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矾散 治竹草刺疮,发肿作疼,伤时不曾出血,尽被恶毒瓦斯注痛不止,夜卧不安,初破时,其疮紫赤黑色,较时起三五重皮是也。
绿矾(半两,小便烧热,放矾于内,候冷取出,日干) 丹参(二钱半) 麝香(一字) 马兜铃根(一钱半)
上为细末。浆水洗净疮口上,敷贴立效。
又方 治被刺入肉,或针、棘、竹、木等,多日不出疼痛。
龙葵根(一把,洗净,取皮) 人参(一两,俱为末) 醋(少许) 腊月猪脂(一两)
上和,捣令匀。每用少许,敷疮上,其刺自出。
治手足卒中刺,中水毒方韭 蓝青上捣,置疮上,以火炙热彻,即愈。
又方上嚼豉,不以多少涂之良。若治狐尿刺人者,当看豉中有毛为度,如无再敷之。
治竹刺不出者上烂研蓖麻,以绢帛衬伤处,然后敷药。时时看觑,若觉刺出即拔,恐药太紧,并好肉努出也。一方,不用绢衬。
牛蒡叶散 治一切金、木、竹所伤。
上用牛蒡叶恶实,是六七月收者,风干,为末。每用干掺,不得犯别药。如经暑月蝇虫,下蛆在疮上,或因肌肉生合,有成窍子者,即用杏仁研成膏,手捻作条子,入在窍内,其蛆虫自出。
治刺伤,中风、水疼肿。
上用鲤鱼目烧灰,研敷患处,汁出即愈。诸鱼目皆可,用 鱼目,尤佳。
松脂方 治刺入肉疼闷,百理不瘥。
上以松脂敷疮上,以帛裹三五日,当有根出,不痛不痒,不觉自落,甚良。
治针入肉方上刮指甲末,同酸刺仁捣烂,唾调涂上,次日定出。一方,用酸枣核烧为末,服之。
又方 治乌雄鸡刺,在肉中不出者,及治竹、木针刺。
上用乌鸡尾翎二七茎,烧作灰,以乳男子奶汁,和封疮口,其刺即出。
桂蜡丸 治恶刺入肉上用桂去粗皮,捣为末,熔黄蜡丸。看病大小,置疮内,湿纸三五重搭盖,以火 ,候药丸熔入肉,其刺自出。如无刺所伤者,尤见愈速。
〔精〕 凡诸竹、木刺,入肉中不出,以蛴螬研敷,立出。又方,用白茅根捣敷之,立出。又方,嚼牛膝根罨之,即出。
〔简〕 治竹、木刺扎入深,不得出。用乌羊粪捣烂,水和,罨于伤处,浓敷之。曾有庄仆,脚心中刺,不得出,苦痛欲死,以此药黄昏敷之,至四更其刺出,遂安。
〔山〕 芦苇刺入肉者,细嚼栗子渣,罨伤处。木、竹刺已出,痛者,蝼蛄罨之妙。
〔简〕 治针入肉不出,用蝼蛄脑子,同硫黄研细,调敷,以纸花贴定。如觉痒时,其针自出。
〔罗〕神圣膏
取针误入皮肤。用车脂不拘多少成膏,摊纸上如钱许。二日一换,三五次,其针自出。
又取针误入皮肤,用乌鸦翎三五枚,火炙焦黄色,碾为细末,好醋调成膏子。涂在疮上,纸盖一二时,针出效。
〔简〕 治针入肉不出,用双仁杏仁,捣烂,以车脂调匀。贴在疮上,其针自出。
〔世〕 治秀针刺足已出痛者,用黄泥罨之。
〔简〕 主小儿误为诸骨及鱼骨刺,入肉不出者,水煮白梅肉研烂,调象牙末,浓敷骨刺处自软。
〔图〕 生象牙主诸物刺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刺立出。如咽中有刺,用水调饮之,旧象梳屑,尤佳。
〔孟〕 鱼骨,在肉中不出者,嚼吴茱萸封之,骨当烂出。
〔丹〕 破伤风,血凝心,针入肉游走,三证如神方 用乌鸦翎,烧灰存性,研细,调一钱服。
- 自序
- 卷之一
- 痈疽之源(一)
- 痈疽之别(二)
- 脉法(三)
- 分经络(四)
- 善恶(五)
- 虚实(六)
- 内消(七)
- 内托(八)
- 灸(九)
- 针烙(十)
- 砭镰(十一)
- 敷贴(十二)
- 淋洗(十三)
- 将护(十四)
- 禁忌(十五)
- 肿疡(十六
- 发表
- 辛凉解表
- 辛平解表
- 辛温解表
- 辛热解表
- 攻里
- 发表攻里
- 半表半里
- 内托
- 内消
- 敷贴温药
- 敷贴热药
- 敷贴凉药
- 点药
- 灸法
- 砭法
- 卷之二
- 溃疡
- 大法
- 辨脓
- 取脓
- 发表
- 攻里
- 清热
- 已寒
- 补虚
- 作痛
- 发热
- 恶寒
- 呕逆
- 禁忌
- 追蚀脓蠹
- 去死肉
- 搜脓
- 膏药
- 膏药
- 收口
- 久漏疮
- 痈疽所兼诸证
- 渴
- 呕
- 痛
- 出血
- 疮僵肉
- 疮挛急牵阴入腹
- 咽喉口舌生疮
- 大便秘结
- 大便泻利
- 小便淋闷频数
- 头痛眩晕
- 烦躁
- 自汗盗汗
- 多痰
- 喘急
- 胸痞
- 目斜视上
- 四肢沉重
- 寒热往来
- 厥逆
- 面目浮肿
- 阳气脱陷
- 内痈
- 肺痈
- 肠痈
- 胃脘痈
- 心痈
- 肾痈
- 疔疮
- 发表
- 攻里
- 表里
- 消瘴解毒
- 托里
- 外治
- 入腹
- 走黄
- 危困
- 内疔
- 卷之三
- 痈疽部分
- 痈疽部分·头部(一)
- 百会疽
- 顶门痈
- 额疽
- 太阳疽
- 鬓疽
- 发际疮
- 癞头疮
- 脑疽
- 痈疽部分·面部(二)
- 发眉
- 目疡
- 鼻疽
- 发髭
- 颧疡
- 颊疡
- 发颐(腮)
- 面疮
- 牙叉发
- 承浆痈
- 痈疽部分·耳部(三)
- 耳发
- 耳内疮
- 耳根毒
- 耳后疽(参发颐)
- 总论
- 痈疽部分·口齿部(四)
- 口疮
- 牙痈
- 骨槽风
- 上痈
- 唇疮
- 痈疽部分·项部(五)
- 百脉疽
- 项痈
- 项中疽
- 天柱疽
- 杼疽(参耳后)
- 夹喉疽
- 结喉痈
- 瘰马刀
- 痈疽部分·肩部(六)
- 肩疽
- 肩胛疽
- 左右串
- 缺盆疽
- 肩后疽
- 过肩疽
- 痈
- 腋发
- 夹肢痈
- 痈疽部分·臂部(七)
- 臂痈
- 肘痈(俗名病藕节。)
- 痈(俗名病藕包。)
- 痈疽部分·手部(八)
- 手发背(俗名蜘蛛背。)
- 手心毒
- 虎口疽
- 腕痈
- 手大指疽
- 天蛇头
- 手指节发
- 代指
- 痈疽部分·胸部(九)
- 井疽
- 甘疽
- 膻中疽
- 脾发疽
- 乳痈乳岩
- 卷之四
- 痈疽部分·胁部(十)
- 胁疽
- 内发丹毒
- 痈疽部分·腹部(十一)
- 脐上疽
- 脐痈
- 小腹疽
- 总论
- 痈疽部分·背部(十二)
- 发背
- 痈疽部分·腰部(十三)
- 腰疽
- 缠腰火丹
- 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 便毒
- 毛际疡
- 囊痈
- 阴疮
- 妇人阴疮
- 穿裆发锐疽涌泉疽
- 臀痈
- 悬痈
- 痈疽部分·股部(十五)
- 股阴疽
- 股阳疽
- 附骨疽
- 腿游风
- 委中毒
- 痈疽部分·膝部(十六)
- 鹤膝风
- 痈疽部分·胫部(十七)
- 胫疽
- 胫阴痈
- 三里发
- 接骨发
- 骗马坠
- 青蛇便
- 瓜藤缠
- 湿毒流注
- 下注疮
- 内踝疽
- 外踝疽
- 多骨疽(别见)
- 腓发
- 疮
- 肾风疮
- 风疽
- 痈疽部分·足部(十八)
- 脚发
- 脱疽
- 香港脚疮
- 甲疽(嵌甲)
- 脚指缝烂疮
- 足跗发
- 足跗发
- 足心痈
- 肉刺
- 卷之五
- 诸肿
- 石痈、石疽
- 瘭疽(风疽)
- 反花疮
- 多骨疽
- 时毒
- 流注
- 杨梅疮
- 恶疮
- 丹毒
- 赤白游风
- 紫白癜风
- 乌白癞
- 瘾疹
- 疥癣
- 疥
- 癣
- 浸淫疮
- 天泡疮
- 痤
- 热疮痱子
- 卷之五
- 结核
- 瘿瘤
- 疣
- 痣
- 手足皴裂
- 冻疮
- 漆疮
- 发痉
- 类破伤风
- 水入疮
- 马汗入疮
- 跌扑伤损
- 瘀血停积论
- 亡血过多论
- 脉法
- 治法
- 头目鼻耳伤
- 舌唇口喉齿腮伤
- 颈骨肩胛胁肋伤
- 手伤
- 胸腹伤
- 腰臀股膝伤
- 脚伤
- 背脊骨伤
- 阴囊阴门伤
- 筋骨伤
- 束缚敷贴用药
- 用药诀
- 十不治证
- 整骨麻药
- 外治方药
- 内服方药
- 金疮
- 箭头入肉
- 竹木刺针入肉
- 杖疮
- 薛氏分证主治大法
- 胁肋胀痛
- 腰脊痛
- 腹痛
- 小腹引阴茎作痛
- 肌肉间作痛
- 创口痛
- 瘀血作痛
- 血虚作痛
- 骨伤作痛
- 湿痰作痛
- 肝火作痛
- 青肿不消
- 腐肉不溃
- 新肉不生
- 出血
- 瘀血泛注
- 昏愦
- 眩晕
- 烦躁
- 发热
- 阳气脱陷
- 胸腹痛闷
- 作呕
- 呕吐黑血
- 喘咳
- 作渴
- 大便秘结
- 手足伤损
- 手足疼痛
- 破伤风
- 发痉
- 行气之非
- 下血之非
- 寒药之非
- 不砭之非
- 不补之非
- 汤火疮(灸疮)
- 诸虫兽螫伤
- 通治
- 毒蛇咬
- 蜈蚣咬
- 蠼伤
- 蝎螫
- 蜂螫
- 蜘蛛咬
- 刺毛虫伤
- 蚯蚓伤
- 蝼蛄咬
- 蚕咬
- 犬咬
- 癫犬咬
- 马咬
- 鼠咬
- 人咬
- 虎咬
- 熊咬
- 驴涎马汗疮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