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息.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是神者不测之道.而为阴阳气血出入之主.所谓神也.神不可见.从其机见之.如水之行.如环之转.而莫之所遏.夫唯顺而已矣.唯顺乃转.唯转乃顺.其出入往复皆合于机.而以为人之神.故古人之神.必有妙于其转者焉.然有数大端.不可不察也.一者经络营卫之转.卫.卫外而为固也.平旦目开.而下行六阳.日入注少阴.而夜行六阴.其气与阳俱动.与阴俱静.而不越其候.亦如天地之生息无间.若稍回则滞于阴而阳病.壅于阳而阴病.经所谓谨察卫气.为百病母是矣.营之行.亦自平旦出手太阴.内外次传.日五十营而无回迕.故见之于脉.五十动而无一代者.名曰平人.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代者.歇至与更改也.此所谓回矣.一者脏腑授气.相生之转.脾散精于肝以为血.浊气归心以为脉.脉气流经归肺.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权衡以成气口.故脾散精气.肺为行气.肾主纳气.受五脏之精而藏之以养心君.此脏腑相生而转之次也.不转而回.则相克侵陵之祸起矣.一者为四时五行之转.其为天气所在.则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四在脾.五六在头.七八在肺.九十在心.十一十二在肾.其气自地气始发.自下而上.故由肝及脾.自脾上头.七八阴气始进.自上而下.故由肺及心.自心归肾.以为终始.其为脉应所在.则当春而弦.当夏而钩.秋毛冬石.而一归于微平者.以胃气先壮.略带令气.乃为相和.而余岁余时.亦无不奉令.此所谓转也.一者回逆.则胃气不营.而脏已病矣.一者为阴阳开辟之转.三阳之开辟枢.合为一阳.阳所以能倡.三阴之开辟枢.合为一阴.阴所以能和.若其次稍失.则阴阳之内神有不和.而太过不及之气见矣.故一身之气.经络之会.四时之应.脏腑之用.皆有神以为之转.如天行之健.地气之生.环不失次.而机之出入乃无或废.故曰神转不回也.回则不转.而神机之化息矣.于此察病.而观其死生间甚.思过半矣.
- 题辞
- 卷之一天道部
- 天地阴阳大论
- 其气三论
- 六节五制生五论
- 正六气说
- 为运为气五六说
- 五运说
- 司天说
-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天道或问五则
-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人道部
- 人道大阴阳疏
- 心肾论
- 君相二火论
- 卫气论
- 五脏五主论
- 五脏苦欲论
- 六腑说
- 太冲三焦论
- 奇经八脉原
- 二十七气疏
-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脉法部
- 脉原
- 脉诊总论
- 胃脉论
- 诊法论
- 附论一
- 附论二
- 附论三
- 卷之二针刺部
-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病能部
- 手太阴肺脏病论
- 手少阴心脏病论
- 足阳明胃腑病论
- 足太阴脾病论
- 足少阴肾脏病论
-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气交外感病论
- 厥阴岁气病疏
- 少阴岁气病疏
- 太阴岁气病疏
- 少阳岁气病疏
- 阳明岁气病疏
- 太阳岁气病疏
- 奇恒病论
- 冲病论
- 任病论
- 二维病论
- 带病论
- 卷之三述病部上
- 阴阳第一
- 虚实第二
- 寒热顺逆第三
-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 卷之四述病部下
- 厥逆痹病第五
- 疟痿咳病第六
-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