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天地则该万物而言,在人身则该一体而言,非直指气为阳而血为阴也。经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正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也。姑以治法兼证论之曰∶气虚者,气中之阴虚也,治法以四君子汤,补气中之阴;曰血虚者,血中之阴虚也,治法以四物汤,补血中之阴;曰阳虚者,心经之元阳虚也,病多恶寒,责其无火,治法以补气药中加桂,甚则三建中汤、正阳散之类;曰阴虚者,肾中之真阴虚也,病多壮热,责其无水,治法以补血药中加知柏等药,或大补阴丸、滋阴地黄丸之类。夫真元极衰之候,初不可服桂、附等药,恐反助火而烁真阴。元阳虚脱之躯,亦不可投芎、苓等辛散淡渗之剂,恐反开腠理而泄其气。昧者谓气虚即阳虚,止宜用四君,断不可服芎、苓之属。血虚即阴虚,止宜用四物,切不可用参、 之属。殊不知血脱补气,昔贤之治法也。惟真阴虚极,将为劳蒸咳嗽,必用参、 ,恐肺热伤肺,不能抵当,而反益其病,可勿泥也。
目录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