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内经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言邪之迅速如此。卒中风之人。由阴阳不调。腑脏久虚。气血衰弱。营卫乏竭。故风之毒邪。尤易乘间而入。卒致仆倒闷乱。语言謇涩。痰涎壅塞。
治卒中风暗风旋晕。痰厥头痛。胸膈涎壅。言语謇涩等疾。牛黄丸方
牛黄(研一钱) 乌头(炮令开坼去皮脐一两) 粉霜(研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一分)
上六味。捣研和令匀。生姜自然汁。旋抄入臼内。同前药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研薄荷自然汁少许。和温酒下。疾甚者。每服三丸。研灌之。
治卒中风白僵蚕丸方
白僵蚕(炒)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 桑螵蛸(中劈破炒) 藿香(叶) 干蝎(去土酒一枚)
上一十味。先将九味捣。入麝香再拌令匀。用糯米粥。研如糊为丸。如大麻粒。别以腻粉为衣。每服酒下七丸至十丸。日二夜一。
治卒中风涎潮神灵散方
粉霜(一两白面少许滴水和作饼子炙令黄色为度) 丹砂(研一钱) 硼砂(研一钱) 牛黄(研半钱) 龙脑(一字细研)
上五味。同研匀细。每服一字匕。煎陈粟米饮调下。
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斜。微有涎出。斯须不治。便致殒绝。此由风涎潮于上膈。痹气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方
皂荚(如猪牙肥实不 者削去黑皮四挺) 白矾(一两通莹者)
上二味。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攻之。过则伤人。
治卒中风诸风天麻丸方
天麻(一分) 蝎梢(一分炒) 天南星(生去脐) 白僵蚕(炒) 白附子(炮)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各半两) 丹砂(别研) 麝香(各一分别研)
上八味。捣研为细末。炼蜜和剂。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嚼破。茶酒任下。如牙关紧急。用少许揩牙即开。
治卒中风口眼 斜。手足不遂。白丸子方
天南星 半夏(各半两) 白僵蚕 干蝎(去土) 胡粉 腻粉 麝香(各一分研)
上七味。并生用。捣研如粉。用糯米粥和剂。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嚼破。温酒下。荆芥薄荷汤下亦得。如中风口噤。研化灌服之。
治中风卒倒。不省人事。口面 斜。失音不语。但吐涎沫。或口噤不开。目瞑垂死。一切风疾。夺命散方
黑豆(一合) 乌鸡粪 马牙硝(研) 龙胆(去芦头锉碎各一分)
上四味先将鸡粪及豆同炒熟。次入龙胆马牙硝拌匀。以酒三盏煎二盏去滓。分三服。不拘时温服。
治丈夫妇人卒中恶风。热涎潮壅。手足麻痹。齿噤不开。语言不得。或暴风搏于腠理。
浑身壮热。头目昏眩。心躁烦热。及小儿急慢惊风等疾。天麻丸方
天麻 地榆 木香 防风(去叉) 乌头(去皮生用) 丁香(各半两) 丹砂(二钱研) 麝香(研) 龙脑(研) 牛黄(各一钱半研) 自然铜(半两火 红以米醋浸又凡十余次水洗去
上一十一味。除丹砂自然铜麝香龙脑牛黄别研外。六味焙干。捣罗为细末。同前药拌匀。炼蜜和丸。捣治得所。新瓦合盛贮。旋丸。大人如樱桃大。小儿如豆大。加减每服一丸。
日午治卒中风。四肢不仁。芎 汤方
芎 (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一两) 干姜(炮一两) 当归(切焙一两半) 桂(去粗皮二(去须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治卒中风精神闷绝。及中恶不省人事。返魂丹方
玳瑁(镑) 丹砂(别研) 雄黄(作皂子大醋煮三复时各半两) 白芥子(一分)
上四味。同研极细。瓷器中熔安息香。和丸绿豆大。若重五日丸之益妙。此丹兼治一切风卒中风不语。状如中恶。或因上厕得恶风倒仆。或暴卒者。若不是暑月。或经宿未致臭败者。以丹二丸。木尺斡开口。令人扶起头。热醋汤灌下。此丹入口后。以手轻轻椎拍亡人背
上至项。但得此丹入口过咽喉。良久气来。即眼开。十可救八九。返还再活。凡常中风。但以酒下二丸。至重者十丸立瘥。小儿热毒风。小便下二丸。
治卒中风涎潮。精神昏塞。青金丸方
半夏(生姜水洗七遍焙干取末三钱) 滑石(三钱研) 腻粉(一分研) 水银(铅结作沙子皂荚子大研) 续随子(一百粒去壳研) 青黛(二钱研) 龙脑(一钱研) 麝香(一钱研)
上八味。研匀。滴水和丸。如豌豆大。煎葱白汤化下五丸至七丸。
治卒中风救生散方
白矾 半夏(汤洗去滑焙) 天南星(三味等分生用)
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以好酒一盏。药末二钱匕。生姜三片。煎七分通温灌之。当吐涎。
治卒中风山栀子丸方
山栀子(去皮) 山茱萸 地榆(洗锉) 桔梗(炒) 细辛(去苗叶炒) 羌活(去芦头) 独骨(涂酥炙令黄风(去叉) 乌蛇(酒浸
上二十味。捣罗为末。一半为散。余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论破伤风、急风、慢风、瘫痪风、洗头沐浴中风、口眼 斜、及妊娠产后风。并得服之。所患深重日久。以生姜薄荷荆芥酒内。调下散半钱。下药三丸至五丸立效。甚者豆淋薄荷酒调散半钱至二钱匕。下七丸至十丸。日三夜一。
治卒中风。涎潮发搐。金虎丹方
天竺黄末 雄黄(研水飞) 白矾(研各二两) 丹砂(研水飞) 天雄(炮裂去皮脐)腻粉(研各一两) 龙脑(半钱研) 牛黄(一分研)
上八味。为细末。炼蜜和得所。秤一两二钱。为十丸。大人中风用药一丸。入腻粉少许。新汲水化下。常服每丸分四服。小儿分八服。新汲水化下。
治卒中风倒闷。口噤不语。昏不知人。针灸不知痛处。 竹沥饮方
竹沥(五合) 防风(去叉) 甘草(炙) 桂(去粗皮各一两) 防己 麻黄(去根节) 白裂去皮脐各一两) 生姜
上一十四味。除竹沥外。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竹沥一协议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卒中恶风。口噤不能言。肢体缓软。心神恍惚。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赤芍药 独活(去芦头) 黄芩(去黑心) 枸杞根 芎 防己 白术乌各三两) 细辛(
上一十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研石膏一钱匕。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卒中风闷乱。语言謇涩。牙关紧急。羌活汤方
羌活(去芦头) 桑根白皮 麻黄(去根节) 天雄(炮裂去皮脐) 当归(切焙各二两) 桂芎 威灵仙(炒二十一枚)
上一十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不拘时。
治卒中风。忽然仆倒闷乱。言语謇涩。痰涎壅塞。透罗丸方
水银(用炼净者黑锡一分结为沙子) 粉霜 干蝎(全者炒各一分) 天南星(半分生用) 腻粉(一钱) 龙脑 麝香(各半钱)
上七味。先杵天南星干蝎细罗了。同前五味。入乳钵细研。入石脑油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治腑脏久虚。气血衰弱。卒中风邪。及瘫痪等疾。阿胶丸方
阿胶(炙令燥) 蝉壳(去土) 犀角屑(各半两) 麝香(三钱)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三日汤洗麸炒) 天麻 桔梗(炒) 黄 (炒) 当归(切焙) 羌活(去芦头) 虎头骨(酥炙) 海桐皮(锉) 白芷 白茯苓(去黑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防风(去叉) 芎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干蝎(去尾用糯米炒四十二枚) 人参 没药(各半两) 木香(一两) 羚羊角屑(半两) 干姜(炮四钱半)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三分)
上三十味。细锉焙干。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酒嚼下。中风甚者。拗开口。或先以药嚏。后化药灌下一丸。立省。
治卒中风仆倒闷乱。语言謇涩。涎痰壅盛。牛黄丸方
牛黄(研) 芦荟 天竺黄(研) 血竭(研) 没药(研) 丹砂(研) 续随子 皂荚灰(各半两) 丁香 木香 干蝎(去土炒) 粉霜 雄黄(研) 甘遂(炮各一分) 麝香(研二钱)
上一十八味。捣研为末。每抄药末四钱。入轻粉三钱。再研匀。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每服五丸。金银薄荷汤下。随大小加减。一方、添天麻一两。酒浸炙为末。研匀丸如小弹子大。凡中风用冷水化下一丸立效。些小风气。每服半丸。小儿惊风。一丸分作六服。并用冷水化下。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治法
- 等差
- 药品
- 汤散
- 煎煮
- 服饵
- 服药多少
- 禁忌
- 治择
- 修制
- 秤两
- 升合
- 妇人
- 小儿
- 食治
- 针灸
- 补遗
- 卷第四·治法
- 治神
- 治宜
- 平治
- 本标
- 通类
- 逆从
- 奇偶
- 轻重
- 补益
- 汤醴
- 汗
- 吐
- 下
- 渍浴
- 祝由
- 熨引
- 按摩
- 导引
- 灸
- 刺
- 砭石
- 卷第五·诸风门
- 诸风统论
- 中风
- 肝中风
- 心中风
- 脾中风
- 肺中风
- 肾中风
- 卷第六·诸风门
- 急风
- 卒中风
- 风
- 风口噤
- 风口
- 破伤风
- 卷第七·诸风门
- 中风失音
- 中风舌强不语
- 柔风
- 瘫痪
- 风曳
- 贼风
- 卷第八·诸风门
- 中风身体不遂
- 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
- 风脚软
- 风腰脚不遂
- 风痉
- 风角弓反张
- 卷第九·诸风门
- 偏风
- 风偏枯
- 中风半身不遂
- 风痱
- 肉苛
- 卷第十·诸风门
- 历节风
- 中风百节疼痛
- 风身体疼痛
- 风走注疼痛
- 白虎风
- 风腰脚疼痛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风腿
- 风不仁
- 风瘙痒
- 风
- 风瘙瘾疹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蛊风
- 刺风
- 风气
- 肌肉动
- 风冷
- 风热
- 中风发热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漏风
- 风消
- 热毒风
- 劳风
- 风成寒中
- 风成热中
- 风成寒热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风恍惚
- 风惊
- 风惊邪
- 风惊恐
- 风惊悸
- 风邪
- 风狂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风癫
- 风痫
- 风厥
- 首风
- 脑风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风头眩
- 风头痛
- 偏头痛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风头旋
- 头面风
- 风痰
- 胃风
- 风秘
- 风入腹拘急切痛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疡风
- 白驳
- 白癜风
- 紫癜风
- 恶风
- 大风眉须堕落
- 大风出虫
- 大风癞病
- 乌癞
- 白癞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诸痹统论
- 肝痹
- 心痹
- 脾痹
- 肺痹
- 肾痹
- 痛痹
- 着痹
- 行痹
- 皮痹
- 肌痹
- 血痹
- 豚痹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筋痹
- 骨痹
- 肠痹
- 周痹
- 风冷痹
- 风湿痹
- 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
- 痹气
- 热痹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伤寒统论
- 伤寒可汗
- 伤寒可下
- 伤寒可吐
- 伤寒可温
- 伤寒过经不解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中风伤寒
- 伤寒湿温
- 伤寒时气
- 伤寒疫疠
- 伤寒结胸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伤寒谵语
- 伤寒潮热
- 伤寒烦渴
- 伤寒烦躁
- 伤寒厥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伤寒头痛
- 伤寒喘
- 伤寒上气
- 伤寒咳嗽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伤寒干呕
- 伤寒呕哕
- 伤寒心悸
- 伤寒痞满
- 伤寒心腹胀满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伤寒霍乱
- 伤寒小便不通
- 伤寒大便不通
- 伤寒下痢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伤寒阴毒
- 伤寒阳毒
- 伤寒兼食毒
- 伤寒发斑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伤寒发黄
- 伤寒发豌豆疮
- 伤寒发狂
- 伤寒刚
- 伤寒柔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伤寒坏病
- 伤寒狐惑
- 伤寒百合
- 伤寒阴阳易
- 伤寒鼻衄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伤寒吐血
- 伤寒瘀血
- 伤寒口舌生疮
- 伤寒舌肿胀
- 伤寒咽喉痛
- 伤寒毒攻手足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伤寒后夹劳
- 伤寒后劳复
- 伤寒后骨节烦疼
- 伤寒后余热
- 伤寒后虚羸
- 伤寒后虚烦
- 伤寒后盗汗
- 伤寒后惊悸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伤寒后身体虚肿
- 伤寒后不思食
- 伤寒后宿食不消
- 伤寒后不得眠
- 伤寒后失音不语
- 伤寒后余毒攻眼
- 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伤寒后变成疟
- 伤寒后香港脚
- 伤寒后腰脚疼痛
- 伤寒后下痢脓血
- 伤寒后疮
- 辟温疫令不相传染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中统论
- 中热
- 中闷绝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诸疟统论
- 寒疟
- 温疟
- 寒热往来疟
- 瘅疟
- 间日疟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痰疟
- 疟
- 劳疟
- 久疟
- 鬼疟
- 疟母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足厥阴肝疟
- 手少阴心疟
- 足太阴脾疟
- 手太阴肺疟
- 足少阴肾疟
- 足少阳胆疟
- 足阳明胃疟
- 足太阳膀胱疟
- 疟病发渴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疟痢
- 瘴气
- 瘴疟
- 寒热往来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霍乱统论
- 霍乱吐利
- 霍乱呕吐不止
- 霍乱四逆
- 霍乱欲死
- 霍乱心腹痛
- 霍乱心腹筑悸
- 霍乱心腹胀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霍乱昏塞下利
- 干霍乱
- 中恶霍乱
- 霍乱烦渴
- 霍乱心烦
- 霍乱逆满
- 霍乱干呕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霍乱呕哕
- 霍乱下利
- 霍乱转筋
- 霍乱心下痞逆
- 霍乱后烦躁卧不安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肝脏统论
- 肝虚
- 肝实
- 肝胀
- 肝着
- 肝风筋脉抽掣疼痛
- 煎厥
- 肝气逆面青多怒
- 薄厥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肝病筋急
- 疹筋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胆虚
- 胆实
- 胆虚不眠
- 胆热多睡
- 胆瘅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心脏统论
- 心虚
- 心实
- 心热多汗
- 中寒
- 心烦热
- 心健忘
- 善笑
- 螈病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小肠虚
- 小肠实
- 小肠有寒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脾脏统论
- 脾虚
- 脾实
- 脾脏虚冷泄痢
- 宿食不消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脾瘅
- 谷劳
- 脾胃冷热不和
- 脾胃气虚冷水谷不化
-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
- 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
- 脾脏冷气腹内虚鸣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脾气虚腹胀满
- 脾胃气虚肌体羸瘦
-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 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胃虚冷
- 胃实热
- 食亦
- 胃反
- 哕
- 噫醋
- 胃寒肠热
- 胃热肠寒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肺脏统论
- 肺虚
- 肺实
- 肺胀
- 肺消
- 肺中寒
- 肺气喘急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膈消
- 肺脏伤风冷多涕
- 肺痿
- 肺痿咽燥
- 肺痿小便数
- 肺脏壅热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肺痈
- 肺痈喘急满
- 肺气面目四肢浮肿
- 肺脏痰毒壅滞
- 肺脏风毒生疮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大肠虚
- 大肠实
- 肠垢
- 瘕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肾脏统论
- 肾虚
- 肾实
- 肾寒
- 肾胀
- 肾着
- 解
- 喑俳
- 厥逆头痛
- 肾藏风冷气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
- 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肾虚多唾
- 骨虚实
- 髓虚实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膀胱虚冷
- 膀胱实热
- 胞痹
- 胞转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三焦统论
- 三焦病
- 三焦约
- 三焦咳
- 三焦胀
- 三焦有水气
- 三焦俱虚
- 上焦虚寒
- 上焦热结
- 中焦虚寒
- 中焦热结
- 下焦虚寒
- 下焦热结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心痛统论
- 心痛
- 卒心痛
- 久心痛
- 肝心痛
- 脾心痛
- 胃心痛
- 肾心痛
- 厥心痛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九种心痛
- 停饮心痛
- 虫心痛
- 冷气心痛
- 中恶心痛
- 恶注心痛
- 心痛懊
- 心痛不能饮食
- 心掣
- 厥逆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心腹痛
- 心腹卒胀痛
- 腹痛
- 腹虚胀
- 久腹胀
- 腹胀肠鸣切痛
- 腹内结强
- 胀
- 鼓胀
- 胁肋痛
- 胁痛烦满
- 息积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消渴统论
- 消渴
- 消渴烦躁
- 消渴口舌干燥
- 消渴腹胀
- 消渴后虚乏
- 消渴小便白浊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虚热渴
- 暴渴
- 胃热渴
- 久渴
- 渴利
- 消渴后成水
- 消渴后成痈疽
- 消中
- 消肾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黄胆统论
- 黄疸
- 急黄
- 阴黄
- 酒疸
- 谷疸
- 胃疸
- 黑疸
- 女劳疸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黄汗
- 三十六黄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胸痹统论
- 胸痹
- 胸痹噎塞
- 胸痹心下坚痞急
- 胸痹短气
- 胸痛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膈气统论
- 五种膈气
- 膈气咽喉噎塞
- 膈气呕逆不下食
- 膈气痰结
- 膈气宿食不消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呕吐统论
- 呕吐
- 干呕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痰饮统论
- 痰癖
- 支饮
- 留饮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冷痰
- 热痰
- 留饮宿食
- 膈痰结实
- 膈痰风厥头痛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咳嗽统论
- 咳嗽
- 晓嗽
- 久嗽
- 冷嗽
- 热嗽
- 呷嗽
- 五脏诸咳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咳嗽上气
- 咳嗽呕吐
- 咳嗽唾脓血
- 咳逆短气
- 咳嗽面目浮肿
- 咳嗽失声
- 风冷声嘶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诸气统论
- 诸气
- 上气
- 上气胸胁支满
- 上气呕吐
- 上气腹胀
- 上气喉中如水鸡声
- 短气
- 冷气
- 厥逆气
- 阳厥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吐血统论
- 吐血
- 吐血不止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呕血
- 唾血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 舌上出血
- 汗血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鼻衄统论
- 鼻衄
- 衄不止
- 大衄
- 久衄
- 衄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积聚统论
- 积聚
- 肥气
- 伏梁
- 痞气
- 息贲
- 贲豚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积聚心腹胀满
- 积聚宿食不消
- 久积症癖
- 诸症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结瘕
- 气
- 癖气
- 寒癖
- 酒癖
- 癖不能食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泄痢统论
- 水泻
- 濡泻
- 飧泄
- 洞泄寒中
- 溏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白滞痢
- 冷痢
- 热痢
- 赤痢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血痢
- 脓血痢
- 赤白痢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气痢
- 休息痢
- 蛊痢
- 久痢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下痢里急后重
- 痢兼渴
- 痢兼肿
- 痢后脱肛
- 疳
- 湿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水肿统论
- 水肿
- 十水
- 涌水
- 风水
- 石水
- 大腹水肿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水肿咳逆上气
- 水气遍身肿满
- 水肿胸满气急
- 水蛊
- 膜外气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香港脚统论
- 风毒香港脚
- 香港脚缓弱
- 香港脚痹弱
- 香港脚痹挛
- 香港脚疼痛不仁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香港脚上气
- 香港脚肿满
- 香港脚心腹胀满
- 香港脚冲心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香港脚语言謇涩
- 香港脚风经五脏惊悸
- 香港脚呕逆
- 香港脚痰壅头痛
- 干湿香港脚
- 香港脚变成水肿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服乳石香港脚发动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腰痛统论
- 腰痛
- 卒腰痛
- 风湿腰痛
- 腰痛强直不得俯仰
- 腰脚疼痛
- 腰脚冷痹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虚劳统论
- 肝劳
- 心劳
- 脾劳
- 肺劳
- 肾劳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冷劳
- 热劳
- 气劳
- 急劳
- 风劳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虚劳少气
- 虚劳上气
- 虚劳咳嗽
- 虚劳痰饮
- 虚劳呕逆
- 虚劳不思食
- 虚劳食不消
- 虚劳寒热
- 虚劳潮热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虚劳盗汗
- 虚劳体痛
- 虚劳羸瘦
- 虚劳腰痛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虚劳心腹痞满
- 虚劳心腹痛
- 虚劳咳唾脓血
- 虚劳呕吐血
- 虚劳四肢逆冷
- 虚劳惊悸
- 虚劳不得眠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虚劳失精
- 虚劳脱营
- 虚劳口干燥
- 虚劳积聚
- 虚劳兼痢
- 虚劳里急
- 虚劳浮肿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虚劳小便白浊
- 虚劳小便余沥
- 虚劳小便利
- 虚劳小便难
- 虚劳大便难
- 筋极
- 气极
- 脉极
- 肉极
- 骨极
- 精极
- 白淫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虚劳五蒸
- 骨蒸羸瘦
- 骨蒸肺痿
- 骨蒸癖
- 骨蒸烦渴
- 传尸骨蒸
- 传尸劳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诸疝统论
- 寒疝
- 心疝
- 厥疝
- 寒疝心腹痛
- 寒疝积聚
- 七疝
- 蛊疝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阴疝统论
- 阴疝
- 卒疝
- 阴疝肿缩
- 阴疝卒肿痛
- 控睾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大小便统论
- 大小便关格不通
- 小便不通
- 小便不禁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小便利多
- 小便赤涩
- 小便出血
- 大便不禁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大便秘涩
- 大便不通
- 结阴大便血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诸淋统论
- 卒淋
- 冷淋
- 热淋
- 气淋
- 血淋
- 膏淋
- 石淋
- 劳淋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九虫统论
- 九虫
- 蛔虫
- 寸白虫
- 蛲虫
- 五脏虫
- 三虫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诸尸统论
- 诸尸
- 遁尸
- 飞尸
- 尸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诸注统论
- 诸注
- 风注
- 走注
- 鬼注
- 气注
- 卒魇不寤
- 中恶
- 卒死
- 尸厥
- 鬼魅
- 鬼击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头风白屑
- 面?(点如乌麻,斑如雀卵,稀则棋布,密则不可容针)
- 面?(细起如粟谷状)
- 面?(形似米白)
- 面(粉刺)
- 面体疣目
- 狐臭
- 灭瘢痕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眉髯髭发统论
- 乌髭发
- 须发黄白
- 荣养髭发
- 白秃
- 赤秃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眼目统论
- 肝虚眼
- 肝实眼
- 肾肝虚眼黑暗
- 目胎赤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目赤痛
- 目赤肿痛
- 目热碜痛赤肿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 目风赤
- 暴赤眼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目赤烂
- 目积年赤
- 目飞血赤脉
- 目血灌瞳仁
- 赤脉波贯黑睛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坠睛
- 蟹目
- 目珠子突出
- 白睛肿胀
- 目暴肿
- 目风肿
- 目睛疼痛
- 目涩痛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目痒急及赤痛
- 五脏风热眼
- 目偏视风牵
- 目风眼寒
- 目风泪出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丹石毒上攻目
- 时气后患目
- 目晕
- 目昏暗
- 目
- 眼眉骨及头痛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目见黑花飞蝇
- 息肉淫肤
- 目生肉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目内生疮
- 目脓漏
- 目生珠管
- 斑豆疮入眼
- 雀目
- 目睑生风粟
- 眼睑垂缓
- 眼睑肿硬
- 倒睫拳挛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目生肤翳
- 目生丁翳
- 目生花翳
- 翳膜遮障
- 远年障翳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目青盲
- 将变内障眼
- 内障眼针后用药
- 外物伤目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目眵
- 眯目
- 针眼
- 钩割针镰
- 熨烙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耳统论
- 耳聋
- 风聋
- 劳聋
- 久聋
- 五聋
- 耳聋有脓
- 耳虚鸣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耳疼痛
- 耳肿
- 耳内生疮
- 耳耵聍
- 耳
- 百虫入耳
- 耳诸疾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鼻统论
- 鼻塞气息不通
- 鼻塞不闻香臭
- 鼻
- 鼻中生息肉
- 鼻痛
- 鼻渊
- 鼻流清涕
- 鼻中生疮
- 疳虫蚀鼻生疮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口齿统论
- 口疮
- 口糜
- 口吻疮
- 口舌干焦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口舌生疮
- 口臭
- 唇疮
- 唇生核
- 紧唇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重舌
- 舌肿强
- 牙齿历蠹
- 牙齿疼痛
- 齿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虫蚀牙齿
- 肾虚齿风痛
- 齿风肿痛
- 齿龈肿
- 风疳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齿间出血
- 齿龈宣露
- 齿龋
- 牙齿动摇
- 牙齿黄黑
- 牙齿不生
- 牙齿挺出
- 揩齿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咽喉统论
- 咽喉闭塞不通
- 喉痹
- 马喉痹
- 咽喉肿痛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喉中生谷贼
- 咽喉肿痛语声不出
- 咽喉卒肿痛
- 咽喉生痈
- 咽喉生疮
- 悬痈肿
- 尸咽喉
- 狗咽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咽喉中如有物妨闷
- 咽干
- 喉咽诸疾
- 骨鲠
- 误吞诸物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诸瘿统论
- 气瘿
- 瘿病咽喉噎塞
- 五瘿
- 瘤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瘰统论
- 瘰结核
- 风毒瓦斯毒热毒瘰
- 瘰寒热
- 瘰有脓
- 瘰久不瘥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诸瘰
- 诸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痈疽统论
- 石痈
- 附骨痈
- 痈内虚
- 久痈
- 乳痈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肠痈
- 胃脘痈
- 缓疽
- 石疽
- 附骨疽
- 风疽
- 甲疽
- 瘭疽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痈疽溃后蚀恶肉
- 痈疽大小便不通
- 诸痈疽托里法
- 痈疽等疮内消法
- 一切痈疽诸疮膏药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痈疽发脑统论
- 发脑
- 发背
- 痈疽发背发渴
- 痈疽发背作寒热
- 发背溃后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诸疮
- 诸恶疮
- 反花疮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浸淫疮
- 下注疮
- 诸疮水毒肿
- 冷疮
- 热疮
- 月蚀疮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冻烂肿疮
- 疮
- 漆疮
- 汤火疮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灸疮
- 诸疮生肌肉
- 疮
- 热肿
- 毒肿
- 结阳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气肿
- 风肿
- 疔肿
- 诸疥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诸癣
- 代指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诸丹毒
- 痱疮
- 肉刺
- 恶脉
- 追蚀一切疮肿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金疮统论
- 金疮血不止
- 金刃伤中筋骨
- 金疮烦闷及发渴
- 金疮中风水及痉
- 金刃肠出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毒箭所伤
- 箭镞金刃入肉
- 狐尿刺
- 恶刺
- 竹木刺伤肌肉不出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痔统论
- 诸痔
- 牡痔
- 牝痔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脉痔
- 血痔
- 肠痔
- 气痔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久痔
- 痔?
- 痔疼痛不可忍
- 肠风下血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伤折统论
- 从高坠下伤损肿痛
- 伤折恶血不散
- 筋骨伤折疼痛
- 伤折腹中瘀血
- 伤折风肿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打扑损伤
- 腕折
- 倒仆蹴损
- 被伤绝筋
- 伤堕致损吐唾出血
- 伤损止痛生肌
- 头伤脑髓出
- 诸伤折淋熨贴并膏药
- 诸骨蹉跌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杂疗统论
- 中药毒
- 食毒
- 食诸菜蕈菌中毒
- 饮酒中毒及大醉不解
- 服药过剂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食牛马猪犬鱼蟹中毒
- 解金银铜铁石毒
- 蛊毒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马汗入疮
- 犬啮伤
- 诸虫啮
- 诸蛇螫
- 蝎螫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蜂螫
- 蜘蛛蜈蚣伤
- 蠼尿疮
- 中水毒
- 射工中人疮
- 溺水死
- 自缢欲死
- 辨自缢死解绳法
- 辨自缢死心下尚微温虽久犹可活法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妇人血风统论
- 妇人血风劳气
- 妇人血风走注
- 妇人风虚劳冷
- 妇人中风
-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
- 妇人中风偏枯
- 妇人风邪惊悸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血气统论
- 妇人月水不利
- 妇人月水不调
- 妇人月水不通
- 妇人月水不断
- 室女月水不通
- 室女月水不调
- 室女月水来腹痛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带下
- 漏下
- 经血暴下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妇人经血暴下兼带下
- 妇人血积气痛
- 妇人瘀血
- 妇人血分
- 妇人水分
- 妇人血枯
- 妇人无子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妊娠统论
- 妊娠恶阻
- 妊娠漏胎
- 妊娠惊胎
- 妊娠胎动
- 妊娠胎动下血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妊娠猝下血
- 妊娠胎萎燥
- 妊娠胎不长养
- 妊娠心痛
- 妊娠腹满
- 妊娠腹痛
- 妊娠心腹痛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妊娠呕逆不下食
- 妊娠痰饮
- 妊娠虚烦懊热
- 妊娠咳嗽
- 妊娠伤寒
- 妊娠下痢
- 妊娠子淋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妊娠胎间水气肌肤浮肿
- 妊娠小便不通
- 妊娠小便利
- 妊娠大便不通
- 妊娠大小便不通
- 妊娠半产
- 妊娠数日不产
- 妊娠数堕胎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 妊娠诸疮
- 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逆产
- 产难
- 子死腹中
- 息胞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产后统论
- 产后血运
- 产后语言妄乱
- 产后恶露不下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产后恶露不断
- 产后血气攻腹疼痛
- 产后血块攻筑疼痛
- 产后中风
- 产后中风口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产后中风偏枯
- 产后中风角弓反张
- 产后伤寒
- 产后霍乱
- 产后寒热疟
- 产后头痛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产后腰痛
- 产后呕逆
- 产后烦闷
- 产后虚热
- 产后虚渴
- 产后短气
- 产后上气
- 产后惊悸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产后咳嗽
- 产后虚羸
- 产后汗出不止
- 产后蓐劳
- 产后泄泻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产后下痢
- 产后肿满
- 产后小便不通
- 产后大便不通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产后大小便不通
- 产后乳汁不下
- 产后妒乳
- 产后乳结核
- 产后乳结痈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小儿温壮
- 小儿壮热
- 小儿潮热
- 小儿风热
- 小儿热渴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小儿疮疹
- 小儿惊热
- 小儿急惊风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小儿慢惊风
- 小儿惊悸
- 小儿惊啼
- 小儿夜啼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小儿啼
- 小儿惊痫
- 小儿风痫
- 小儿食痫
- 小儿诸痫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小儿天
- 小儿胎风
- 小儿惊疳
- 小儿干疳
- 小儿漏疳
- 小儿脑疳
- 小儿急疳
- 小儿口齿疳
- 小儿无辜疳
- 小儿疳渴不止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小儿疳痢
- 小儿疳痢久不瘥
- 小儿疳
- 小儿五疳出虫
- 小儿诸疳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小儿伤寒
- 小儿中风
- 小儿发黄
- 小儿疟
- 小儿水气肿满
- 小儿心痛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小儿宿食不消
- 小儿腹胀
- 治小儿哺露
- 小儿丁奚腹大
- 小儿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
- 小儿咳嗽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小儿咳逆上气
- 小儿呕吐
- 小儿哕
- 小儿吐乳
- 小儿乳癖
- 小儿症瘕癖结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小儿骨蒸
- 小儿痰实
- 小儿客忤
- 小儿中恶
- 小儿中蛊
- 小儿尸注
- 小儿胎寒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小儿冷痢
- 小儿热痢
- 小儿赤白痢
- 小儿血痢
- 小儿脓血痢
- 小儿蛊毒痢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小儿下痢烦渴
- 小儿胃风腹胀泄痢
- 小儿洞泄注下
- 小儿下痢后脱肛
- 小儿诸淋
- 小儿小便不通
- 小儿大便不通
- 小儿诸虫
- 小儿盗汗
- 小儿吐血
- 小儿鼻衄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小儿鼻塞
- 小儿鼻多浊涕
- 小儿脑热鼻干无涕
- 小儿多涕
- 小儿喉痹
- 小儿重舌
- 小儿木舌
- 小儿燕口疮
- 小儿口疮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小儿语迟
- 小儿齿不生
- 小儿咽喉诸病
- 小儿误吞物
- 小儿紧唇
- 小儿涎液不收
- 小儿胎赤眼
- 小儿斑疮入眼
- 小儿眼生翳膜
- 小儿目赤痛
- 小儿耳(附百虫入耳)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小儿诸丹
- 小儿游肿赤痛
- 小儿痈疮
- 小儿疽疮
- 小儿瘰结核
- 小儿恶疮
- 小儿冻烂疮
- 小儿疮疥
- 小儿癣
- 小儿风瘙瘾疹
- 小儿疝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乳石发动统论
- 乳石将适失度
- 乳石发动寒热
- 乳石发渴
- 乳石发动上冲头面及身体壮热
- 乳石发动吐血衄血
- 乳石发目昏赤痛
- 乳石发痈疽发背疮肿
- 乳石发身体生疮
- 乳石发口舌疮烂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乳石发身体肿
- 乳石发上气喘嗽
- 乳石发呕逆
- 乳石发霍乱转筋
- 乳石发痞结羸瘦
- 乳石发心腹胀满
- 乳石发下利
- 浮石发淋沥
- 乳石发大小便不通
- 服乳石备饮食常法
- 乳石发诸药不治者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补益统论
- 平补
- 峻补
- 补虚益气
- 补虚益精髓
- 补虚固精
- 补壮元阳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补虚益血
- 补虚壮筋骨
- 补虚强力益志
- 补虚治风
- 补虚治痼冷
- 补虚理腰膝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补虚进饮食
- 补虚调腹脏
- 补虚消痰
- 补虚明耳目
- 补虚益髭发
- 补虚驻颜色
- 补虚治小肠
- 补益诸疾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食治统论
- 食治诸风
- 食治伤寒后诸病
- 食治虚劳
- 食治吐血
- 食治消渴
- 食治水病
- 食治脚气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食治腰痛
- 食治心腹病
- 食治脾胃
- 食治反胃呕吐
- 食治久新咳嗽
- 食治泄痢
- 食治赤白痢
- 食治休息痢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食治妇人血气
- 食治妊娠诸病
- 食治产后诸病
- 食治小儿诸病
- 食治发背痈疽
- 食治瘰
- 食治五痔
- 食治乳石发动
- 食治耳病
- 食治目病
- 食治大肠诸疾
- 食治五淋
- 食治小便数
- 食治蛔虫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骨度统论
- 骨空穴法
- 经脉统论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主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治咳嗽灸刺法
- 治诸气灸法
- 治唾血呕血灸刺法
- 治吐血灸法
- 治症瘕灸法
- 治香港脚灸法
- 治水肿灸刺法
- 治呕吐灸法
- 治哕灸法
- 治水饮不消灸刺法
- 治骨蒸灸法
- 治目疾灸刺法
- 治耳疾灸刺法
- 治鼻疾灸刺法
- 治口齿灸刺法
- 治失欠灸法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神仙统论
- 神仙草木药上
- 神仙服草木药下
- 神仙辟谷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神仙去尸虫上
- 神仙去尸虫下
- 神仙导引上
- 神仙导引下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
- 神仙服气上
- 神仙服气中
- 神仙服气下
- 神仙炼丹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