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夜叉胎。)
凡妇人气血充实,脏腑调和,秉心正真,则无鬼胎证矣。若营卫虚损,精神衰弱,邪思蓄注,冲任滞逆,脉道壅瘀不行,状如怀娠,故曰鬼胎。然细究其理,鬼胎者,伪胎也。如人邪淫之念一起,则肝肾相火自动,有梦与鬼交者,非实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即经所谓思想无穷,所愿不遂。白淫、白浊流入子宫,结为鬼胎,乃本妇自己血液淫精聚结成块。血随气结而不散,以致胸腹胀满,俨若胎孕耳,非伪胎而何?故鬼胎之脉,沉细弦涩,或有时虚浮,有时沉紧,忽大、忽小,皆阳气不充之验。其腹虽渐大而漫起重坠,终与好胎不同。当脐或脐下左旁虽微动,亦与真胎迥别。所以一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患。若停经瘀滞而得,即血 症气瘕之类,则病已成,当调补元气为主,而继以去积之药乃可。然欲于补中兼行,无如决津煎。欲去其滞而不猛峻,无如通瘀煎。若由阳气不足,或肝脾郁怒所伤,不能生发,致阴血不化而经闭为患,肚腹渐大,以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再加去白陈皮八分。如干嗽,用蜜制治之自愈。此外,如狐魅异类之遇者,则实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谓,当于 瘕类求法下之。又常见妇人得孕经止,尺脉或涩或微弱,而无他病,此子宫真气不全,精血虽凝,而阳虚阴不能化,终不成形,每致产时而下血块、血胞,必大剂温补预调,而后方能成孕也。
决津煎 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用此汤随证加减主之,此用补为泻之神剂也。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五分)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三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或不用亦可) 乌药(一钱,如气虚者不用亦可)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呕恶,加焦姜一二钱。阴滞不行,非加附子不可。如气滞而痛胀,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滞血涩,加酒炒红花一二钱。如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结涩,加肉苁蓉一、二、三钱,微者以山楂代之。如气虚,少用香、陈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通瘀煎 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
归尾(三五钱) 山楂 香附(制) 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二钱) 青皮泽泻(各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
水二钟,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钟,食前服。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钱,或吴茱萸五分。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一二钱。微热血虚者,加芍药二钱。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二十粒,去皮尖,或加苏木、元胡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一二钱。
加味归脾汤(见本卷胞漏小产门,附归脾汤下。) 加味逍遥散(见本卷子悬门,附逍遥散下。)
- 序
- 自序
- 卷之上
- 脉法
- 脉诀歌
- 金匮解(方附本条)
- 逐月养胎辨并慎择医药论
- 受胎试验法(附方)
- 试男女胎法
- 三禁
- 教养宜忌论
- 饮食七情禁忌论
- 妊娠药忌歌
- 种子补益受胎寿子论
- 胎动安胎论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附孕痈)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证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遗尿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伤风论
- 伤食论
- 脏躁悲伤论
- 大便燥论
- 子喑论
- 腹内儿哭钟鸣论
-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并枯胎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并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卷之中
- 脉诀歌
- 保产论
- 胎杀方位(孕妇宜避)
- 房中游神方位(忌安床、换帐)
- 生子宜向方
- 安产藏衣宜向方
- 体玄子借地法
- 临产须知十四则
- 难产有五因
- 催生论
- 子死腹中论
- 胞衣不下论
- 交骨不开论
- 卷之下
- 脉诀论
- 产后大补须分虚不虚全实三证论
- 四物汤不宜产后论
- 生化汤论(附方)
- 调摄论
- 产后禁忌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痛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
- 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
- 麻瞀论
- 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霍乱论
- 气逆呕吐不食论
- 呃逆论(即吃忒,又名咳逆)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咳嗽论
- 淋证论
- 小便数及遗尿不禁论
- 蓐劳骨蒸论
- 吐衄及口鼻黑气起而衄并舌黑论
- 大小便血论
- 月水不通论
- 痈疽论
- 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 妒乳吹乳乳痈论
- 乳岩论
- 乳悬论(附方)
- 前阴诸证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