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阴阳元气.皆起于下.故内经以广明之后.即为太冲.太冲之地.属之少阴.少阴之前.乃为厥阴.其部为血海.常与太冲腾精气.而上灌渗阴阳.斯则人之元气精气.皆起于下也.而由下而起.则分三道而上.其阳者.从少阴之后.行太阳夹脊之中道.以总统诸阳.其名为督.其阴者.由前阴地道.而上行阳明之表中.以总统诸阴.其名为任.而中央一道.则脉起血海.腾精气而上积于胸中.为宗气以司呼吸.其名为冲.是气则与阳明胃气俱住中州.亦与营俱行十二经者也.盖尝考之督脉起胞中.上巅历百会神庭.任脉起中极之下胞中.循关元历承浆.上与督脉会.冲脉起胞中.上行伏脐.会于咽喉.三脉同起于下极.一源而三歧.故圣人不曰冲督任.而总名曰太冲.是太冲者、以一身之精气上升言之.不独为血海言之也.中外之间.横者为带脉.带脉横于季胁.统于章门五枢.总束诸脉.使上下有常.而要约营束之.毋令懒散.其脉如人束带而前垂.亦精气关锁也.此处为膂.人之全力出焉.膂力不衰.殆为此也.二维者.维持维系之义.人身阳脉统于督.阴脉统于任矣.而诸阳诸阴之散见而会.又有所必维系而持之.故有阴维以维于诸阴.阳维以维于诸阳.然而能为维者.必从阴阳之根柢.具盛气之发.而后能维.阳维从少阴至太阳.发足太阳之金门.而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阴维从少阴斜至厥阴.发足少阴之筑宾.至顶前而终.少阴少阳.为阴阳根柢之气.维于阳者.必从少阴以起之.是阴为阳根也.维于阴者.必从少阳而起之.是阳为阴致也.故二脉又为营气之纲领焉.两跷脉者.跷以矫举为义.其脉之剽悍同于卫气.而皆上于目.然有孔道与卫不同.其脉则阴出阳而交于足太阳.阳入阴而交于足少阴.其气其行.每从阴阳根柢和合.以为矫举而上荣.大会于目.故目之瞑开皆宜.其曰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者.入阴则荣脏.入阳则荣腑也.男女脉当其数者.男子阳用事.其跷在阳.故男子数断其阳.女子阴用事.其跷在阴.故女子数断其阴.总之八脉唯带脉横束手膂.而七脉皆自下柱而上.虽有孔道宗众会.然当起于太阳少阴.则皆所谓太冲之义也.故圣人止言太冲.而不及督任维跷.盖有分之而不分者矣.
- 题辞
- 卷之一天道部
- 天地阴阳大论
- 其气三论
- 六节五制生五论
- 正六气说
- 为运为气五六说
- 五运说
- 司天说
-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天道或问五则
-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人道部
- 人道大阴阳疏
- 心肾论
- 君相二火论
- 卫气论
- 五脏五主论
- 五脏苦欲论
- 六腑说
- 太冲三焦论
- 奇经八脉原
- 二十七气疏
-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脉法部
- 脉原
- 脉诊总论
- 胃脉论
- 诊法论
- 附论一
- 附论二
- 附论三
- 卷之二针刺部
-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病能部
- 手太阴肺脏病论
- 手少阴心脏病论
- 足阳明胃腑病论
- 足太阴脾病论
- 足少阴肾脏病论
-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气交外感病论
- 厥阴岁气病疏
- 少阴岁气病疏
- 太阴岁气病疏
- 少阳岁气病疏
- 阳明岁气病疏
- 太阳岁气病疏
- 奇恒病论
- 冲病论
- 任病论
- 二维病论
- 带病论
- 卷之三述病部上
- 阴阳第一
- 虚实第二
- 寒热顺逆第三
-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 卷之四述病部下
- 厥逆痹病第五
- 疟痿咳病第六
-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