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主治五脏之有疾.乃其名之为原者.其穴即藏之太渊太陵太冲太溪.属腑而名之为原.而六腑又别有六原.学人蒙昧不识原义.窃尝释之.原者.阳之名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属手足踝骨以上.其地各尺.为手足诸阳之本.而阴脏之井营俞经合.从是起焉.以其起于阳不起于阴.则虽五脏之专精.皆可以阳属之.而治五脏之有疾者.必先针此.以候气之阳.而归之阴.此本以阳治阴.以腑治脏.故云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也.若六腑之原.则又五 之外.别立六名.斯则六腑之正.原以阳治阳者也.至本经释五 曰为井木.释六原曰为井金.金木古今未晓.王太仆而下及马元台.皆以乙木庚金.为乙与庚合.而为脏腑之合.殊无义理.滑伯仁又谓阴木生阴火.阴火生阴土.阳金生阳水.阳水生阳木释之.张介宾亦仍其说.其阴生阴阳生阳.姑置勿论.亦何见而阴脏起于木.阳腑起于金.且为乙与庚之说耶.如见木之在脏也.以为阴也而乙之.金之在腑也.以为阳也而庚之.而其所以起于木起于金者.则仍蒙然未之辨也.经曰.守经据治.无失俞理.则针有候.俞有理焉.针法以四时各取井俞.是四时之针法.必以木金为候也.而脏腑之本俞.亦各自分金木.夫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五脏藏精.其气皆阴.然化气必生于阳.故五脏虽阴.而其起恒同起于少阳之生木.六腑致用.其气皆阳.然气盛必归于精.故六腑虽阳.而其气为成.皆因于西成.说物之兑金.夫是以脏为井木.腑为井金也.生气在脏.成气在腑.如四时之春秋.此阴阳之定理.针法之所必究也.不失俞理.非是之谓乎.
目录
- 题辞
- 卷之一天道部
- 天地阴阳大论
- 其气三论
- 六节五制生五论
- 正六气说
- 为运为气五六说
- 五运说
- 司天说
-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天道或问五则
-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人道部
- 人道大阴阳疏
- 心肾论
- 君相二火论
- 卫气论
- 五脏五主论
- 五脏苦欲论
- 六腑说
- 太冲三焦论
- 奇经八脉原
- 二十七气疏
-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脉法部
- 脉原
- 脉诊总论
- 胃脉论
- 诊法论
- 附论一
- 附论二
- 附论三
- 卷之二针刺部
-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病能部
- 手太阴肺脏病论
- 手少阴心脏病论
- 足阳明胃腑病论
- 足太阴脾病论
- 足少阴肾脏病论
-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气交外感病论
- 厥阴岁气病疏
- 少阴岁气病疏
- 太阴岁气病疏
- 少阳岁气病疏
- 阳明岁气病疏
- 太阳岁气病疏
- 奇恒病论
- 冲病论
- 任病论
- 二维病论
- 带病论
- 卷之三述病部上
- 阴阳第一
- 虚实第二
- 寒热顺逆第三
-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 卷之四述病部下
- 厥逆痹病第五
- 疟痿咳病第六
-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