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言诸动脉皆胃气所贯也故下文三项皆跟定胃字)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出焉息.下入焉伏.(出入原作十八今从甲乙经改)何道从还.不知其极.岐伯曰.气之离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木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 .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 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趾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前三节分叙脉气之源流.后节总叙经气之变.气充词沛机神流畅.据此则人迎果绑定喉两旁动脉矣.与寸口分阴阳.以大小分顺逆.后世实难遵用.
目录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 本输第二(法地)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 官针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风)
- 终始第九(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 跋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