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纲目列之肾膀胱部。今患浊者,虽便时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浊自清,惟窍端时有秽物,如疮之有脓,目之有眵,淋沥不断。初与便溺不相混滥,如河中之清也,至易辨之,每见时医,以淋法治之,五苓、八正,杂投不已,因而增剧者,不可胜数。余每正之,其余当难以臆说也。盖由败精腐者什九,由湿热流注而虚者什一。或曰∶昔人以赤浊为心虚有热,由思虑而得之;白浊为肾虚有寒,由嗜欲而得之。何原病式以二浊俱属于热?丹溪亦云∶湿热有痰,子能与我折乎?曰∶辨古今之得失,必以《内经》正之,自《巢氏病源论》,言白浊由劳伤肾虚冷,历代宗其说有异词。不惟白浊之理未明,即治浊之法亦误。不思《内经》本无白浊之名,惟言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白淫,与脾移热与肾出白,少阴在泉溲白,此白浊之源也。原病式因《内经》诸病,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言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清洁;又言水体清,火体浊。正如清水为汤,自然白浊也。可谓发圣人之旨,正千秋之误。而不读其书者,犹未尽知也。丹溪则以湿热痰虚并言,然虚寒者,不可谓尽无,但热多寒少耳。故《灵枢》有中气不足,便溲为变之语。是当先补中气以升举之,而后分其气血施治。设肾虚甚,或火邪亢极者,不宜峻用苦寒,必反佐治之,更在权衡轻重而已。
目录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