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天时四气中,小儿亦与大人同,
必先岁气无轻犯,寒热温凉有逆从。
天地之气行乎四时者,有四气焉。四气者,风寒暑湿②之气也。人在气中,体之虚也,感则病矣。故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③,冬伤寒。此四时之正气病也。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之,嫩弱故也,治法与大人同,但剂小耳。又小儿病则发热,则发搐,此与大人异也。四时调理之法不同,春宜食凉不可犯温,更宜食寒不可犯热,秋宜食温不可犯凉,冬宜食热不可犯寒。然发表者。必宜用辛甘温之剂,如有可汗之症,必犯其禁而用之,经云:发表不远热者是也。但于汗药中少加凉药以制之,勿使热甚而发搐也。小儿四时感冒病,幼科未备。今特表而出之。
②风寒暑湿:原作“风寒暑热”,据忠信堂本改。
③湿:原作“温”,据忠信堂本改。
小儿伤风寒者,口不能言,脉无可诊,但以虎口之指之色验之也。钱氏云:男体重面黄,女面赤喘息恶寒,口中气热,阿欠顿闷,项急者是也。然病有表里阴阳之症,治有汗解温下之法,临病之时,当详察之,不可误也。如恶风寒者,必偎藏其身于母怀内,引衣密隐,是为表症,可微汗之,人参败毒散主之。如恶热,出头田面,扬手掷足,渴烦躁粪,掀衣气粗,是为里症,略与疏通之,小柴胡加大黄汤主之,方见惊风。中病即止。如失额冷,手足凉,口中冷气,面色暗淡,大便泄青,此为阴病里虚,当以温药救其里,以及中汤加附子主之。方见脾脏。如不恶风,大热大渴,此表里俱热,半表半里也,宜和解,柴胡白虎汤主之。又有夹食夹惊者,不可与上症同治也。夹惊伤寒者,或因惊之时,又感寒邪,以发散为主,宜脱甲散主之。或因伤寒发热,以致惊风者,宜退惊为主,以薄荷散主之。夹食伤寒者,如先伤寒,后伤食者,此食伤证也,枳实大黄丸主之。如先伤食后伤寒,无吐下者,先解其表:香葛散;后去其宿食:枳实大黄丸主之。如有吐泻者。以藿香正气散主之。
人参败毒散:治四时感冒及时行瘟疫并痘疹,初发热宜服。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穹,枳实,桔梗,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
[口父]咀,水煎服。
斑疹,加防风、荆芥,名荆防败毒散。
痢疾时行,加陈仓米,名仓廪汤。
柴胡白虎汤:治伤寒半表半里,大热大渴,自汗不止。
柴胡,人参,黄芩,知母,甘草,石膏。
[口父]咀,淡竹叶水煎服。
脱甲散:治夹惊伤寒,烦渴。
柴胡(软),当归(酒),胆草,炙甘草,知母,各三钱。白茯苓,人参,川芎,各二钱半。麻黄(去根、节)一钱。
用连根葱白水煎服。
热甚加升麻、干葛。
薄荷散:治伤寒发惊,痰涎壅甚。
薄荷叶,半两。羌活,全蝎(去毒),麻黄,甘草(炒),僵蚕(炒),天竺黄,白附子,薄荷汤调下一匙,略煎数沸,入竹沥少许,服。
枳朴大黄丸:治伤食腹满烦热及伤寒后食复症①。
①伤寒后食复症:原作“伤寒后食服”,据忠信堂本改。
枳实,厚朴,大黄(酒煨),等分。
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用大栀子一个,劈破,淡豆豉三粒,水煎浓汁化下。
香葛散:治夹食伤寒,不吐利者。
香附子,紫苏叶,等分。葛根,陈皮,青皮,各减半。炙甘草,又减半。
此香附散加减也。[口父]咀,生姜、葱白引,要温服,以汗微出为度。
伤食轻者,本方去葛根、姜、葱,加小枳实一枚,重者一分。
三黄枳术丸:治伤食,乃下剂之轻者。有热者可服。
黄芩(酒炒),黄连(炒),大黄(酒煨),枳实(炒),白术各等分。
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藿香正气散:治夹食伤寒,有吐利者。
藿香,白术(如发汗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白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苏叶,甘草。
[口父]咀,人生姜片煎,徐徐服之。
心小儿风寒外感,用推摩掐捏法亦妙。
中暑,夏月有之,其症面垢,遍身大热。自汗。烦躁不安而渴,儿不能言,但吮乳不止,是渴也。治有二法。
富贵家小儿,居高厚深凉之处,其有病也,乃静而得之,谓之中暑也。恶寒发热者,以人参白虎汤加城主之;不恶寒而发热者,人参白术汤,皆可服。热退,服调元生脉散。如有吐泄者,加味五苓散主之。乳母服清暑汤。
寻常家小儿,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治于寒涧之内,其有病者,乃动而得之,为中热也。或有寒热者,或吐泻者,并以薷苓饮加减主之。
如上暑热二症,有发惊搐者,如先病热,后作搐者,辰砂五苓散和益元散主之。或先惊搐,又中暑者,以薷苓汤加减主之。
人参白虎汤:方见肺脏。
有中暑不恶寒者,只恶热而渴,加麦冬、淡竹叶,水煎,调天水散。用滑石(水飞)六钱,甘草一钱,和匀。
无汗恶寒者,加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有汗恶寒者,加枝枝、白芍药。
调元汤:见脾脏。加麦冬、五味子,乃生脉散二方合也。
清暑汤:小儿一岁内中暑,以此方调其乳母。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地、麦冬、黄连、黄芩,等分。
[口父]咀,煎,食后服。
五苓散:此治暑之要药也。方见肾脏。加朱砂。
吐泻加藿香、木瓜、砂仁。炼蜜丸,芡实大,陈皮汤化下。
有寒热,加香藿,厚朴(姜汁炒),白扁豆(炒)甘草(炒)。名薷苓汤。
有吐泄,再加藿香,木瓜。
有惊搐者,五苓散末二两,加辰砂三钱,黄芩(末)、甘草(末)各五钱,和匀,炼蜜丸,芡实大,麦冬汤下,名却暑丹。如先惊后中暑者,合香薷饮加人参、黄连、麦冬。
- 幼科发微赋
- 卷之一
- 十三科
- 预养以培其元一
- 胎养以保其真二
- 蓐养以防其变三
- 回气捷法
- 拭口时法
- 浴儿法
- 断脐法
- 嗜儿法
- 刮泡法
- 通便法
- 贴囟法
- 牛黄法
- 鞠养以防其疾四
- 辨小儿寿夭
- 辨小儿形色
- 辨小儿脉息
- 辨小儿脉证治
- 五脏证治总论
- 肝脏证治
- 心脏证治
- 脾脏证治
- 肺脏证治
- 肾脏证治
- 卷之二
- 胎疾
- 脐风证治
- 变蒸证治
- 急慢惊风
- 惊风总论
- 搐后余症
- 痫
- 惊风诸证
- 卷之三
- 冶诸热证
- 调理脾胃
- 感冒四气
- 中湿
- 咳嗽喘各色证治
- 喘
- 诸疳
- 霍乱
- 呕吐
- 伤食证治
- 积聚证治
- 泄泻证治
- 痢疾证治
- 卷之四
- 疟疾
- 肿病证治
- 腹胀
- 黄疸
- 腹痛
- 癖病
- 虫痛
- 癫疝
- 啼哭
- 夜啼
- 惊啼
- 诸汗
- 大小便病
- 治小便
- 治大便
- 小儿目病
- 治鼻
- 头病
- 面部
- 附录医案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