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以缓急大小滑涩六脉而定病变,可谓总诸脉之纲领。《素问》则曰∶大小滑涩。《难经》曰∶浮沉长短滑涩。而仲景则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大抵纲领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谓不出者,以其足统夫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证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证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燥为热;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也。此诸说者,词虽少异,意实相通。若以予见言之,总不出乎表里虚实寒热六者而已。如浮为在表,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数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迟为寒,则涩结代缓之属可类也;虚为不足,则短弱濡微之属可类也;实为有余,则弦紧动革之属可类也。然即此六者之中,又复有大相悬绝之要,则又不可不知。夫浮为在表,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概言表矣,可升散乎?沉为在里,而凡邪初感之甚,阴寒束于皮肤,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现沉紧,是沉不可概言里矣,可内攻乎?诸数为热,而凡阴虚之候,阴阳俱虚,气血散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概言热矣,可寒凉乎?微细类虚,而痛极闭塞者,则多伏匿,是伏不可概言虚矣。可骤补乎?弦数类实,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弦不可概言实矣,可消伐乎?夫如是是,即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以四证相参,而孟浪任意,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此脉道所以难言,而毫厘不可不辨也。
目录
- 曹序
- 柳序
- 缪序
- 金序
- 顾序
- 自序
- 卷上
- 养身论
- 运气说
- 奇经八脉大旨
- 六脉纲领
- 血营气卫论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吐汗下该尽治法论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
- 推《内经》不宜主旺气说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病有真假辨
-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 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
- 中风五派异同论
- 中风证治论
- 酒人多中风说
- 痹证析微论
- 痿论
- 风痹痿论
- 厥论
- 风厥辨
- 伤寒约法
- 论六经无再传
- 论寒证无传经
- 讹称阴证辨
- 释六经七日病愈
- 温病热病解
- 辨正风温温疟温毒温疫
- 温疫论
- 中暑中热论
- 附伤暑脉证论
- 湿论
- 霍乱证治论
- 疟疾证治论
- 痢疾证治论
- 泄泻九法论
- 脚气论
- 卷下
- 燥论
- 火论
- 痰论
- 咳嗽要论
- 虚劳论
- 吐血三要论
- 诸血病论
- 内伤余议
- 五郁六郁解
- 诸气不当作寒治论
- 肿胀引经别证辨
- 腹胀禁用攻泻论
- 喘胀标本论
- 喘哮短气气逆息贲辨
- 哕逆咳逆干呕呕吐五证辨
-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
- 三消证治论
- 三消从火断论
- 消渴亦有属寒辨
- 首论
- 心胸胃脘胁腹诸痛辨
- 心痛解
- 痛无补法辨
- 癖等七种释名论
- 治积按国中末法论
- 虫积论
-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 阴黄说
- 七疝解
- 淋闭证治论
- 精浊论
- 精滑便浊分别辨
- 遗精白浊皆由心肾两虚辨
- 老年人耳聋与少年人异治法论
- 自汗盗汗论
- 癫痫狂辨
- 惊悸恐辨
- 惊风论
- 七情考
- 寝食说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