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 治诸疮肿毒神效。(方见中风。)
隔蒜灸法 治一切恶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知痛而止。
其毒随火而散。盖火有畅达之义,此从治之法也,大有回生之验。用大蒜头切三文钱浓,安疮头上,用艾壮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败,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大蒜捣烂摊疮上,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不起发或阴毒痛,更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脓者不治,此气血虚也。
葱熨法 治虚怯人患肿块,或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又治流注、跌扑损伤肿痛、棒打刺痛及妇人吹乳、阴症腹痛、手足厥冷并治。
用葱头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痛即止,如神。
豆豉饼 治疮疡肿硬不溃及溃而不敛,并一切顽疮恶疮。
用江西豆豉为末,以唾调作饼子三文钱浓,置患处上,将艾壮灸之,干则易之。如疮势大及发背,用水漱口水调作饼,覆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如未成即消,已成即败,其毒势易愈。如不效者,气血虚也。
□
一切无名肿毒
洪宝丹 治一切肿毒,败血消肿,及汤烫火烧、金疮打扑,血出不止并效。
天花粉(三两) 白芷(二两) 赤芍(二两) 郁金(一两)
上为末,热毒用茶调,冷用酒调,涂患处。衄血不止,冷水调涂颈项上。此药最绝血路。
三白散 治一切肿毒、诸疮疼痛。
白芨(一两) 白蔹(一两) 白矾( ,五钱)
上为细末,用时入药于水碗中即沉底,外用桑皮纸托水搭于患处。热则再易。连搭连易,直待其肿处冰冷,将药敷上,立时即消。
千金消毒散 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发背疔疮、便毒初发,脉洪数弦实、肿甚欲作脓者。
连翘 黄连 赤芍(各一钱) 归尾(一两) 金银花(一两) 皂角刺 牡蛎 大黄 天花粉芒硝(各三钱。)
上锉,酒、水各半煎服。
祛毒汤 治一切无名肿毒、疼痛初起神效。
贝母 穿山甲(土炒成珠) 僵蚕(各一钱) 大黄(三钱,半生半熟)
上锉作剂,水煎热,用好生酒一盏搅匀,空心热服。渣再煎服,以利为度。
□
一切恶疮洗法∶
洗毒汤 治一切恶疮疥癞。
地肤子(即扫帚子) 用升半煎汤频浴,数次渐愈。
涤法 洗诸般恶毒。
艾叶 细茶 葱白 桃柳枝 花椒。
上锉,水煎,入盐少许,频洗。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凡例
- 卷之一
- 万金一统述
- 药性歌
- 诸病主药
- 释形体
- 周身脏腑形状
- 人身面背手足之图(缺)
- 十二经脉歌
- 手太阴肺经脉歌∶
- 手阳明大肠经脉歌∶
- 足阳明胃经脉歌∶
- 足太阴脾经脉歌∶
- 手少阴心经脉歌∶
- 手太阳小肠经脉歌∶
- 足太阳膀胱经脉歌∶
- 足少阴肾经脉歌∶
- 手厥阴心包络经脉歌∶
- 手少阳三焦经脉歌∶
- 足少阳胆经脉歌∶
- 足厥阴肝经脉歌∶
-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
- 运气候节交应时刻数诀
- 医学源流
- 卷之二
- 中风
- 真中风证
- 类中风证
- 预防中风
- 伤寒(附伤风)
- 中寒
- 瘟疫
- 中暑
- 中湿
- 火证
- 内伤
- 饮食
- 郁证
- 痰饮
- 咳嗽
- 喘急
- 哮吼
- 卷之三
- 疟疾
- 痢疾
- 泄泻
- 霍乱
- 呕吐
- 翻胃
- 呃逆
- 嗳气
- 吞酸
- 嘈杂
- 诸气
- 青筋
- 痞满
- 鼓胀
- 水肿
- 积聚
- 五疸
- 痼冷
- 斑疹
- 发热
- 卷之四
- 补益
- 虚劳
- 失血
- 恶热
- 恶寒
- 汗证
- 眩晕
- 麻木
- 癫狂
- 痫证
- 健忘
- 怔忡
- 惊悸
- 虚烦
- 不寐
- 邪祟
- 厥证
- 浊证
- 遗精
- 淋证
- 关格
- 遗溺
- 小便闭
- 大便闭
- 大小便闭
- 痔漏
- 悬痈
- 体气
- 脱肛
- 诸虫
- 卷之五
- 头痛
- 须发
- 面病
- 耳病
- 鼻病
- 口舌
- 牙齿
- 眼目
- 咽喉
- 结核
- 梅核气
- 瘿瘤
- 肺痈
- 肺痿
- 心痛(即胃脘痛)
- 腹痛
- 腰痛
- 胁痛
- 臂痛
- 背痛
- 痛风
- 香港脚
- 疝
- 痿
- 消渴
- 病
- 卷之六
- 妇人科
- 调经
- 经闭
- 血崩
- 带下
- 虚劳
- 求嗣
- 妊娠
- 产育
- 小产
- 产后
- 乳病
- 乳岩
- 妇人诸病
- 卷之七
- 小儿科
- 急惊
- 慢惊
- 惊后调治
- 疳疾
- 癖疾
- 诸热
- 感冒
- 伤食
- 腹胀
- 呕吐
- 泄泻
- 吐泻
- 痢疾
- 疟疾
- 咳嗽
- 喘急
- 小儿初生杂病
- 小儿杂病
- 痘疮
- 麻疹
- 卷之八
- 痈疽
- 瘰
- 疔疮
- 便毒
- 下疳
- 杨梅疮
- 疮
- 疥疮
- 癣疮
- 秃疮
- 癜风
- 疠风
- 诸疮
- 杖疮
- 折伤
- 金疮
- 破伤风
- 汤火
- 虫兽
- 中毒
- 骨鲠
- 五绝
- 膏药
- 通治
- 奇病
- 云林暇笔(凡十二条)
- 叙云林志行纪
- 后序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