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小儿喜弄冷水者、坐湿地者,名此病。
其症,头重体重,寒热往来,并宜五苓散、平胃散为主,二方合者,乃治湿之要药也。
盖五苓散治中湿、恶热如疟,小柴胡汤合服,名柴苓汤。
中温吐泻,与平胃散相合,名胃苓汤,更加砂仁、藿香、木瓜。
平胃散:治中湿体重,兼补脾胃。
苍术(米泔浸、焙),四两。厚朴(姜汁炒),陈皮,各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每姜汤服。
本方与五苓散合泽泻、苍术八两,同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等两,桂技、甘草等两,名胃苓丸,小儿要药也。
本方末半斤,加川椒末二两,和匀,别用红枣蒸取肉四两,蒜去皮,入獖猪肚内煎热,去肚不用,取蒜与枣肉共捣烂,和药令匀,为丸,酒与米饮任下,名椒术养脾丸。男女并宜服之。脏寒者最宜,忌生冷腌臜等物。
本方口父[口父]咀一料,加小红枣二百枚,蒸去核,生姜二两,和皮切,共和水五升,慢火煮干,捣作饼子,晒干,淡盐汤调服。大人小儿温养脾元,调和胃气,最良。
中湿浮肿者,胃苓汤加五皮汤主之。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即五皮汤。
中湿黄者,五苓加茵陈蒿,名茵陈五苓散。
如时行温疫,小儿得染者,用平胃散去厚朴,加苏叶、香附为末,雪水煮绿豆粉为丸,芡实大,雄黄朱砂为农,每服一丸,姜枣汤化下,面东服之,可免不正之气所中也。常用雄黄磨水,抹儿鼻孔。乳母尤宜服之。
目录
- 幼科发微赋
- 卷之一
- 十三科
- 预养以培其元一
- 胎养以保其真二
- 蓐养以防其变三
- 回气捷法
- 拭口时法
- 浴儿法
- 断脐法
- 嗜儿法
- 刮泡法
- 通便法
- 贴囟法
- 牛黄法
- 鞠养以防其疾四
- 辨小儿寿夭
- 辨小儿形色
- 辨小儿脉息
- 辨小儿脉证治
- 五脏证治总论
- 肝脏证治
- 心脏证治
- 脾脏证治
- 肺脏证治
- 肾脏证治
- 卷之二
- 胎疾
- 脐风证治
- 变蒸证治
- 急慢惊风
- 惊风总论
- 搐后余症
- 痫
- 惊风诸证
- 卷之三
- 冶诸热证
- 调理脾胃
- 感冒四气
- 中湿
- 咳嗽喘各色证治
- 喘
- 诸疳
- 霍乱
- 呕吐
- 伤食证治
- 积聚证治
- 泄泻证治
- 痢疾证治
- 卷之四
- 疟疾
- 肿病证治
- 腹胀
- 黄疸
- 腹痛
- 癖病
- 虫痛
- 癫疝
- 啼哭
- 夜啼
- 惊啼
- 诸汗
- 大小便病
- 治小便
- 治大便
- 小儿目病
- 治鼻
- 头病
- 面部
- 附录医案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