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风性疏泄,皮毛不敛,是以汗出。汗出则表疏而恶寒也。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风府,督脉穴,在项后大椎上,入发际一寸。上椎者,大椎上,项骨三节也。
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挟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厌与压同。
譩譆,足太阳经穴,挟脊傍横广三寸所,神堂之下。以手厌之,令病者自呼譩譆,则譩譆之穴应手而动也。
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从风憎风,病从风起,是以憎风。眉头,足太阳攒竹穴也。肩上横骨,足阳明缺盆穴也。横骨与颈骨相连,故刺缺盆,项骨与脊骨相连,又折使舒臂。折,折衷也。揄,舒也。齐其肘所正,灸脊中,其处当十六椎下,督脉之阳关也。
(月少)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譆。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八髎在腰骨分间。(月少),音秒。
软肋骨下曰(月少)中,(月少),末也,胁骨尽处也。肝脉循胁(月少),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风木郁陷也。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足太阳左右八穴,在腰下尻上,骨肉分际之间。肝木生于肾水,脉循阴器而入少腹,上行两胁,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者,木陷于水,肾主水,位在腰。筋急而囊缩也。刺八髎与痛上,泄寒水以达风木也。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寒府,寒气聚会之所。膝解,见下文。骨节断解之处也。营,窟也,其地当足少阳之阳关。足少阳之脉,自头走足,下颈入缺盆,由胸胁而行膝外。膝腘者,机关之室,寒湿流注之壑。寒阻经络,少阳上逆,头脉臃肿,结为瘰疠,瘰疠溃烂,经脉穿漏,是谓鼠瘘。少阳甲木化气相火,外为风寒闭束,内绝下行之道,经脉郁遏,故生寒热。阴闭则寒,阳发则热。刺膝外寒府,内泄寒邪,外散风淫,少阳下达,则鼠瘘平矣。凡取膝上以外诸穴,则使之拜,拜即穴开也,取足心以内诸穴,则使之跪,跪即穴露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立而膝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淫泺胫酸,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泺,音鹿。
蹇膝伸不屈,膝痛屈伸蹇难也。楗,关楗也,穴当足阳明髀关诸穴。坐而膝痛,筋脉短也。机,机关也,穴当少阳之环跳。坐而膝痛,如物隐者,如有物隐于其中也。关,机关也,穴当膝外骨解之间。立而膝解,关节断解也。骸关,穴当足少阳之阳关。膝痛,痛及拇指,筋脉缩急而相引也。拇指,大指。腘,膝后也,穴当足太阴之委中。足太阴厥阴皆起大指,刺委中以泄肝脾之寒湿也。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穴当足太阳之大杼。膝痛缘寒湿下伤,朝大杼者,泄寒水以去寒湿也。膝痛连(骨行)骨胫骨。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足阳明之三里也。若别,治则针巨阳少阴之荥穴,巨阳之荥,通谷也,少阴之荥,然谷也。淫泺,精溺淫溢也,胫酸,胫骨酸软也,淫泺胫酸,不能久立,《灵枢·本神》所谓精伤则骨酸瘘软厥,精时自下也,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五寸,足少阳之光明也。《灵枢·经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下络足跗,是少阳之络脉也。
头横骨为枕。软骨上横骨下为楗。挟髋为机。膝解为骸关。挟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
头后横骨为枕骨。辅膝骨之上,毛际横骨之下,股中大骨为楗,骽上之关楗也。尻臀大骨曰髋,挟髋骨两旁,下接楗骨之骨为机,骽足运转之枢机也。膝骨节解之处为骸关,骸骨之关节也。扶膝之骨为连骸,连接骸关之骨也。骸下为辅,辅膝骨也。辅上为腘,膝后曲折之中也。腘上为关,股胫之关节也。
髓空在脑后五分,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一在项后中覆骨下。数髓空在面挟鼻,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两膊骨空在膊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骨行)骨空在辅骨之上端,扁骨有渗理凑,无髓空,易髓无孔。
髓空,骨髓之空穴也,脑后五分,颅际锐骨之下,督脉之风府也。龈基下,《中诰图经》名下颐,任督交会之所也。项后中覆伏同。骨下,督脉之哑门也。数髓空在面挟鼻,骨空数处,手阳明之迎香,足阳明之承泣,手太阳之颧髎,其穴不一,皆在面上而扶鼻旁也。在口下,当两肩,足阳明之大迎也。髆,肩髆,髆中之阳,手阳明之肩髃也。臂阳,臂外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手少阳之三阳络也。风府上,督脉之脑户也。尻骨下,督脉之长强也。髀骨之后,相去四寸,尻骨两旁,足太阳之八髎也。毛中动下,足太阴之冲门也。股阳,股外出上膝四寸,足阳明之伏兔也。辅骨之上端,足阳明之犊鼻也。扁骨,骨之扁者,如肋骨之类,有津液渗灌之凑理也,而无髓空,以其内无髓也,易其骨髓,易,变也,言易有为无。是以无孔也。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上古天真论一
- 四气调神论二
- 金匮真言论三
- 生气通天论四
- 阴阳应象论五
- 卷二 脏象
- 十二脏相使论六
- 五脏别论七
- 五脏生成论八
- 脏气法时论九
- 宣明五气十
- 卷二 脉法
- 经脉别论十一
- 三部九候论十二
- 平人气象论十三
- 脉要精微论十四
- 卷三 脉法
- 玉机真脏论十五
- 通评虚实论十六
- 诊要经终论十七
- 玉版论要十八
- 阴阳别论十九
- 大奇论二十
- 卷四 经络
-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
- 血气形志二十二
-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 脉解二十四
- 阳明脉解二十五
- 皮部论二十六
- 经络论二十七
- 卷四 孔穴
- 气穴论二十八
- 气府论二十九
- 水热穴论三十
- 骨空论三十一
- 卷五 病论
- 风论三十二
- 痹论三十三
- 痿论三十四
- 厥论三十五
- 咳论三十六
- 疟论三十七
- 热论三十八
- 评热病论三十九
- 卷六 病论
-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 气厥论四十一
- 逆调论四十二
- 腹中论四十三
- 病能论四十四
- 奇病论四十五
-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 本病论四十七
- 卷六 治论
-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
- 异法方宜论五十
- 卷七 刺法
-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
- 针解五十二
-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
-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
-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 刺法论五十六
- 刺志论五十七
- 刺禁论五十八
- 刺要论五十九
- 刺齐论六十
- 长刺节论六十一
- 卷八 刺法
- 调经论六十二
- 缪刺论六十三
- 刺疟六十四
- 刺热六十五
- 刺腰痛六十六
- 卷九 雷公问
- 阴阳类论六十七
- 著至教论六十八
- 示从容论六十九
- 疏五过论七十
- 征四失论七十一
- 方盛衰论七十二
- 解精微论七十三
- 卷十 运气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 卷十一 运气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 卷十二 运气
- 至真要大论八十
- 卷十三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 第一卷 养生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四气调神论
- 金匮真言论
- 生气通天论
- 阴阳应象论
- 第二卷
- 脏气法时论
- 宣明五气
- 三部九候论
- 脉要精微论
- 第三卷
- 玉机真脏论
- 通评虚实论
- 诊要经终论
- 玉版论要
- 阴阳别论
- 大奇论
- 第四卷
- 阴阳离合论
- 血气形志
- 太阴阳明论
- 脉解
- 阳明脉解
- 皮部论
- 气府论
- 水热穴论
- 第五卷 病论
- 风论
- 痹论
- 痿论
- 厥论
- 疟论
- 第六卷
- 气厥论
- 腹中论
- 病能论
- 奇病论
- 本病论
- 第七卷 刺法
- 宝命全形论
- 长刺节论
- 第八卷 刺法
- 调经论
- 缪刺论
- 刺疟
- 第九卷 雷公问
- 疏五过论
- 征四失论
- 解精微论
- 第十卷 运气
- 天元纪大论
- 五运行大论
- 六微旨大论
- 第十一卷 运气
- 气交变大论
- 第十二卷 运气
- 至真要大论
- 第十三卷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