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手足俱浮,皮肤间光莹色润,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也。宜大补为主,补中利水汤治之。如因寒邪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前汤加姜皮、半夏、苏叶,或五皮散亦可。又有由败血乘虚停积,而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坏如水,故令面目四肢浮肿,乍寒乍热。医人不识,误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
凡治水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药又虚之,是谓重虚,多致夭枉。如产毕随服生化汤,化瘀生新,自无此败血如水之证。今既失治,宜服小调经散,则血行肿消。密斋用调经汤,又加味五皮汤,使气血流行,风湿消散,肿自消矣。若水气系肺,失降下之令,其人必发咳嗽,小便涩少,可立而辨也。如脚肿或肚肿,或成鼓肿,宜济生肾气丸。冯氏云∶产后浮肿,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汤。若兼喘咳而脉沉细无力,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也,八味丸主之。腹满者,虚气而非血也,补中汤送八味丸。一以升补清阳,一以敛纳浊气,升降既得,而胀满自消矣。
补中利水汤 治产后七日外,消肿利水。
人参 白术(土炒。各二钱) 茯苓 白芍(炒。各一钱) 木瓜(八分) 陈皮(五分) 紫苏木通 制苍术 大腹皮(黑豆水制净) 浓朴(姜汁制,各四分)
水煎服。如壅满,用制半夏、陈皮、制香附监之。虚,加人参。热,加去心麦冬、炒黄芩以清肺金。
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
小调经散 治产后浮肿,因败血者。
归身(酒洗) 赤芍 桂心(各一钱) 没药 琥珀(各一分) 麝香 细辛(各五厘) 炙草(二分)
为末,每服五分,姜汁酒调下。
调经汤
归身(酒洗) 赤芍 丹皮 桂心 赤茯苓 陈皮 炙草(各一钱) 细辛 炮姜(各五分)
姜一片,水煎服。
加味五皮汤 治产后虚弱,腠理不密,调理失宜,外受风湿,面目浮肿,四肢肿者。
桑白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黑豆水制净) 生姜皮(各一钱) 汉防己 枳壳(麸炒) 猪苓(各八分) 炙草(五分)
生姜引,水煎服。此方重在外受风湿四字,故用此渗利之剂。
五皮散(见本卷痢滞门。) 生化汤(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济生肾气丸(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补中益气汤(见上卷诸痛门。) 八味地黄丸(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 序
- 自序
- 卷之上
- 脉法
- 脉诀歌
- 金匮解(方附本条)
- 逐月养胎辨并慎择医药论
- 受胎试验法(附方)
- 试男女胎法
- 三禁
- 教养宜忌论
- 饮食七情禁忌论
- 妊娠药忌歌
- 种子补益受胎寿子论
- 胎动安胎论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附孕痈)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证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遗尿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伤风论
- 伤食论
- 脏躁悲伤论
- 大便燥论
- 子喑论
- 腹内儿哭钟鸣论
-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并枯胎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并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卷之中
- 脉诀歌
- 保产论
- 胎杀方位(孕妇宜避)
- 房中游神方位(忌安床、换帐)
- 生子宜向方
- 安产藏衣宜向方
- 体玄子借地法
- 临产须知十四则
- 难产有五因
- 催生论
- 子死腹中论
- 胞衣不下论
- 交骨不开论
- 卷之下
- 脉诀论
- 产后大补须分虚不虚全实三证论
- 四物汤不宜产后论
- 生化汤论(附方)
- 调摄论
- 产后禁忌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痛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
- 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
- 麻瞀论
- 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霍乱论
- 气逆呕吐不食论
- 呃逆论(即吃忒,又名咳逆)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咳嗽论
- 淋证论
- 小便数及遗尿不禁论
- 蓐劳骨蒸论
- 吐衄及口鼻黑气起而衄并舌黑论
- 大小便血论
- 月水不通论
- 痈疽论
- 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 妒乳吹乳乳痈论
- 乳岩论
- 乳悬论(附方)
- 前阴诸证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