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十五络经正六合五输六原四关十二经筋所谓经络者.直行为经.旁行为络.直行而通.统内外左右上下通行无滞.如江河之流.而为日夜五十营者.斯为经.其回行交络.互属脏所.不当道行者为络.灵枢曰.手之三阴.从腹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腹为阴之会.头为阳之腑.以阴接阴于腹.以阳接阳于头.三阴转而入阳.于手之指.三阳转而入阴.于足之指.此以阴入阳.以阳入阴.无所不到.所谓通行直行为经者也.乃其间有交络者.为支分者.则六阳经之自头.每各下入缺盆.内属以络五脏.而五脏之经.亦每各上行至喉至目系.至舌本.至巅顶.此为属正经之旁行.不当隧道之冲.即所以为络也.然而旁行之络.实交于身.而五脏六腑又有其专精盛气之所会.其会又各有所至.如公孙大包虚里期门等为经.别之五十络.此络之大且盛.未尝不如经.而以其旁行别出.不当隧道.故为经别.亦为络也.经正六合者.经正以脏腑.各有本经.地方自隧道通行外.其旁地分正自有余.其他更有交流分委.或自属本经.亦自与本经之表里阴阳相接.此自为表里之合.其合凡六.脏腑自会也.此合既不当隧道.特以本经地分壤地.相属而合.故非经别.乃经正也.由前十二经暨十五络.与各经之六相合.共二十七气.以通行周遍于一身.而凡回环之气.盛会之所.皆在斯矣.至于五输六原四关.从其手足正隧道扼要之处.盖十二经原皆起于手足之十指.此皆各脏腑专精之所起所淄所入也.于是各为井荥输经原合.脏五腑六以纪之.而总不出四关.以治脏腑之有疾.则所谓扼要者名关耳.大约经络脉络兼行二义.一以呼行三寸.吸行三寸.其流行日夜为五十营者.法以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为占.此候其流行者言也.其起发井荥输原者.以五脏六腑之地分为占.此与气口之寸关尺同占其病者.以卜无藏.此候其不流者言也.唯脉之精.是流者与不流者俱见.足以独守经隘.以占百病.固莫精于此矣.此外人有十二经筋者.筋布散于身.而为一身之维系.本皆属肺.以分维各经地分.故为十二经筋.属阳者于外而坚刚.其有病必以在外之风寒湿入之而成痹.故病各以脉序.属阴者于内而柔细.然布散枢要.常与经脉协议.故病或痰滞营阻.则亦能主颠痫螈 .与外筋不同.此筋病之大较也.张子和谓凡医必明经络根结始终.所环所会所交所过.而后知阴阳脏腑之出入虚实.不知此者.如面墙矣.
- 题辞
- 卷之一天道部
- 天地阴阳大论
- 其气三论
- 六节五制生五论
- 正六气说
- 为运为气五六说
- 五运说
- 司天说
-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天道或问五则
-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人道部
- 人道大阴阳疏
- 心肾论
- 君相二火论
- 卫气论
- 五脏五主论
- 五脏苦欲论
- 六腑说
- 太冲三焦论
- 奇经八脉原
- 二十七气疏
-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脉法部
- 脉原
- 脉诊总论
- 胃脉论
- 诊法论
- 附论一
- 附论二
- 附论三
- 卷之二针刺部
-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病能部
- 手太阴肺脏病论
- 手少阴心脏病论
- 足阳明胃腑病论
- 足太阴脾病论
- 足少阴肾脏病论
-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气交外感病论
- 厥阴岁气病疏
- 少阴岁气病疏
- 太阴岁气病疏
- 少阳岁气病疏
- 阳明岁气病疏
- 太阳岁气病疏
- 奇恒病论
- 冲病论
- 任病论
- 二维病论
- 带病论
- 卷之三述病部上
- 阴阳第一
- 虚实第二
- 寒热顺逆第三
- 风寒邪气热病第四
- 卷之四述病部下
- 厥逆痹病第五
- 疟痿咳病第六
-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