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调寝食在医药之先。即圣人治未病之说,夫色声既受,非安谷不能生精与气,非安枕不能养血与神。是以百病阽危,必首论云浆粥能进否,验其胃气之败与不败,寤寐如常否,察其神思之宁与不宁。不食少卧病也,多食嗜卧亦病也。卫生却病者,能不谛当于寝食间哉?不能食之证,有伤寒而痞满呕恶呕食者,有气滞而痛楚妨食者,有痰聚而不能容食者,有能食而食入反出者,有忧恐太过郁结而不思食者,有孕妇胎成而恶阻者,有脾胃热而胃脘寒,虽饥不嗜食者,有脾胃自虚而不能健运者,有火不生土无由熟腐者,有大病后中气虚,恶闻食气者,有胃脘干槁而勺粒不入者。大抵因多食而顿不能食者为实,从少食而渐不能食者为虚。多食之证,有火伏阴分,胃热善消谷,或大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胆。善食而瘦谓之食,亦名息中者。有伤寒入脏,厥冷下利,当不食而反能食,名曰除中者。有中风风木自盛克脾,脾土受克求助而多食者。有一脏之虚,必偏嗜一味,如怀孕之肝虚嗜酸者;有虫积为患,好食茶叶、生米、泥炭、草纸之类者;有病后胃虚之极,而饱食易饥者。大抵多食易化,责在阳明之火,火食难化,责在太阴之虚。不得卧之证,若劳神忧虑,耗其阴血,惺惺不寐,病在心也。若神气衰微,疑神疑鬼,怔忡悸怯,独处无睡,病在肝胆也。若水气上逆,喘嗽有音,不能仰卧,病在肺也。若因有惊恐,神出舍空,痰乘虚入,则谵妄不寐病在心胞络也。若气血不足,病后虚烦,则,略睡而醒,病在脾也。若伤寒阳明府病,内有燥屎,则热甚而卧不安,病在胃也。若年高之人,气虚血减,肌肉渐涩,昼不精而夜不瞑,病在营卫也。故心、脾、肝、胆、营、卫之不卧,多属不足。肺、胃、胞、络之不卧,多属有余也。嗜卧之证,若肝气受热,或浊火乱其神明,多睡少醒,由于热也。若脉缓怠惰,四肢不收,体重泄泻而嗜卧,由于湿也。若头重身热而昏愦不醒,属于风也。若劳役之余,及脱血下痢之后,精神未复而酣然沉困,属虚也。若其人天禀有余,肠胃大而皮肤涩。大者,卫气留于阴分者久;涩者,卫气行于阳分者迟。既久且迟,卫气不达而多眠卧,属于阳不胜阴也。若饮食才入,辄生困倦,精神昏冒,呵欠欲睡者,由于脾倦,或兼湿热也。然伤寒邪入少阴,则脉微细但欲寐也。故神间而甘寝者,人之常。
神惫而嗜卧者,人之病。以上诸条,寝食不调之候,可谓略具,别证既明,则治法可从而推广,然此皆为已病而设也。若未病豫调之说,在养生家说述甚伙,吾有取于侗初张氏之言曰∶凡饮食之节,减满受虚,故当饥而食,节其满未饱,先止留其虚。睡卧之法,先睡心,后睡眼。睡心是止法,睡眼是观法。能斯二者,始可与言养生。然世复有寝食无节之流,顾不食而纵酒,不寐而渔色,是又疾不干人,人来求疾。是以庄生云,人之可畏者,在衽席饮食之际,信矣。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