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痘

《张氏医通》 张璐 1.14千字

夫痘有似凶而吉者。似吉而凶者。不可不辨。如诸痘不起。而天庭晓星起灌者吉。诸痘壮起。而天庭晓星不起者凶。诸痘不起。而太阳独起者吉。诸痘壮起。而太阳不起者凶。 诸痘不起。而耳边方圆寸许独起者。肾经旺也。吉。诸痘壮起。而耳边方圆寸许不起者。为肾败也。不治。遍身俱起灌。惟左耳下外面。有两三粒不起灌者。肝肾毒盛。定作唇裂齿干。宜急救之。 凡头面四肢密者为险。若得地角有数粒如珠者。为顺。诸痘俱好。地角独伏陷干枯。或灰白不起者。为逆。 痘遍身俱陷。惟尻骨饱满如珠。此肾脏有权。补托灌浆即愈。 面部俱稀。而鼻梁左右密如蚕种者。毒聚于胃也。危。面部俱稀。而口角有黑痘一粒独大。或两边有两粒者。为 门疔。初起可救。五六日不治。 痘出遍身稀疏。惟项下稠密一片至颐者。名锁项托颐。不治。若喉颈太多者。急用山豆根、牛蒡子、黑参、木通、甘、桔、芎、归、生地、荆芥辈治之。迟则毒结咽喉。不救矣。 初见标时。胸上脐下俱有。中间一截无者。此脾胃虚。急用参、 、归、芷、浓朴、紫草、木通、防风辈救之。七日之外难矣。痘出遍身斑斑成片。如打伤痕者。不治。 痘标既完。手足胸背俱多。而头面无者。气血不能上升也。急用升麻、芎、归、甘、桔、防、芷、苏叶、前胡。加姜服之。五日后不治。曲池生痈而死。若遍身稀者。不在此例。 初出便如绿豆。两三日大如棋子。其痘根顶全无血色。比众独大。按之虚软。曰贼痘。四五日出血而死。痘出数十粒成块。肌肉结硬。中有一大者。曰痘母。此血凝毒盛。急须挑破。内服真人解毒汤。外用绵胭脂煮热熨之。熨之肉不柔和者不治。 头面无空。平塌色白。俗名蛇皮。此干枯不能作浆。至十一二日必危。若得发臭而不剥裂者。可治。 初标红润。至四五日忽变伏陷。此为药患。急扶表里。 痘虽肥满。而内实干无血水者死。 痘中有凹。四边特起。明亮坚硬。浆板不化。形加石臼者。不治。 痘疮生虫。皆湿热所化。毒流皮肤也。虽冬月亦有之。以柳叶铺下。令儿卧上。则虫自死无柳叶时。预收干者为末。香油调敷亦效。初出血点。其色红紫。遍身如点朱者。六日死。 血泡协热。而浆肥满。刺泡血红。急以犀角地黄汤加白芍治之。血黑不治。 痘本稀少。四五日起发。六七日收靥。痂干而赤。九日而痂落。此气血充足毒少。故随出随痂。不及作脓也。最佳。 疮虽起发。四畔又出小痘。攒簇如粟米。不待长养灌浆。必加搔痒而死。 疮头有孔。脓水漏出。堆聚干结。或清水自破。水去干黑者不治。痘发浆泡。而人中平满唇翻。腹胀气急者不治。 痘发燎浆泡。切忌损破。浆臭后犹或可治。破则不治。 其形如豆壳。灰白全无血色。擦破血出无脓不治。 痘已出齐。紫色不起不浆。如浮萍贴于肉上者不治。如微微高起。爬出有血。急以凉血解毒之剂救之。 黑痘多属血热。本为恶候。然形状多端。宜随证解救。紫黑点子隐于皮肤间者。用人牙烧灰、猪尾血。酒酿调五七分。量人大小与之。初出便见黑点。急用紫草茸三钱酒煎服。或形如痣。或如牵牛子。或如煤炭。或青紫成块。皆为寒闭热毒。宜化毒凉血。荆、防、蝉蜕、紫草、黑参、木通、连翘辈救之。热甚加黄连。黑而软大者。气弱毒盛也。保元汤加紫草。以上诸证。竭力图成。或可十全一二也。 近看如水蓼花。远望如胭脂色。清水不能成浆者不治。 先见标一二点于面部。或口唇上下。周身俱无。如常起胀灌浆收靥。此为报痘。不知者以为本痘稀少。以火照之。红点隐隐藏于肌肉之内。急宜托里解毒。其痘齐出。否则颐下发痈毒而成不救。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