,加入于补正之中,则病去如扫,死者重生。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天南星三钱,白芥子一钱,生附子五分、生姜一大块、捣汁,水半酒半,共二碗,煎八分服。外用皂角刺为末。人研皂角刺时,(〔批〕刺字疑衍文。李子永识)。先用纸一张湿透,封住同在之人鼻孔,然后研为细末。取一匙于鹅翎管,吹入病患鼻孔内,必取喷嚏,以前药灌之,立醒。必吐出痰水半盆,或一盆,如胶如汤之类,或黄黑青红之色。人自然困倦欲睡,不可惊他,任他自睡。醒来用人参一钱,白薇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半夏一钱,白芥子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剂全愈。(〔批〕回正散)。此死治之一法也。盖人之中邪,必由元气之虚,邪遂乘虚而入。故用人参以助其正气,而以半夏、白芥子以祛邪与痰,天南星尤能入心而祛邪,用附子猛烈之将,单刀直入,邪自惊退。故一下口,而邪即外越上涌出矣。然邪出之后,当纯补胃气,故又不用祛痰之剂,而竟用健脾补胃之品也。更有死症治法,如尸厥之症,亦是气虚。当用人参一两,白术五钱,半夏五钱,茯苓五钱,菖蒲五钱,陈皮五分治之。(〔批〕祛阴至圣丹。雷公曰∶予治尸厥更易,只消一味苍术,切片三两,水六碗,煎三碗,灌之尽必吐,吐后即愈。盖苍术阳药,善能祛鬼,故用之者有奇效矣。此方凡见鬼者,治之俱妙。)虽同是中邪,然前症是阳邪,此乃遇阴邪也。阳邪者,日间遇之;阴邪者,夜间遇之也,后方虽亦用人参以补正,而终不用南星之类直入其心中也。如不能语言亦用皂角末吹之。倘其前二症,俱遗尿手撒,则多不能救。否则,皆一剂回生也。以上二症,皆死治之法也。触类旁通。头头是道。大约治邪之法,二方足以包括,再看病之轻重用药之多寡、则得之矣。
张公曰∶死治之妙,尽此二方∶更求其余,尚有一法。是救穷人之法也。如人卒然见鬼卒倒,或在神庙之内,或在棺椁之旁,偶遇尸气,感中阴邪鬼魅,不省人事者,以瓜蒂散吐之,必然吐痰如涌泉,倾盆而出,鬼若远走则已。吐后仍见鬼者,痰未净也。又用前瓜蒂吐之,以不见鬼为度。后用白术一两,茯苓五钱,白薇一钱,陈皮五分,半夏一钱,神曲一钱,炮姜一钱,水煎服。(〔批〕祛鬼散。)此法可治贫穷之人,以慰远公怜悯之心也。紫金锭亦祛痰圣药也。
华君曰∶天师传予,尚有二方,并传于君。死症有中阴邪、阳邪是矣,另有中恶、中毒之分。中恶者,如天师所言之类是也;中毒者,尚未及之。如中蛇虫之毒,亦一时猝倒。中蛇毒则身必直撺,舌必外出,眼必细开一缝是也。急用雄黄一两,研为细末,入水中飞过,取水用之,而不用雄黄。一碗加食盐少许,入滚水一碗,同调匀灌之。以鹅翎探吐之,必吐出恶痰如蜗牛涎者,碗许自愈。后用人参五钱,茯苓五钱,生甘草三钱,白滚水煎服;再加白芷二钱,另煎水,倾入汤中同服,二剂永无后患矣。(〔批〕雷公曰∶予中毒亦有神方,无论各毒,治之俱神效,方用白芷二钱,生甘草三钱,金银花二两,白矾五钱,水三碗,煎一碗,服之即解毒。天师方更胜吾方也。)更有中金蚕之毒。如两粤间有金蚕,人家收留在家,用计遣之不去。其初有嫁金蚕之法,人家感受此蚕、则子子孙孙永不脱离;最可恶之物也。
盖有神人作祟,附在此家不肯去。人家有不愿者,将平生所得财物,并将金蚕包裹其内,故意置在道旁,倘人不知其故,拾之而归,则金蚕附于身中,而不可脱离矣。再祷而再送之,断断不能也。天师曾传予方治一人,神效灭踪。方用雷丸三钱,为末,同白矾少许,调匀。倘见金蚕出见之时,辄以末少许,渗在虫身之上,立时化为红水如血,神道必然震怒作祟。倘空中有声,仰将此药末,听其声音响处,望空洒去,则神道必大骂,负心而去,永不再至矣。此余在三国入蜀中亲见者,近来此风少息。然南宁蛮洞中,尚有其毒,今传此方,以备不虞,未为不可。天师想因远公不重至西粤,故尔不传。然终隐天师方法,吾所以罄传无隐,以表扬天师术之奇也。余曾问之矣,初起得物之时,必然骤富,物从空中来,其人喜极,将金蚕供之厨柜间,晨夕拜祷,久之人面如金色,与金蚕相同,服药无效,又久之,腹大如臌胀矣。当时蜀中盛多此风,得金蚕者,大约年岁不能出五年必死,而金蚕不去也。又传于子,子死传孙,往往至灭门之祸。
幸孔明先生入蜀,用符水解之,故蜀中今无此症矣。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正医法
- 反医法
- 顺医法
- 逆医法
- 内治法
- 外治法
- 完治法
- 碎治法
- 大治法
- 小治法
- 偏治法
- 全治法
- 生治法
- 死治法
- 卷二(乐集)
- 上治法
- 中治法
- 下治法
- 先治法
- 后治法
- 急治法
- 缓治法
- 本治法
- 末治法
- 不内外治法
- 阴治法
- 阳治法
- 假治法
- 真治法
- 男治法
- 女治法
- 虚治法
- 实治法
- 寒治法
- 热治法
- 通治法
- 塞治法
- 解治法
- 敛治法
- 升治法
- 堕治法
- 开治法
- 闭治法
- 吐治法
- 泄治法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一、论五行
- 二论脏腑
- 三论阴阳
- 四论昼夜
- 五论四时
- 六论气色
- 七论脉诀
- 八论强弱
- 九论寒热
- 十论生死
- 十一论真假
- 十二论老少
- 十三论气血
- 十四论命门
- 十五论任督
- 十六论子嗣
- 十七论瘟疫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伤寒门
- 中寒门
- 中暑门
- 水湿门
- 热症门
- 燥症门
- 内伤门
- 血症
- 腹痛
- 喉痛
- 气郁
- 癫症
- 狂症
- 禾病
- 厥症
- 斑疹
- 亡阳
- 痢疾
- 五绝
- 砒毒
- 虎伤
- 汤火伤
- 痈疽并无名疮毒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