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春取络脉分肉者,以春者木始治事,肝气始生,肝气迫急,其风疾速,宜为虚邪所伤,而经脉常深,其邪气常少,不能深入,所伤甚浅,故取络脉分肉间也。
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所谓盛经者,阳脉也。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
夏取盛经分腠者,以夏者火始治事,心气始长,脉瘦气弱,不胜暑邪之侵,而夏令方旺,阳气流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所伤极深,故取盛经分腠。所谓盛经者,手足六阳之脉也。其有针方绝肤而病已去者,暑邪之所居浅也。
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气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温气及体,阴气初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
秋取经俞者,以秋者金始治事,肺气收敛肃杀,金将胜火,邪宜深入矣,而阳气在合,温气犹及在体,阴气初盛,未能深入,其伤颇浅,故取俞穴以泻阴邪,取合穴以泻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穴也。
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冬取井荥者,以冬者水始治事,肾方闭蛰,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沉伏,阳脉乃去,其伤最浅,故取井穴以下阴逆,取荥穴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正是此义。鼽衄者,鼽,鼻塞也。表邪外束,肺气冲逆也。冬刺井荥,表寒解散,来春风木发达,皮毛通畅,肺金无冲逆之证,故不病鼽衄。
五脏之经五腧,穴也。井荥俞经合也,六腑之经六腧,井荥俞原经合也,其穴皆在手足。此与刺法论、四时刺逆从论四时所刺不同,别是一法也。四段旧误在水热穴论。
黄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
冬令闭塞,宜用药不宜用针,故少针石。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痏,与缨脉各二。
所谓冬月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脓成不泻,腐骨烂筋,败经伤脏,性命攸关,急当泻之,不得顷时回护。若痈生不知其所,按之肿痛不应于手,其痛乍来乍已而无定候,刺手太阴中府之傍,足阳明气户、库房之所三痏,痏,刺瘢也。与结缨两傍之脉,缨,冠带也。足阳明水突、气舍之穴各二痏。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掖下生痈大热,地迎,足少阳经,足少阳脉下胸贯膈循胁。刺足少阳渊腋、辄筋之穴五,
泻其相火。刺而热不止,刺手太阴经络与手太阳者大骨之会,肩贞之穴各三。
胞气不足,魄汗不尽,暴痈筋软,随分而痛,治在经腧。
太阳寒水之气,主封闭皮毛,膀胱之胞气不足,皮毛弗固,热蒸窍泄,魄汗不尽。感冒风寒,以致营卫郁阻,暴发痈肿,筋脉软短,随其本经部分而生疼痛,治在本经腧穴,泻其壅闭也。
凡诸疮疿痈疽,皆缘风寒感袭,中其孔窍,营卫阻梗,郁发于穴腧之内,故作肿痛。热蒸肌腠,肉腐脓化,脓泄经通,而后病愈。当其肿痛之时,可刺而平,可汗而消也。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圆利针。霍乱,刺腧傍五,足阳明及上旁三。
腹暴胀满,按之不下,土郁而胃逆也。取手太阳经之所络者,任脉之中脘,胃之募也。少阴肾者,胃之关也,刺少阴肾俞,去脊椎三寸,两傍各五。用员利针。第六针,见《灵枢》。霍乱,腹满之甚而吐泄者也,刺少阴俞傍五,足阳明之胃俞及胃俞上之脾俞傍三,所以泄其寒湿也。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手少阴经络傍者一,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刺足太阳五,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手指及手外踝句,旧误在三部九候论中。
刺痫惊之脉五处:针手太阴之鱼际各五,刺少阴经之所络傍者,手太阳之支正一,其穴在手小指及手外踝后五指,同身寸之五寸也,中指中节,为同身寸之一寸。留针以致其气,刺足太阳之承山五,足阳明之解溪一,上外踝五寸,足少阳之光明,刺三针。此痫惊所刺之五脉也。六段旧误在通评虚实论,与前四段乃一篇,刺志论系通评虚实论后文,简错传误,今移正之。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自序
- 新刻叙
- 卷一 养生
- 上古天真论一
- 四气调神论二
- 金匮真言论三
- 生气通天论四
- 阴阳应象论五
- 卷二 脏象
- 十二脏相使论六
- 五脏别论七
- 五脏生成论八
- 脏气法时论九
- 宣明五气十
- 卷二 脉法
- 经脉别论十一
- 三部九候论十二
- 平人气象论十三
- 脉要精微论十四
- 卷三 脉法
- 玉机真脏论十五
- 通评虚实论十六
- 诊要经终论十七
- 玉版论要十八
- 阴阳别论十九
- 大奇论二十
- 卷四 经络
-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
- 血气形志二十二
-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 脉解二十四
- 阳明脉解二十五
- 皮部论二十六
- 经络论二十七
- 卷四 孔穴
- 气穴论二十八
- 气府论二十九
- 水热穴论三十
- 骨空论三十一
- 卷五 病论
- 风论三十二
- 痹论三十三
- 痿论三十四
- 厥论三十五
- 咳论三十六
- 疟论三十七
- 热论三十八
- 评热病论三十九
- 卷六 病论
- 举痛论四十 统举诸痛而言,故曰举痛。
- 气厥论四十一
- 逆调论四十二
- 腹中论四十三
- 病能论四十四
- 奇病论四十五
- 标本病传论四十六
- 本病论四十七
- 卷六 治论
- 汤液醪醴论四十八
- 移精变气论四十九
- 异法方宜论五十
- 卷七 刺法
- 宝命全形论五十一
- 针解五十二
- 八正神明论五十三
- 离合真邪论五十四
- 四时刺逆从论五十五
- 刺法论五十六
- 刺志论五十七
- 刺禁论五十八
- 刺要论五十九
- 刺齐论六十
- 长刺节论六十一
- 卷八 刺法
- 调经论六十二
- 缪刺论六十三
- 刺疟六十四
- 刺热六十五
- 刺腰痛六十六
- 卷九 雷公问
- 阴阳类论六十七
- 著至教论六十八
- 示从容论六十九
- 疏五过论七十
- 征四失论七十一
- 方盛衰论七十二
- 解精微论七十三
- 卷十 运气
- 六节脏象论七十四
- 天元纪大论七十五
- 五运行大论七十六
- 六微旨大论七十七
- 卷十一 运气
- 气交变大论七十八
- 五常政大论七十九
- 卷十二 运气
- 至真要大论八十
- 卷十三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八十一
- 校余偶识 清·冯承熙撰
- 第一卷 养生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 四气调神论
- 金匮真言论
- 生气通天论
- 阴阳应象论
- 第二卷
- 脏气法时论
- 宣明五气
- 三部九候论
- 脉要精微论
- 第三卷
- 玉机真脏论
- 通评虚实论
- 诊要经终论
- 玉版论要
- 阴阳别论
- 大奇论
- 第四卷
- 阴阳离合论
- 血气形志
- 太阴阳明论
- 脉解
- 阳明脉解
- 皮部论
- 气府论
- 水热穴论
- 第五卷 病论
- 风论
- 痹论
- 痿论
- 厥论
- 疟论
- 第六卷
- 气厥论
- 腹中论
- 病能论
- 奇病论
- 本病论
- 第七卷 刺法
- 宝命全形论
- 长刺节论
- 第八卷 刺法
- 调经论
- 缪刺论
- 刺疟
- 第九卷 雷公问
- 疏五过论
- 征四失论
- 解精微论
- 第十卷 运气
- 天元纪大论
- 五运行大论
- 六微旨大论
- 第十一卷 运气
- 气交变大论
- 第十二卷 运气
- 至真要大论
- 第十三卷 运气
- 六元正纪大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