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民众皆欲顺其志也.(以上提唱顺字大意下乃实叙其事)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黄帝曰.便病患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热.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顿住是歇后语气)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以上为前半篇论治之贵顺也)黄帝曰.本脏以身形肢节 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谓尚有面部之阅无待扪循者也笔妙)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言以肢节知五脏六腑而亦有阅于面也其法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岐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KT .黄帝曰.善.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前论治病之贵顺.后论脏腑之外阅.两截各不相顾.篇法无可言者.惟用笔坚浓朴直之中自饶温润委婉之致.令人读之不厌.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 本输第二(法地)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 官针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风)
- 终始第九(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