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对曰:夫寒盛则生热也。此段旧误在水热穴论。
寒盛于外,束闭皮毛,营血郁遏,则生内热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此段旧误在腹中论内。
病热者,风邪在表,郁其阳脉也。病热而有所痛者,以三阳之郁动而冲突也。太阴行气于三阴,脉动寸口,阳明行气于三阳,脉动人迎,人迎一盛,是少阳之郁发,二盛二倍。是太阳之郁发,三盛三倍,是阳明之郁发。三阳以阳明为长,病及阳明,阳旺极矣,由是自阳分而入阴分也。夫阳入于阴,则经气盛满,脉络弗容,故在上之经,逆冲头上,在下之经,陷遏腹里,乃腹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余热遗留,缠绵未去也。诸遗者,以其热邪犹甚,而遽强食之,脾土虚弱,未能消克,水谷不消,中气胀满,热邪郁发,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势已衰,而余热有所伏藏,因其饮食新下,与谷气相薄,两热相合,内热与饮食之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大凡病热少愈,而余热未清,食肉而不消则病复,多食而难化则病遗,此其禁也。治遗之法,视其脏腑之虚实,补泻无差,调其经络之逆从,升降如故,可使其病必已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二段旧误在热论中。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夏至以前谓之病温,夏至以后谓之病暑,以其时令而异名也。温暑之病,皆由风闭皮毛,郁其内热而成,当泄其皮毛,令经热与汗皆出,勿止也。热病之遗者,热未透泄耳,汗之既彻,经热全清,则无所遗留矣。
帝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阴阳交者,阴阳交并,独阳无阴也。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气,谷气即胃气也。卫气之本。谷气蒸发,泄而为汗,而气化之原,实生于精。水谷消磨,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后气化也,是汗乃精气相合而酝酿者。今病温热发,邪气不致内蒸脏腑,烁其阴精,乃致交蒸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热外却,而阴精里胜也。精胜邪负,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所为也。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而精负也。邪胜而不能食者,精无余也。无俾,犹言无瞧类也。病势如此,而人尚存留者,其寿可立待而倾殒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灵枢·热病》语。汗后脉宜安静,今脉不与汗后相应,此正气不胜其病邪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缘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语。精亡则志乱也。今见三死,脉躁疾,一。狂言,二。不能食,三。不见一生,虽汗出暂愈,亦必死也。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上古天真论一
- 四气调神论二
- 金匮真言论三
- 生气通天论四
- 阴阳应象论五
- 卷二 脏象
- 十二脏相使论六
- 五脏别论七
- 五脏生成论八
- 脏气法时论九
- 宣明五气十
- 卷二 脉法
- 经脉别论十一
- 三部九候论十二
- 平人气象论十三
- 脉要精微论十四
- 卷三 脉法
- 玉机真脏论十五
- 通评虚实论十六
- 诊要经终论十七
- 玉版论要十八
- 阴阳别论十九
- 大奇论二十
- 卷四 经络
-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
- 血气形志二十二
-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 脉解二十四
- 阳明脉解二十五
- 皮部论二十六
- 经络论二十七
- 卷四 孔穴
- 气穴论二十八
- 气府论二十九
- 水热穴论三十
- 骨空论三十一
- 卷五 病论
- 风论三十二
- 痹论三十三
- 痿论三十四
- 厥论三十五
- 咳论三十六
- 疟论三十七
- 热论三十八
- 评热病论三十九
- 卷六 病论
-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 气厥论四十一
- 逆调论四十二
- 腹中论四十三
- 病能论四十四
- 奇病论四十五
-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 本病论四十七
- 卷六 治论
-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
- 异法方宜论五十
- 卷七 刺法
-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
- 针解五十二
-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
-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
-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 刺法论五十六
- 刺志论五十七
- 刺禁论五十八
- 刺要论五十九
- 刺齐论六十
- 长刺节论六十一
- 卷八 刺法
- 调经论六十二
- 缪刺论六十三
- 刺疟六十四
- 刺热六十五
- 刺腰痛六十六
- 卷九 雷公问
- 阴阳类论六十七
- 著至教论六十八
- 示从容论六十九
- 疏五过论七十
- 征四失论七十一
- 方盛衰论七十二
- 解精微论七十三
- 卷十 运气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 卷十一 运气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 卷十二 运气
- 至真要大论八十
- 卷十三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 第一卷 养生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四气调神论
- 金匮真言论
- 生气通天论
- 阴阳应象论
- 第二卷
- 脏气法时论
- 宣明五气
- 三部九候论
- 脉要精微论
- 第三卷
- 玉机真脏论
- 通评虚实论
- 诊要经终论
- 玉版论要
- 阴阳别论
- 大奇论
- 第四卷
- 阴阳离合论
- 血气形志
- 太阴阳明论
- 脉解
- 阳明脉解
- 皮部论
- 气府论
- 水热穴论
- 第五卷 病论
- 风论
- 痹论
- 痿论
- 厥论
- 疟论
- 第六卷
- 气厥论
- 腹中论
- 病能论
- 奇病论
- 本病论
- 第七卷 刺法
- 宝命全形论
- 长刺节论
- 第八卷 刺法
- 调经论
- 缪刺论
- 刺疟
- 第九卷 雷公问
- 疏五过论
- 征四失论
- 解精微论
- 第十卷 运气
- 天元纪大论
- 五运行大论
- 六微旨大论
- 第十一卷 运气
- 气交变大论
- 第十二卷 运气
- 至真要大论
- 第十三卷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