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理之常也。初产之妇,好血未必亏,污血未必积,脏腑未必寒,何以药为?饮食起居,勤加调护,何病之有?或有他病,当求起病之因,病在何经,气病治气,血病治血,何《局方》不审,而海制黑神散之方哉!
予每见产妇之无疾者,必教以却去黑神散与大鸡子、火盐,诸般肉食,且与白粥将理,间以些少石首鱼,煮令甘淡食之。至一月之后,方与少肉,鸡子亦须豁开煮之,大能养胃祛痰。
产后调理药∶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官桂 莪术 牡丹皮(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上煎服之,腹痛加玄胡索,发热加黄芩、柴胡,食不进加缩砂、陈皮。清魂散治产后血晕∶苏木(半两) 人参(一两) 童便上三味,以水酒共煎服。产后血晕,乃虚火载血渐渐而来,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末,好酒调,灌下即醒,行血极快。
又方,韭叶细切,盛于有嘴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嘴塞产妇鼻中,可愈目眩。产前母滞,产后母虚,产后当大补血,虽有杂证以末治之。产后,一切病不可发表。
产后补虚∶人参 白术(各一钱) 黄芩(半钱,一本作黄) 陈皮(五分) 川芎(五分) 炙甘草(三分) 当归身尾(五分) 有热加干姜三分,茯苓一钱。产后消血块∶滑石(三钱) 没药(三钱) 麒麟竭(二钱,无麒麟竭牡丹皮代之用一钱) 上为末,醋糊丸。
产后恶露不下,以五灵脂为末,神曲糊丸,白术、陈皮汤下。麒麟竭、五灵脂消产后血块极好。产后恶露不尽,小腹痛,用五灵脂、香附末和醋为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产后腹痛发热,必有恶血,当去之。产后发热增损四物汤。产后七八日,因大惊恐而发热,呕逆呕吐,痰甚多,呕则汗出,八物汤加黄 ,小腹并痛加桂。产后中风,切不可作风治。
产后中风,用荆芥穗、炒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豆淋酒下。(亦治血晕。)
产后血迷血晕,服清魂散∶泽兰叶 人参(各二钱半) 荆芥(一两) 川芎(半两) 甘草(二钱) 上末之,汤酒各半,调服。
产后腹痛,或自利者,服青六丸,用补脾、补血药汤送下。产后泄,用白术、川芎、茯苓、干姜、黄芩、滑石、陈皮、白芍药,炒 咀,煎服。
产后大发热,必用干姜,轻用茯苓淡渗其热,一应苦寒发表之药皆不可用。或曰∶大热而用干姜何也?曰∶此热,非有余之热也,引血药生血,勿独用,必与补阴药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产后发热恶寒,皆血气虚。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产后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益母草即茺蔚子治胎前产后诸病。
产后,如服四物汤,勿用白芍,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壮盛者,亦可用。
产后无乳,通草、瞿麦、桔梗、青皮、柴胡、白芷、赤芍药、天花粉、连翘、甘草,水煎,食后带饱细呷,以一手摩乳房。
产后恶寒,发热无乳者,无子,当消乳,麦 二两炒研末,汤调作四帖服。
产后水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产后,败血乘虚流注经络,腐壤成水,四肢面目浮肿,切不可用导水气药,先用五皮散加牡丹皮三五服,次以局方调经散二三十帖,效,其血自行而肿消也。五皮散,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桑白皮、茯苓皮加牡丹皮煎服。
调经散∶当归 肉桂 琥珀(各一钱) 麝香 细辛(各五分) 没药(一钱) 赤芍(一钱) 上末,五分,姜汁少许,温酒调服。产后血不止,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服。
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红花一两,上研为末,分二服,酒二盏,煎一盏并服。口噤者,斡开灌之。
产后诸风,苍耳草汁半盏,温服。牙疼亦可治。产后遍身起粟米粒,热如火,桃仁烂研腊月猪脂,敷之。
产后血晕欲绝者,半夏末水丸,如大豆大,入鼻孔中即苏。下死胎及生子后胞衣未下,麝香半钱,官桂末三钱,温酒送下,须臾如手推出。
一人小产,有形物未下,四物汤加硝。
一妇人,年十八难产,七日后产,大便泄,口渴气喘,面红有紫斑,小腹胀,小便不通,用牛膝、桃仁、当归、红花、木通、滑石、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煎汤,调益母草膏,不减后以杜牛膝,煎浓膏一碗,饮之,至一更许,大下利一桶,小便通,而愈。口渴,四君子汤加当归、牛膝,调益母膏。
一妇人,产后惊忧得病,头重,心胸觉一物重坠,惊怕,身如在波浪中恍忽不宁,用∶枳实 麦芽 神曲 贝母 侯莎(各一钱半) 姜黄(一钱半) 半夏(二钱) 桃仁 牡丹皮栝蒌子(各一钱) 红花(五分)
上末之,姜饼丸。服后胸物消,惊恍未除,后用∶辰砂 郁金 黄连(各三钱) 当归 远志 茯神(各二钱) 真珠 人参 生甘草 菖蒲(各一钱半) 牛黄熊胆 沉香(各一钱) 红花(五钱) 金箔(一片) 胆星(三钱)
上末之,猪心血丸。服后惊恍减,后用∶枳实 半夏 姜黄 山楂 神曲 麦芽 陈皮 山栀(各五钱) 白术(一两)
上末之,姜饼丸,服此助胃消食痰,后用∶牛黄(二钱) 菖蒲(二钱半) 朱砂 郁金(各三钱) 远志 琥珀(各二钱半) 珍珠 红花 沉香(各一钱) 黄连 人参 胆星(各五钱) 当归 上末之,猪心血丸。服此镇心安神,后用∶干漆(三钱炒烟尽) 三棱 莪术(各七钱半) 苍术 青皮 陈皮 针沙(各一两) 浓朴 当归(各半两) 生香附(二两) 上末之,炊饼丸。设此方不曾服,倒仓后服煎药∶白术(四钱) 陈皮 黄芩 白芍药 香附子(各二钱) 茯苓(一钱半) 当归 麦门冬 青皮(各一钱) 枳壳(六分) 沉香 生甘草(各五分) 上分作六帖,除胸满清热淡渗。
治妇人儿枕痛,浓煎棠 子,入沙糖调服,立效。
胎前产后,多是血虚。
一妇人年近三十余,正月间新产,左腿右手发搐,气喘不得眠,口鼻、面部黑气起,脉浮弦而沉涩,右手为甚,意其脾受湿证遂。问∶怀胎时曾大渴思水否?彼云∶胎三月时,尝喜汤茶水。遂以黄芩、荆芥、木香、滑石、白术、槟榔、陈皮、苍术、甘草、芍药,至四服,后加桃仁,又四服,腹有漉漉声,大便下者,视皆水晶块,大者,如鸡子黄,小者,如科斗数十枚,遂搐定喘止。遂于药中,去荆芥、槟榔、滑石,加当归身、茯苓,与其调理血脉,服至十帖而安。尝见尿胞因收生者之不谨,以致破损而得淋沥病。徐氏妇,壮年得此,因思,肌骨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胞虽在腹,恐亦可治。诊其脉虚甚,因悟曰∶难产之人多是血虚,难产之后,气血尤虚,因用峻补之药,以术、参为君,桃仁、陈皮、黄 、茯苓为佐,而煎以猪、羊胞中汤,于极饥时与之,每剂用一两,至一月而安。恐是气血骤长,其胞可完,若稍迟缓,恐难成功。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痰(第十九)
- 喘(第二十)
- 哮(第二十一)
- 泄泻(第二十二)
- 霍乱(第二十三)
- 痢(第二十四)
- 呕吐哕(第二十五)
- 恶心(第二十六)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经病(第一)
- 胎孕(第二)
- 产后(第三)
- 血气为病(第四)
- 崩漏(第五)
- 淋涩(第六)
- 转胞(第七)
- 带下赤白(第八)
- 子嗣(第九)
- 断胎法(第十)
- 妇人杂病(第十一)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
手机扫码阅读