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挺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横骨之中央,女子则入系于挺孔,其孔当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于篡间,督脉自尾骶以上,在脊背者,方是经脉,此乃其络脉也。前后二阴之间,即任脉之会阴也。其男子则循茎,下至篡间,与女子等,绕篡后,别绕臀,至足少阴经与足巨阳之中络者,合少阴经,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足太阳经挟脊贯臂,入膕中。曰中络者,是其挟脊之里行,非外行也。足少阴经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合于太阳少阴,二经并行,自尾骶以上,方是督脉之经。此督脉之下行,前通于任脉者。横骨中央,任脉之分也。篡间,会阴,督任冲三脉之所起也。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此段旧误在骨空论。
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绕篡后而后行。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于心,入喉上颐还唇,上系两目之中央,是任脉也。任督本一脉,以前后而异名耳。自两目中央交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颅,交巅上,入络于脑,还出脑外,别行下项,循肩髆之内,挟脊骨,抵腰中,入循背膂,络于肾,此督脉之自头项而下行者也。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生病治督脉。
督脉行于身后,其为病,脊强而反折。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其本经二十八穴。法详气府论。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中极,任脉穴名,在脐下四寸。中极之下,谓会阴也。在前后二阴间。自会阴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任脉穴名,在中极上。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此任脉之经中行而上者也。即上文之少腹直上者。
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膈,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此段旧误在气穴论。
任脉之经满溢而浮起者,是任脉之络也。斜出尻脉,即督脉。前行而上,旁络胸胁,支心心旁偏支。贯膈,上肩,加于天突,任脉穴,在缺盆骨中。斜下肩后,行脊背,交于十椎之下,督脉之中枢也。督为诸阳之纲,行于背后,任为诸阴之长,行于胸前,而任脉之络,左右上行而络胸胁,自肩斜下而交脊背,其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不但经脉中行,自腹上头而已。此任脉之络,旁行而上者也。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满痛。其病前后痛涩至末,旧误在气穴论中。
任为诸阴之长,阴凝气滞,肝肾寒郁,其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肾主蛰藏,肝主疏泄,寒水旺则结为疝瘕,风木旺则流为带下,无二理也。此脉生病,从少腹而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便溺,名曰冲疝。其女子则不孕,女子胎妊,以任脉能孕也。癃痔遗溺嗌干,木郁莫泄则为癃,木郁后陷则为痔,风木陷泄则为遗溺,风木升扬则为嗌干,总缘任脉之阴盛,水寒而木郁也。若男若女,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疼痛而不得喘息,不得睡卧,上气短气胸满而痛也。
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治在骨上,谓毛际中间,任脉之曲骨穴也。甚者在脐下营,脐下之阴交穴也。任脉穴。其上气有音者,洽其喉中央,在缺盆骨中者,天突穴也。任脉穴。背与心相控牵也。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十椎,督脉之筋束也。以其脉斜下肩,交十椎下。上纪者,胃脘也,任脉之中脘也,下纪者,任脉之关元也。背与心相控至末,旧误在气穴论。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脉者,起于气街,足阳明之动脉也,在毛际旁。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两旁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挟颐也。
冲脉为病,经气上冲,逆气而里急。其病气逆之极,上冲咽喉者,则治其渐。渐者,上挟颐也,足阳明之大迎也。旧本经络论是皮部论后文,王冰分为两篇,此篇误在骨空论中。详皮部论论十二正经,此篇论奇经三脉,征之气府论,亦前论十二正经,后论奇经三脉,则此是经络论无疑,取此篇以补之。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上古天真论一
- 四气调神论二
- 金匮真言论三
- 生气通天论四
- 阴阳应象论五
- 卷二 脏象
- 十二脏相使论六
- 五脏别论七
- 五脏生成论八
- 脏气法时论九
- 宣明五气十
- 卷二 脉法
- 经脉别论十一
- 三部九候论十二
- 平人气象论十三
- 脉要精微论十四
- 卷三 脉法
- 玉机真脏论十五
- 通评虚实论十六
- 诊要经终论十七
- 玉版论要十八
- 阴阳别论十九
- 大奇论二十
- 卷四 经络
-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
- 血气形志二十二
-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 脉解二十四
- 阳明脉解二十五
- 皮部论二十六
- 经络论二十七
- 卷四 孔穴
- 气穴论二十八
- 气府论二十九
- 水热穴论三十
- 骨空论三十一
- 卷五 病论
- 风论三十二
- 痹论三十三
- 痿论三十四
- 厥论三十五
- 咳论三十六
- 疟论三十七
- 热论三十八
- 评热病论三十九
- 卷六 病论
-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 气厥论四十一
- 逆调论四十二
- 腹中论四十三
- 病能论四十四
- 奇病论四十五
-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 本病论四十七
- 卷六 治论
-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
- 异法方宜论五十
- 卷七 刺法
-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
- 针解五十二
-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
-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
-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 刺法论五十六
- 刺志论五十七
- 刺禁论五十八
- 刺要论五十九
- 刺齐论六十
- 长刺节论六十一
- 卷八 刺法
- 调经论六十二
- 缪刺论六十三
- 刺疟六十四
- 刺热六十五
- 刺腰痛六十六
- 卷九 雷公问
- 阴阳类论六十七
- 著至教论六十八
- 示从容论六十九
- 疏五过论七十
- 征四失论七十一
- 方盛衰论七十二
- 解精微论七十三
- 卷十 运气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 卷十一 运气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 卷十二 运气
- 至真要大论八十
- 卷十三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 第一卷 养生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四气调神论
- 金匮真言论
- 生气通天论
- 阴阳应象论
- 第二卷
- 脏气法时论
- 宣明五气
- 三部九候论
- 脉要精微论
- 第三卷
- 玉机真脏论
- 通评虚实论
- 诊要经终论
- 玉版论要
- 阴阳别论
- 大奇论
- 第四卷
- 阴阳离合论
- 血气形志
- 太阴阳明论
- 脉解
- 阳明脉解
- 皮部论
- 气府论
- 水热穴论
- 第五卷 病论
- 风论
- 痹论
- 痿论
- 厥论
- 疟论
- 第六卷
- 气厥论
- 腹中论
- 病能论
- 奇病论
- 本病论
- 第七卷 刺法
- 宝命全形论
- 长刺节论
- 第八卷 刺法
- 调经论
- 缪刺论
- 刺疟
- 第九卷 雷公问
- 疏五过论
- 征四失论
- 解精微论
- 第十卷 运气
- 天元纪大论
- 五运行大论
- 六微旨大论
- 第十一卷 运气
- 气交变大论
- 第十二卷 运气
- 至真要大论
- 第十三卷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