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圣济总录》 宋.太医院编 5.81千字

足太阳膀胱之经,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趾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于气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其别者结于 外,上 中内廉,与 中并上结于臀上从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 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扭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仲春痹也。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趾爪甲上(至阴穴也),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挟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 ,立已。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长八尺,左右共一丈六尺,凡一百二十六穴。

睛明二穴(在目内 五脉之会) 攒竹二穴(一名员柱一名始光一名光明在眉头陷中) 曲差二穴(挟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 五处二穴(挟上星旁一寸五分)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 通天二穴(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五分) 络却二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 玉枕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挟脑户旁一寸三分) 天柱二穴(在颈大筋外廉挟项发陷中) 大杼二穴(在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挟脊各一寸五分) 厥阴俞二穴(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肾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大肠俞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小肠俞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膀胱俞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中膂内俞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白环俞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中) 次胶二穴(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中 二穴(在第三空挟脊陷中) 下 二穴(在第四空挟脊陷中)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旁)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膏肓俞二穴(在第四椎下五椎上两旁各三寸)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 二穴(在肩 内廉挟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三寸)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三寸)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两旁各三寸)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三寸)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 秩边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陷中) 承扶二穴(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下横纹中) 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 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 委阳二穴(在承扶下六寸屈身取之) 委中二穴(在 中约纹中动脉) 合阳二穴(在膝约纹中央下二寸)承筋二穴(一名 肠在 肠中央陷中)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伤山一名肉柱在兑 肠下分肉间) 飞阳二穴(一名厥阳在外踝上七寸) 付阳二穴(在外踝上三寸) 昆仑二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 仆参二穴(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 申脉二穴(在外踝下陷中阳跷脉所生)金门二穴(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 束骨二穴(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陷中) 通谷二穴(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 至阴二穴(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睛明二穴,一名泪孔,在目内 ,手足太阴少阳足阳明五脉之会。治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 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KT 目视物不明,大 肉侵睛,针入一寸五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雀目者宜久留针,然后速出针。

攒竹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 动,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不宜灸,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

曲差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所发。治心中烦满,汗不出,头顶痛,身体烦热,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五处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螈 ,目戴上不识人,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鼻塞不闻香臭,口 鼻多清涕,风眩头痛,呕吐心烦,目生白膜,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颈项转侧难,鼻塞闷,偏风口 ,鼻多清涕,衄血头重,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络却二穴,一名强阳,又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青风内障,目无所见,头眩耳鸣,可灸三壮。

玉枕二穴,在络却后一寸五分,挟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上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痛不能视,脑风疼痛不可忍,可灸三壮。

天柱二穴,挟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足不任身体,肩背痛欲折,目瞑视,兼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旋脑痛,针入五分,得气即泻,立愈。

大杼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针入五分,留七呼,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可灸五壮。

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甄权又云,在第三椎下两旁,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治胸中气满,背偻如龟,腰强头目眩,令人失颜色,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百壮。

厥阴俞二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针入三分,可灸七七壮。

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中风,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咳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

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支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鼽衄,起则目 ,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唾血短气,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

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肠鸣腹胀,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泄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肾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 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 ,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

大肠俞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小肠俞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 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膀胱俞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 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中膂内俞二穴,一名脊内俞,在第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挟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白环俞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利,针如腰户法同,挺腹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风虚,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腰户见督脉条中。

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挟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收,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次 二穴,在第二空挟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中 二穴,在第三空挟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下 二穴,在第四空挟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寒湿内伤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旁,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 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注,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亦得,日可灸七壮,至百壮止。

膏肓俞二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KT 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五百壮,当觉下咙咙似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复其穴,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及,即此穴是也。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背脊强急,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二穴,在肩 内廉挟第六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之,病者言 ,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 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止。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胀,大便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饮食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十壮,针入五分。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叉肋间,与鸠尾相直。治心下大坚,妇人乳有余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猝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承扶二穴,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冲上纹中。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尻 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小便不利,针入七分。

殷门二穴,在肉 下六寸。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注之股外肿,针入七分,浮 二穴,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治小肠热,大肠结,股外经筋急,髀枢不仁,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委阳二穴,三焦下辅 也,在足太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屈伸取之,承扶下六寸,足太阳脉之中。治腋下肿痛,胸满膨膨,筋急身热,飞尸遁注,痿厥不仁,小便淋沥,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委中二穴,土也,在 中央约纹中动脉,足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治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宜出血痼疹皆愈,委中者,血 也,热病汗不出,足热厥逆满,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合阳二穴,在膝约纹中央下二寸。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膝 酸重履岁难,寒疝阴偏痛,女子经血暴脱,针入六分,可灸五壮。

承筋二穴,一名 肠,一名直肠,在 肠中央陷中。治寒痹转筋,肢肿大便难,脚 酸重,引少腹痛,鼻鼽衄,腰背拘急,霍乱,可灸三壮,禁针。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一名肉柱,在兑 肠下分肉之间陷中,治腰背痛,脚 重战栗不能立,香港脚膝下肿,霍乱转筋,大便难久痔肿痛,可灸五壮,针入七分。

飞扬二穴,一名厥阳,足太阳络别走少阴,在外踝上七寸,治血痔历节风,足趾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鼽衄,癫疾寒疟,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付阳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阳跷隙,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治痿厥风痹,头重 痛,髀枢股 痛,螈 风痹不仁,时有寒热,四肢不举,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七呼。

昆仑二穴,火也,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足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腰尻痛,足肿不得履也,鼽衄,脚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炷如小麦大,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仆参二穴,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脚痿转筋,尸厥如中恶状,霍乱吐逆,癫痫狂言见鬼,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申脉二穴,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肉际,治腰痛不能举体,足 寒不能久立,坐若在舟车中,癫疾针入三分。

金门二穴,一名关梁,在足外踝外,足太阳之隙,阳维所别属也,治霍乱转筋,膝 酸,身战不能久立,癫痫尸厥暴疝,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大,针入一分。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内 赤烂,疟寒热,善惊不欲食,筋挛足 酸,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鼽衄血不止,目眩,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束骨二穴,木也,在足小趾本节后陷中,足太阳脉所注也,为俞,治腰如折, 如结,耳聋恶风寒,目眩项不可回顾,目内 赤烂,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通谷二穴,水也,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足太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颈项痛,目 ,甄权曰∶结积留饮,胸满食不化,可灸三壮,针入二分。

至阴二穴,金也,在足小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凡此足太阳之脉,常多血少气,刺之当出血恶气,其经从头走足,审其经脉,明其逆顺,而迎随之,以行补泻,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足太阳之法也。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