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 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而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当有其气两字)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起手分提.中后一一分顶.布局措词毫无奇异妙.在前五段皆形气之事.末段非形气之过也.笔势于平中见侧.使通篇精神迸露.此篇与阴阳二十五人篇通天篇义相发明当互观之.
目录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 本输第二(法地)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 官针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风)
- 终始第九(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 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