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取诸阳,血取诸阴。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气血者,其人生之根本乎。血何以为营?营行脉中,滋荣之义也。气何以为卫?卫行脉外,护卫之义也。然则营与卫,岂独无所自来哉?曰∶人受谷于胃,胃为水谷之海,灌溉经络,长养百骸,五脏六腑,皆取其气故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之气,周流不息,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平旦以复会于气口,所谓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则是二气恒相随而不相离也。夫惟血营气卫,常相流通,则人何病之有?一有窒碍,百病由此生矣。故气之作养,发而为喜怒忧悲惊恐寒热思劳,聚而为积痞 瘕 癖,上为头旋,中为五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此者,皆气使之然也。血之为患,其妄行则为吐衄,其衰涸则为虚劳,蓄之在上其人妄,蓄之在下其人狂,逢寒则筋不营而挛急,挟热则内瘀而发黄,在小便则为淋痛,在大便则为肠风,在妇人月事进退漏下崩中病尤不一,凡此者,皆血使之然也。夫血譬之水也,气譬之风也,风行水上,即气血之义也。盖气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活。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于血,调其气犹可以导之。病原于气,区区调血何与焉?人之一身,调气为主,是亦先阳后阴之义也。若夫血有败瘀泥滞乎诸经,则气之道,未免有所壅遏,又当审所先而决去之。经所谓先去其血,而后调之,又不可不通其变矣!然则调气之剂,以之调血则两得。调血之剂,以之调气则乖张,如香附、木香之类,治气可也,治血亦可也。若以归、地辈论之,则其性缠绵,于胃气有亏矣,用药者审之。
目录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