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身,有经脉,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几经有十二,手足三阴三阳是也。
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络也。共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阴脉荣于五脏,阳脉荣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菲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运脏腑,外濡腠理。
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秦越人比之天雨下降沟渠溢满,滂沛傍行,流于湖泽,此发《灵》、《素》之秘也。八脉散在群书,略而不悉予虽不敏。谓陈大旨。八脉者,阴维也,阳维也,阴跷也,阳跷也,冲也,任也,督也,带也。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而上行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而上行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脉主身后之阳,任脉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八脉之中惟任督二脉,为人身之子午,为升降之道,交媾之乡,如鹿运尾闾,能通督脉足于精,龟纳鼻息,能通任脉足于气,是以二物得寿。此奇经八脉之大旨,至于经穴病状,具见《濒湖脉考》中。
目录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