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血门

《张氏医通》 张璐 872字

止衄散 治久衄发热。

黄 (六钱) 当归 赤茯苓 白芍药 干地黄 阿胶(各三钱)

为散。半饥时麦门冬汤调服三钱。日三服。 面热足冷。心悬如饥。下焦阴火也。加肉桂末一钱五分。渴不能饮。自觉膈满者。瘀血也。加犀角、丹皮。气虚少食。二便如常者。独参汤服之。兼感微风。发热头痛者。葱白香豉汤服之。虚烦不安。不时哄热者。栀子豉汤服之。素有偏风。头痛异常者。黑豆、荆芥灰淋酒服之。骤衄不止者。茅花汤服之。久衄不时举发者。乌梅汤服之。

小乌沉汤(局方) 治血气不调。心中刺痛。

香附(童便浸。杵。三钱) 甘草(炙。一钱) 乌梅(钱半)

上三味。水煎。即用药汁磨沉香五分。入盐一字。热服。上三味。在妇科名抑气散。合四物。即四乌汤。乃局方乌沉汤之变法。中去参、姜而易香附。其破气之力虽峻。而功力稍逊。故以小字加之。立方之意微矣。

黑神散(局方) 治吐血衄血。屡发不止。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 肉桂(各一两) 熟地黄(四两) 当归 蒲黄(筛净。炒黑。各三两)白芍(酒制。二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用细黑豆半合。微炒香。淋酒半盏。和水半盏。煎至半盏。入童便半杯和服。(世本。以黑豆炒热去壳同。上药为散。不知黑豆之功全在壳也) 气虚。加人参三两。黄六两。以固卫气。庶无营脱之患。

千金当归汤 治衄血吐血。

当归(一钱。) 干姜(炮。五分) 芍药 阿胶 黄芩(各钱半)

上五味。水煎。日再服。

小安肾丸 治风寒袭于肾经。下体沉重。夜多小便。耳鸣歧视。牙龈动摇出血。小腹寒疝作痛。

香附(童便制。二两) 川乌头(炮净。一两。) 香(青盐微焙。三两) 川椒(去闭口者。炒。一两) 熟地黄(四两) 川楝子(酒蒸取肉。三钱)

酒糊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临卧温酒。各服三钱。

清胃散 治胃中蕴热。中脘作痛。痛后火气发泄。必作寒热乃止。及齿龈肿痛出血。痛引头脑。

生地黄(四钱) 升麻(钱半) 牡丹皮(五钱) 当归 川连(酒蒸。各三钱)

为散。分三服。水煎去滓。细细呷之。半日再服。 犀角地黄汤。专以散瘀为主。故用犀、芍。此则开提胃热。故用升、连。其后加味清胃。则兼二方之制。但少芍药耳。

加味清胃散 治斑疹口舌生疮。齿龈腐烂。

清胃散加犀角、连翘、生甘草。

麻黄汤(方祖) 越婢汤(麻黄汤下) 四物汤(方祖) 理中汤(方祖) 三黄补血汤(四物汤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保元汤(方祖)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五苓散(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归脾汤(保元汤下) 黄 六一汤(保元汤下) 生脉散(方祖) 消风散(咳嗽门)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汤下) 桅子豉汤(方祖) 独参汤(保元汤下)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当归六黄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既济汤(白虎汤下)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