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暝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独眩.(博义难通当是转之讹也)被发长跪.俯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其精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黄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东苑.未曾不惑.去之则复.余唯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岐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寒似当作实)故不嗜食也.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黄帝曰.病而目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常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重论眩惑附论诸邪.而以治法结之.篇法数见不鲜矣.运笔自夭矫可喜.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 本输第二(法地)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 官针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风)
- 终始第九(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