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出血如大豆,立已。
肝木主疏泄水道,肝热病者,郁陷而生下热,故小便先黄。木郁贼土则腹痛。土气困乏则多卧。温气化火则身热。热入血室,邪正相争,则狂言及惊。血舍魂,魂化神,血室神魂之宅,故热争则狂言及惊,肝胆主惊也。肝脉行于两胁,经气郁冲,故胁肋满痛。脾主四肢,四肢诸阳之本,肝热传脾,四肢烦乱,故手足躁扰,不得安卧。肝脉与督脉会于巅,病则下陷,肝木陷则胆木逆,其胆木逆升,则头痛员员,员员,头目旋运之貌。脉引冲头也。庚辛甚,金克木也。甲乙大汗,木旺而邪退也。气逆则庚辛死,木败而金贼也。刺足厥阴少阳,出血如豆大,以泻其热,故病立已也。肝胆同气相应,其逆则头痛员员者,甲木之逆,故并刺足少阳,泻其相火。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心主喜,心热病者神伤,故先不乐。心肾同经,病则水动火郁,郁极乃发,故数日乃热。热伤心液,正与邪争,则卒然心痛。君火郁蒸,故生烦闷。君相同气,甲木刑胃,胃土上逆,是以善呕。君相逆冲,故头痛面赤。表闭火郁,是以无汗,壬癸甚,水克火也。丙丁大汗,火旺而邪退也。气逆则壬癸死,火败而水贼也。刺手少阴太阳,以泻其热,则病立已也。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颜青身热,烦心欲呕,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脾陷则胃逆,胃脉从鼻外循颊车上耳前,脾热病者,胃经上逆,故先头重烦痛。土困木贼,故颜青。湿土郁蒸,故身热。湿热传胃,胃气上逆,故烦心欲呕。热烁脾阴,正与邪争,土郁木陷,冲动于肾水之内,则腰痛不可以俯仰。风木贼土,气痞胀生。肝气郁遏,下决魄门,则腹胀而泄。两颔痛者,阳明之逆也。甲乙甚,木克土也。戊己大汗,土旺而邪退也。气逆则甲乙死,土败而木贼也。刺足太阴阳明,以泻其热,则病立已也。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
肺主皮毛,肺热病者,皮毛乍敛,故先淅然厥起毫毛而恶风寒。心窍于舌,心火刑金,肺从己土化湿,湿热淫蒸,故舌上发黄而身热。热燔肺津,正与邪争,则喘促咳嗽。肺气上逆,故痛走胸膺脊背,不得太息。肺气逆冲,故头痛不堪。热蒸窍泄,故汗出而寒。丙丁甚,火克金也。庚辛夫汗,金旺而邪退也。气逆则丙丁死,金败而火贼也。刺手太阴阳明,以泻其热,则病立已也。
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若渴数饮身热,热争则头痛而强,(骨行)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肾脉上踹内出腘中,贯脊属肾,肾热病者,经气郁陷,故先腰痛(骨行)酸。(骨行),胫骨。肾水从君火化气,火旺水衰,故苦渴数饮身热。热耗肺津,正与邪争,热随足太阳逆升,则头痛而强。火泄髓寒,肝木下陷,则(骨行)寒且酸,足下发热,不欲言语。太阳之经,自头下项,癸水陷则壬水逆,其太阳上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不定。戊己甚,土克水也。壬癸大汗,水旺而邪退也。气逆则戊己死,水败而土贼也。刺足少阴太阳,以泻其热,其病立已也。诸所谓大汗者,皆至其所胜之日则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
五脏现于面部,肝在左颊,肺在右颊,心在颜,额上。肾在颐,脾在鼻,热病欲发,赤色先见。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其面之部所起者,至其当汗之期而已,刺法不失也。其刺之反者,其期三周而已。重逆则死矣。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
太阳之脉色荣颧,太阳之筋结于頄也,颊前筋。肾主骨,与太阳表里,是骨热病也。荣于部所而未交他部,此当至期而瘳,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自王之时。与厥阴脉争见者死,荣交他部也,期不过三日。风木盗泄,癸水消亡,其热病当内连肾脏,不可医矣。
少阳之脉色荣颊,筋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己,与少阴脉争见者死。
少阳之脉色荣颊,少阳之脉下加颊车也。肝主筋,与少阳表里,是筋热病也。荣于部所而未交他部,此当至期而瘳,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荣交他部也,缘与足少阴争见,相火旺而癸水枯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者,甲木之克戊土也。以少阳胆脉自胸下胁,化气于相火,甲木逆行而克戊土,故胸胁痛。四肢秉气脾胃,胆以相火传之胃腑,胃热故手足烦躁。刺足少阳,泻其相火,补足太阴,滋其脾精,脾阴旺则胃热消。病甚者,按热病五十九腧,为五十九刺,详见水热穴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者,胆木刑胃而相火上逆也。相火上逆,升浮旋转,故先眩冒而热。胆木逆冲,与胃土相逼,浊气不降,故胸胁满也。此缘火旺而水亏,刺足少阴,以泻癸水之热,刺足少阳,以泻甲木之火也。热病先见身重骨痛,耳聋好瞑,癸水枯而胆火旺也。太阴主肉,少阴主骨,己土克水,湿热郁蒸,故先身重骨痛。肾窍于耳,癸水枯而甲木逆,堵塞听宫,故耳聋。甲木刑胃,土困则多眠。仲景《伤寒》:少阴病,但欲寐,是肾水之旺者,三阳合病、但欲眠睡、是胆火之旺者。此之好瞑,缘胆火之旺也。此亦缘火旺而水亏,刺足少阴,泻肾热以救癸水也。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足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手臂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
始于头首者,刺足太阳之天柱。穴在项后。始于手臂者,刺手阳明之商阳,穴在食指。手太阴之列缺。穴在寸口下。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之冲阳。穴在足跗。
热病气穴,项上三椎陷者中也。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
项上三椎之下陷者之中,当督脉之大椎,是脊骨之第一节也,热病气穴,自大椎数起。足太阳经在督之两旁,挟脊下行。三椎下间,主胸中热,指太阳之肺俞也。肺俞在三椎下间第四椎,连项上三椎,为第七椎。而曰三椎下间,是皆肺俞所主之地也。下皆仿此。四椎下间,主膈中热,指太阳之心俞也。五椎下间,主肝热,指太阳之肝俞也。六椎下间,主脾热,指太阳之脾俞也。七椎下间,主肾热,指太阳之肾俞也。骶,尾骶脊骨之末节,荣在骶者,言自肾俞以下,以至尾骶,皆肾气之所荣也。此即背俞之法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
此由椎骨而及面部,以候腹中之病。瘕,聚也。
治诸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以寒胜其热也。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上古天真论一
- 四气调神论二
- 金匮真言论三
- 生气通天论四
- 阴阳应象论五
- 卷二 脏象
- 十二脏相使论六
- 五脏别论七
- 五脏生成论八
- 脏气法时论九
- 宣明五气十
- 卷二 脉法
- 经脉别论十一
- 三部九候论十二
- 平人气象论十三
- 脉要精微论十四
- 卷三 脉法
- 玉机真脏论十五
- 通评虚实论十六
- 诊要经终论十七
- 玉版论要十八
- 阴阳别论十九
- 大奇论二十
- 卷四 经络
-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
- 血气形志二十二
-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 脉解二十四
- 阳明脉解二十五
- 皮部论二十六
- 经络论二十七
- 卷四 孔穴
- 气穴论二十八
- 气府论二十九
- 水热穴论三十
- 骨空论三十一
- 卷五 病论
- 风论三十二
- 痹论三十三
- 痿论三十四
- 厥论三十五
- 咳论三十六
- 疟论三十七
- 热论三十八
- 评热病论三十九
- 卷六 病论
-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 气厥论四十一
- 逆调论四十二
- 腹中论四十三
- 病能论四十四
- 奇病论四十五
-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 本病论四十七
- 卷六 治论
-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
- 异法方宜论五十
- 卷七 刺法
-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
- 针解五十二
-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
-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
-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 刺法论五十六
- 刺志论五十七
- 刺禁论五十八
- 刺要论五十九
- 刺齐论六十
- 长刺节论六十一
- 卷八 刺法
- 调经论六十二
- 缪刺论六十三
- 刺疟六十四
- 刺热六十五
- 刺腰痛六十六
- 卷九 雷公问
- 阴阳类论六十七
- 著至教论六十八
- 示从容论六十九
- 疏五过论七十
- 征四失论七十一
- 方盛衰论七十二
- 解精微论七十三
- 卷十 运气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 卷十一 运气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 卷十二 运气
- 至真要大论八十
- 卷十三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 第一卷 养生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四气调神论
- 金匮真言论
- 生气通天论
- 阴阳应象论
- 第二卷
- 脏气法时论
- 宣明五气
- 三部九候论
- 脉要精微论
- 第三卷
- 玉机真脏论
- 通评虚实论
- 诊要经终论
- 玉版论要
- 阴阳别论
- 大奇论
- 第四卷
- 阴阳离合论
- 血气形志
- 太阴阳明论
- 脉解
- 阳明脉解
- 皮部论
- 气府论
- 水热穴论
- 第五卷 病论
- 风论
- 痹论
- 痿论
- 厥论
- 疟论
- 第六卷
- 气厥论
- 腹中论
- 病能论
- 奇病论
- 本病论
- 第七卷 刺法
- 宝命全形论
- 长刺节论
- 第八卷 刺法
- 调经论
- 缪刺论
- 刺疟
- 第九卷 雷公问
- 疏五过论
- 征四失论
- 解精微论
- 第十卷 运气
- 天元纪大论
- 五运行大论
- 六微旨大论
- 第十一卷 运气
- 气交变大论
- 第十二卷 运气
- 至真要大论
- 第十三卷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