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张当是星)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 .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HT 者.别于目锐 .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HT 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据此经义是手足三阳同时并行而又从足太阳足阳明同时并入于阴分也三阳者阳经之部分也阴分者阴经之部分也)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当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也.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上衣冠文物叙有期矣此言不以期者上乃气所行之期此指气所在之期以明刺法也气所行者手足六阳同时并出难专所在也气所在者气所最盛之部即气所往来交会之部也起处出入二字是言身与脏气之内外也此来往二字是专言身气之上下也)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昼日之半也一日一夜四分之)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也.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日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以每刻十五分计之其七分之四当八分五七一四二而仍有奇分也五十营篇以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是日行一舍又九分舍之一而亦仍有奇分也故常以日加宿上即人气在太阳者特大略而已非密率也)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及与阴分.(此句行字与前半篇行字不同然究未免相混)常如是无已.天地同纪.纷纷HT HT .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总以水刻为主者以其数相合而无奇零也)
言明且清气疏以达.妙在通篇实事.皆以议论行之.化板为活.举重若轻.是何等神勇.
篇中叙卫气行度.看似不合.故戴同甫.以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以下为衍文.且谓当作一刻在三阳.二刻在三阴.方符二刻一周之数.此得其一而未得其一也.经义前后本是两截.前叙卫气出于目.下足太阳.其散者.下手太阳.其散者.下足少阳.上手少阳.其别者.下足阳明.其散者.下手阳明.又云.其至于足也.从足心入行阴分.是手足三阳同时并行.本无分于先后.而又从足太阳足阳明同时并入行于阴分也.何有一刻太阳.二刻少阳.三刻阳明之事.更何有待至四刻始行阴分之事.此戴氏一刻三阳.二刻三阴之说为不谬矣.然当云一刻行三阳.二刻行三阴.不当云在三阳.在三阴也.后叙卫气之在身也.上下往来各有常期.乃是候其所在.而刺之又别一义.与前文全不相涉.刺法虽已失传.而文义具在.澄心静思自能觑破.再所称手足太阳少阳阳明.皆以部分言.非以经络言也.阴分阳分统为昼行于阳.内行五脏.乃为夜行于阴.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 本输第二(法地)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 官针第七(法星)
- 本神第八(法风)
- 终始第九(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 跋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